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2016全國兩會

環保部副部長:地級市優良天數超80%目標必須完成

文章來源: 北京青年報 發佈時間: 2016-03-08 責任編輯: 李雲鵬
+|-

兩會發佈 環保

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第二場記者會昨日(7日)下午舉行,本場記者會的主題是政協委員談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

全國政協委員解振華、秦大河、吳曉青、胡存智、白岩松就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推動低碳迴圈發展,加大環境整治力度特別是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等答記者問。

在回答記者“嘗試過哪些綠色生活方式”的提問時,央視名嘴白岩松還現場展示了自己的綠色低碳“三件套”。

關鍵詞:霧霾

散煤是造成霧霾的主因

有記者問,大城市霧霾成因是什麼,汽車尾氣到底是不是首惡?

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表示,霧霾成因主要是人類活動污染排放,排放源很多,其中燃煤是主因,汽車尾氣有一定貢獻。

他表示,中國的主要能源還是靠煤,到2050年中國的煤作為能源比重還要超過50%左右,煤的清潔利用是關鍵,所以當前情況下散燒煤和沒有清潔的煤是造成中國城市霧霾或者東部霧霾的主要原因。所以,每年冬季取暖季,東北到華北就會有大面積的霧霾增加。另一個原因是汽車尾氣,秦大河表示,汽車尾氣在國家有關職能部門的嚴格要求和企業共同努力下,燃料油品的品質提高比較快,比如北京目前用的國V型號的油品和歐洲差不多,但是其他地區情況有差異性。秦大河特別強調,在北京這樣的城市,建築工地一些機械的排放,還有少量的黃標車以及冬季取暖季在城市周邊散燒煤這樣一些污染,在微風的情況下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碳排放

中國2030年將現碳排放峰值

有記者引用英國的一份報告問,中國的碳排放在2014年是否已經達到峰值,中國是否會調整氣候的承諾?

對此,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解振華表示,2015年全球碳排放沒有增加,沒有增加的主要貢獻是中國,中國明確地提出了INDC(自主貢獻目標),提出到2030年左右會出現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

解振華解釋稱,中國之所以提出2030年左右出現峰值,與國家經濟發展階段有直接關係。

“因為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我們正在進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資訊化,這個過程中由於發展,它還要能源的支撐,但是能源的結構、産業結構要進行大幅度調整。”

“2014年並沒有達到峰值,二氧化碳排放還在增加,但是我們採取的力度還是非常大的。”解振華稱,中國累計節能量,最近20年是全球總節能量的58%。發展可再生能源,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佔全球24%—25%,最近這幾年的增量部分佔了全球的37%—42%。

“我們在節能、提高能效、發展可再生能源方面的進展還是非常大的,這都是得到國際社會充分肯定的。”

關鍵詞:空氣品質

不能因經濟發展使環境不達標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國335個地級以上城市空氣品質的優良天數比例超過80%。

在回應記者提出的這一目標如何實現時,全國政協常委、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表示,80%的指標是有關部門經過逐個城市的調研、研究、論證做出來的預測指標,完成這80%的優良天數需要經過艱苦的努力。

吳曉青表示,頂尖少數城市空氣品質相對較差,完成這80%的空氣指標任務確實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和艱辛的勞動;中間一大部分城市經過不懈努力,是可以完成的;最下面的少數城市雖然現在空氣品質相對較好,但是今後五年的空氣品質仍然是不確定的因素。

如何完成80%的目標?吳曉青給出四方面的建議。第一是明確責任,把80%的目標責任細化落實到各級政府,落實到每一年;第二是嚴格考核問責,完不成要追責;第三是嚴格執法,尤其要嚴格環境執法,“絕不能因為一時的經濟發展,每年的環境目標任務完不成”。第四就是全社會公開監督。

關鍵詞:輿論監督

媒體多數時候要當“啄木鳥”

在揭露局地發生環境污染事件中,媒體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新聞評論部主持人白岩松表示,環境幾乎是媒體人不可回避的重要主題,去年他做了46期新聞週刊的節目,其中20期有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內容。

談及媒體與環保的關係時,白岩松強調,沒有新聞的報道就沒有環境保護事業。新聞媒體有時候要做“喜鵲”,當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政策、法律、目標出現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但絕大多數時候要當“啄木鳥”,遇到環境事件要做政府和老百姓的眼睛。白岩松表示,想要綠色發展就要為媒體的輿論監督多開綠燈,遇到偷排、超標排放等環境事件,很多當地政府希望燈下黑,當地媒體不能報,但對媒體“開紅燈”就等於更多紅色預警,這是另一種“霧霾”,“當有一天你成為受害者,你希望媒體為你伸張正義的時候,媒體可能已經不會這種功能了。”白岩松説。

現場

白岩松掏低碳環保“三件套”

在回答記者“您嘗試過哪些綠色生活方式?”的提問時,白岩松現場展示並講解了自己的綠色低碳“三件套”。

第一件是手絹,“手絹是最便宜的奢侈品,兩個人每天手絹用8次,一年下來可以保護一棵20年樹齡的樹。”白岩松説。第二件是公交卡,他説,只要沒有急事、條件允許,就會選擇坐地鐵出行,剛剛開幕的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他就是坐地鐵來回的。“我只要有可能,在北京就儘量減少開車坐地鐵,不是我有多綠色,而是開車經常無法守時。”對於人們可能認為他是名人,坐地鐵可能並不方便,白岩松説:“戴上帽子,摘下眼鏡,托霧霾的福,口罩是標配。你覺得中國人現在在地鐵上除了看手機還看別人的臉嗎?所以我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

第三件法寶是布袋。他告訴記者,自己使用綠色布口袋已經十幾年了。“這麼好的優良傳統今天怎麼就減少了呢?”白岩松認為,布口袋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大量減少塑膠袋的使用,而且它極其方便。

身為記者的白岩松在回答完問題之後還上演了“無間道”,突然向其他委員拋出問題,“治理霧霾,環保工作者厲害還是風厲害?”全國政協委員、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胡存智回答,風也厲害,環保工作者也厲害,相信經過“天天的治理”,人一定比風厲害,“風來我們更歡迎,風不來我們也同樣過上幸福的日子。”(記者董鑫 攝影/記者 魏彤)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