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2016全國兩會

北京市規委主任:正在研究北京動物園局部搬遷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發佈時間: 2016-03-08 責任編輯: 肖冰
+|-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規劃委主任黃艷昨日在全國兩會上接受京華時報記者採訪時透露,出於對交通治理和動物生存環境等的多方面考慮,本市正在研究對北京動物園進行部分或者局部搬遷。

研究動因

身處鬧市易引發嚴重擁堵

在今年1月召開的北京兩會上,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提出,疏解非首都功能不能小打小鬧,要圍繞調整結構動大手術。今年年底“動批”將徹底完成疏解任務,這為北京動物園搬遷至大興以及在北展地區建設北京城市中央公園提供了極佳的契機。

對於這一問題黃艷回應稱,作為疏解和優化的一方面內容,本市目前確實在研究對北京動物園進行搬遷的問題。

談到原因,黃艷表示,動物園地區屬於城市核心區,所在地區過於嘈雜。雖然有關部門已安裝了相應的隔音屏障,但由於一些動物生存的特殊要求,外部噪聲會影響動物的居住,特別是對一些大型動物造成干擾。此外,每逢節假日、週末,前往北京動物園觀光的北京市民和外地遊客數量極其龐大,動物園地區作為一個旅遊重地,都會出現較為嚴重的擁堵。

研究意向

局部搬遷給市民留“念想”

不過與北京市政協委員整體搬遷的建議不同,黃艷表示,考慮到很多市民對於北京動物園的感情等因素,目前本市的初步研究意向是在充分保護好文物的基礎上,對北京動物園進行部分搬遷,搬走其一部分功能,考慮留下一部分或者局部適於在中心城區存在的功能。

黃艷表示,屆時將適宜在此環境中生存的部分動物仍舊留下,“這樣既能減少人流,又對動物生存有利,而且中心城區留下的動物也能滿足遊客參觀動物園的需求,留下市民對於動物園的‘念想’”。

至於北京動物園是否遷往大興,局部搬遷都包括哪些部分,黃艷表示,整體規劃還在研究之中,目前尚無明確的時間表。

-延伸閱讀

十二年前動物園“遷”動人心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動物園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佔地面積約86公頃,水面8.6公頃。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是中國開放最早、飼養展出動物種類最多的動物園。飼養展覽動物500余種5000多只;海洋魚類及海洋生物500余種10000多尾。是中國最大的動物園之一,也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動物園。

早在2004年,北京動物園就曾有過要搬遷的説法。那時距離北京動物園百歲生日,還有兩年。

2004年北京兩會期間,部分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建議北京動物園搬遷一事,意見主要集中在北京動物園留在城市核心區的三大弊端:對城市的公共衛生安全造成威脅;動物園的客流量給本來就緊張的城區交通形成了壓力;動物園狹小的生存空間影響動物生長髮育。當年,北京市發改委曾就北京動物園搬遷一事,在小規模範圍內召開論證會,邀請昌平、延慶、大興、順義四區縣,園林局、財政局、林業局、建委等各個委辦,以及動物、生態、環保等方面的多位專家學者參與。隨後,發改委委託四區縣做搬遷選址調查。

北京動物園醞釀搬遷的消息一經傳出後,引起了全社會廣泛的討論。2003年,SARS發生,所以支援北京動物園搬遷的人士大多提到了公共衛生安全問題,擔心動物園可能成為疾病源。而反對一方,則認為北京動物園是一個有百年曆史的文化遺存,也是一個讓人學會熱愛環境熱愛生命的愛心之園,北京動物園離開城市,意味著它作為教育功能的喪失。

十二年後委員再提動物園遷址

在今年1月召開的北京市兩會上,京華時報曾報道,北京市政協委員連玉明再次提出,長期以來北京動物園一直髮揮著國家動物園的功能,其生存發展與城市功能佈局之間的矛盾愈加尖銳。在這一背景下,北京動物園搬遷到郊區就成為一種必然,這既解決了發展空間的問題,也可以使動物遠離噪音和空氣污染,徹底改善動物的生活和居住環境。

連玉明建議,要借助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建設的東風,將北京動物園整體搬遷至位於大興的北京野生動物園,並將其擴建成國家動物園。動物園搬離可以有效整合“動批”搬遷後空間資源,為綜合定位和規劃該地區城市功能,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奠定基礎。

