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庭都有“一本賬”,記錄著精打細算的收與支,反映著一家子的生活情況和發展動向;一個國家自然更是如此,國家“賬本”通過合理計劃“錢從哪來、到哪去”,來支援大的戰略決策和改革目標實施。
預算報告關乎每個人的利益,代表熱議預算報告,因此是最受期待的“兩會好聲音”。事實上,政府工作報告中工作規劃的具體落實,幾乎全部都將體現到預算收支上來。就像央視《新聞聯播》所言,兩會既是一個務虛的大會,也是一個務實的大會,而“審預算”就是務實的重要體現。某種意義上,人大會議的最主要職責之一,就是通過審議和批准政府預算來管好國家“錢袋子”。
去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5.8%,低於7.3%的預算增長目標,為1988年以來最低。2016年形勢更加嚴峻,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72萬億元,增長僅3%。財政收入增長雖然放緩,該花的錢卻還要花,2016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0715億元,同比增長6.7%。為彌補收支差額,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2.1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5600億元,赤字率提高至3%。
“為政之道,民生為本。我們要念之再三,銘之肺腑,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財政收入增長雖放緩,但該給群眾辦的實事一件也不能少。”政府工作報告中擲地有聲的話語,呈現于預算報告中,就是平衡收支面臨的壓力,以及財政赤字適度擴大的現實。
財政增長放緩的背景下,無論多麼艱難,民生上該辦的實事一件都不少,這一點非常可貴。比如,將通過減稅降費,為企業和個人降低負擔5000多億元;將安排1000億元獎補資金,用於化解過剩産能;作為硬任務,扶貧資金更將增長43.4%……
在此背景下,代表們更應多關注這些“該花的錢”,看看是否存在進一步挖潛的空間,或者怎樣花更少的錢辦更多的事,帶著問題去研究預算報告,就自己所熟知或公眾反映強烈的領域,對政府花錢提出反映民情民意的有力觀點,為預算報告編制得更合理更完善發揮重要作用。
“各級政府要堅持過緊日子,把每一筆錢都花在明處、用在實處。”越是要“過緊日子”,越是要精打細算;越是要把錢“花在明處、用在實處”,越是離不開代表對預算報告的“我有話説”。
“三公經費”零增長是“緊日子”的表現,但是“緊日子”具體如何過好,代表們要討論要拍板,看不懂的要質詢,不同意的要“拍磚”。只要代表們真正帶著問題意識沉入預算報告,肯定能夠問出幾個問題;關鍵是,不能因為它難讀,或者因為它重要,就對它不發聲。
“審預算”的“兩會好聲音”年年都被公眾期盼和呼喚,期待今年能聽到更多“好聲音”,代表全國人民管好“錢袋子”。(南方網舒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