當前位置:首頁>2016全國兩會

北京通州將建20公里小火車聯通主城區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發佈時間: 2016-03-09 責任編輯: 李福森
+|-

明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四套班子”將搬遷至通州,同時將帶動40萬人疏解到通州。行政副中心高水準建設,怎麼保障建設過程中不會出現浪費?40萬人到通州,如何解決通州交通擁堵,以及職住不平衡的問題?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在會後接受記者採訪時,一一給予了回答。

建設新城

如何保障新城建設不會出現浪費?

轉變職能研究機構合併

“搬的過程中,不是簡單地平移,首先就會研究政府的職能轉變,研究一些職能的合併。”李士祥説,説白一點,過去有些機構職能是分著的,現在需要合併,過去是兩個機構,現在是一個機構了,那本身就節省了。

另一方面,在規劃理念上,也要儘量打破過去各自分割,互不相通的局面。比如,在會議室等一些公共空間的使用上,要體現“集約”。李士祥隨後又説了一個例子,比如政府的資訊化建設,就儘量建設一個統一的平臺,不要各家都在建,似乎都在搞資訊化,又不打通,這就是一個浪費。

40萬人遷入,如何解決職住平衡?

建保障房設置集體宿舍

“40萬人到通州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次完成。”李士祥表示,此外,職住平衡也是多方面的需求。李士祥進一步解釋道,比如説,40歲左右的人,一般都成家了,在北京買了房了,舉家搬到通州也不現實,所以在通州要搞一些集體宿舍,但是30歲左右還沒成家的,沒買房,這樣的,就要搞一些公租房、經濟適用住房、保障房,來為他們“安家”。

“總的來説,要區別對待,要有針對性”,他解釋道,“這就是精細化”。

搬遷後會不會加劇通州交通擁堵?

規劃輕軌東延兩條地鐵

對此,李士祥表示,通州交通上會同期進行匹配,但是可能也會有一些時間差。他表示,目前北京正在規劃兩條地鐵,7號線東延和6號線東延,另外還在規劃一條輕軌,“這在北京還沒有過”。

“就是地上小火車”,李士祥介紹,里程大概20公里,是一條從市區到通州的聯絡線,具體線路走向,現在有幾個方案,正在研究,“不能對外講”。

應對污染

京津冀如何協同應對區域重污染?

正在研究是否同步預警

李士祥表示,過去兩年,京津冀聯防聯控可以説取得了重大進展。從中央層面,建立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張高麗任組長,具體到京津冀大氣治理,又有一個協同聯動的聯防聯控小組,郭金龍書記任組長。協同聯動,統一標準,適時發佈,越來越走向一致。

據了解,為進一步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今年2月初,環保部會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函,率先在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滄州6市試行統一的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3月後,統一預警分級還將擴大至整個京津冀。那這是否意味著,重污染來臨時,京津冀三地會同步啟動預警?

對此,李士祥表示,目前環保部正在協同三地研究這個問題。他説,發生區域污染時,不同時段各地的污染程度會有所差異,但是時間的過渡點不會太長,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環保部正在研究要不要同步。

“當然,這其中有一個關鍵問題,是專家對氣象條件和污染等級的研判是否準確。”李士祥説,從氣象條件來説,河北和天津、北京,有一些差異。北京有山區半山區,天津靠海,針對這些情況,環保專家和氣象專家也在研判。

對此,環保專家彭應登表示,應對區域污染,同時啟動效果肯定最好。但同時啟動,並不是説按一個級別啟動,而是按各自達到污染級別去啟動。此外,儘管各地的污染程度不一樣,但在控制措施上,對於區域影響比較大的高架源,要優先控制,這方面應該一致。此外,對低矮面源,散煤燃燒等,也應該同步控制。

重污染天中小學校應該如何應對?

慎重停課支援裝凈化器

污染來襲,如何保護孩子們的健康一直是家長們關注的話題。那麼重污染天中小學到底要不要停課?學校是否應該加裝空氣凈化器?

“坦誠地講,中小學停課不是最好的辦法,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李士祥説,“我覺得中小學停課還是要慎重”。李士祥隨後解釋道,因為重污染,孩子都放在家裏邊,就帶來家長怎麼辦的問題。

他説,孩子們,特別是小學生,還沒有形成學習的自覺,就覺得放假最好,能玩最好。他表示,現在教育部門也在研究,在空氣重污染的情況下,可以不做操,可以不上體育課,但並不一定就要放假。

“當然,極端特別的情況下也沒有辦法。”李士祥説,但是一般情況下,還是要考慮學生的感受,特別是家長的感受。

“那應對重污染,會不會考慮給學校裝空氣凈化的設施?”記者問道。

“現在有些學校已經裝了,從政府的角度,對於一些低年級,特別是一年級的、二年級的,有條件的還是可以裝的。”李士祥説。

“政府會支援學校安裝嗎?”記者追問。

“政府支援這件事。”李士祥表示。

建言十三五

方新:應建保障制度讓智庫獨立客觀運作

京華時報訊(記者王碩)昨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北京代表團召開第五次全團會議。一些代表就“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委員方新説,現在有一些政府決策存在著照搬別人經驗卻不知所以然,倉促回應卻缺乏調查研究等問題。方新建議,應建立一套制度保證政府智庫獨立和客觀,而不是迎合政府,或者就是解釋,而不能真正發揮作用。

方新説,這幾年各級政府出臺了大量的政策,初衷都很好,但是有些政策是難以落實的,有些政策甚至是比較荒唐的。

“我覺得除其他原因以外,是與我們的決策能力、決策水準有關係。”方新説,有的政策想借鑒國外的經驗,但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國外政策的實行是要有間接條件的,是有前因後果的,不能完全照搬,比如説去年證監會的熔斷機制。

有的政策出臺可能太倉促,沒有調查研究,也沒有深入地探尋規律就出臺政策。比如説北京的號販子,前兩天説有一個女孩大吼一聲就解決了。什麼政策?就是醫院現場不掛號,都到網上掛號。那老年人怎麼辦?説靠子女。知不知道有多少老年人是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甚至在國外,怎麼幫他掛號?

方新説,實施網上掛號後,可能現場的號販子少了,但是號販子轉到網上比老百姓還快。“所以我覺得這樣的政策是不是應該認真研究一下?不用那麼快就快速響應。”方新説,現在政府也發了建設智庫的決定,一流智庫100個,25個國家級智庫。

“智庫當然有能力提供有真知灼見的高水準的諮詢報告。但是前提是政府要有科學決策化的程式和制度的保證。”方新説,智庫最重要的品格是獨立和客觀,如果沒有一套制度保證,它或者就是迎合,或者就是解釋,而不能真正發揮作用。另外,現在有一些政策還缺乏後評估和對政策實施效果與決策過程的反思。

方新表示,決策的失誤或者不科學,不僅影響社會經濟發展,還影響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建議在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里加一句,“不斷提高決策科學化水準”。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