同時他建議,有關部門可將展覽路街道所轄範圍全部納入城市中央公園規劃建設範疇,由市規劃委牽頭,會同西城區政府等相關單位,研究制定城市中央公園規劃,並納入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編之中。

談開放式小區

新建小區擬先推街區制

針對市民熱議的“小區開放”,黃艷表示,世界上一些先進城市,很少有大量圍墻出現。那些城市的核心區或者中心地帶,街道設計普遍非常人性化,很少有過寬的馬路、高速等幹道穿行。雖然路不太寬,不過其道路密度比較大、例如紐約市道路間距是一二百米。而在北京城區,道路間距達到了300至500米。一些大型單位或者小區,甚至佔據了幾個街區的寬度並且封閉管理。例如,有的地鐵站建設時一些方向沒有出口,就是因為一些封閉的單位或小區堵了路。

對於北京市的現狀,黃艷總結説,其問題主要是道路密度太小,城市開放度不夠,以及城市管理治理水準還偏低。

對於一些市民的疑慮,黃艷分析,每個現有小區在建設之初,對於公共部分與小區業主自有部分都是分得很清楚的,有關部門不會去強行開放業主擁有的部分。同時,本市街區制的發展變化肯定是逐步的。

她介紹,有關部門擬優先在新建小區推行街區制,即街坊化社區,實現小型化、開放化和人性化。同時今後針對一些大型園區的建設,也將不再允許其進行封閉式管理,其道路將允許社會車輛和行人等穿行。後續再逐步通過小區自治和共管共用等方式,以不強制化的方式,考慮優化存量小區部分。

談副中心建設

房屋供給以租賃房為主

行政副中心通州的規劃建設飽受各界關注,對此黃艷回應,今後通州區的規劃建設將更重視人性化,實行綠色交通。例如路網設計將以“街坊路”為主,道路會更加密集,道路間距普遍在200米左右,不會再設計那種500至800米的道路間距。可能上下行各一條車道的道路會出現得更多,60米以上寬度的道路會較少,讓市民過馬路更加方便。同時通州也會大力推行綠色交通,推廣公共交通和城市慢行系統等。

在房屋供給方面,黃艷談到,今後通州會以職住平衡為目標,優先發展供在當地就業人員居住的各類租賃房和政策房,而不會再敞開口子賣房。以嚴格限購等手段,杜絕房産投機行為,不讓通州成為睡城。

針對城市發展的配套設施,黃艷表示,通州今後會加大對學校和醫院等優質資源的配置,優先打好這方面基礎。

針對通州區已建成的存量地區的規劃,黃艷表示,建成區的改造重點是提升其管理品質。對於建成區不適宜存在的大型市場,也將陸續從通州的核心區域遷出去。

談城市總體規劃

建設用地規模或將減少

黃艷稱,目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進行了實施評估等工作,正在進行深入編制。制定新的總體規劃時,需要更好地控制城市規模,設計好人口天花板等數據,在佈局好自身發展的同時,還要在融入京津冀的過程中起好帶頭作用,構建好大城市群的佈局。

談到規劃特點時,黃艷稱,瘦身健體、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多規合一是特點之一,例如城市規劃和國土規劃就有望統一。此外,還要強化對鄉村方面的規劃,過去的規劃更重視城市部分,這次對於交通、環境、公路、防災等各種專項規劃,都同時落實在城鄉兩個層面。

黃艷還稱,過去的規劃多以發展為導向,這次更強調約束性,會明確約束性指標及其邊界,並落實在各區和部門的工作指標上,例如按照此前規劃制定的指標,到2020年,北京建設用地規模將控制在2800平方公里以內。但由於目前北京市確實存在土地開發利用太大的問題,因此制定新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要減地,到2030年,北京建設用地規模有可能要縮回來,控制在2700平方公里以內。對於這一設想如何實現,黃艷解釋,這可以聚焦于那些無效和低效利用的土地,例如佔地面積大效益低的批發市場等。同時,也可以採取壓縮建設用地的方式。

對於今後的城市建設,她認為要將城市劃分為三方面,包括城市生態保護區域、城市建設區域和嚴格限制建設區域。其中在中心城區的優化重組上,要通過補上道路、綠化、停車等短板,對土地進行騰退、收回或再建設,對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生態綠化設施等進行完善,讓市民生活得更加舒適方便。

京華時報記者趙鵬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