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2016全國兩會

廣東代表團:讓科技創新成供給側改革“發動機”

文章來源: 南方網 發佈時間: 2016-03-07 責任編輯: 陳訓迪
+|-

全國人大代表、省科技廳廳長黃寧生:

廣東有能力建國家實驗室

黃寧生認為,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為導向,結合廣東在全國創新驅動大局中的定位和需求,國家“十三五”期間可在廣東科技創新領域佈局建設若干體量大、學科交叉融合、綜合整合的國家實驗室,形成覆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開發和産業化等創新全鏈條的引領性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

黃寧生説,目前廣東全省上下形成了“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強烈共識,創新驅動發展駛入快車道,産業發展對核心關鍵技術的需求十分旺盛。因此,廣東有基礎、有需求、有能力建設若干國家實驗室。對於如何打造創新全鏈條的引領性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黃寧生具體推薦了4個領域: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資訊科學和技術、先進製造和材料科學技術、南海科學研究。

2.焦點科研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中山大學校長羅俊:

打造服務創新驅動“創新谷”

在創新驅動發展中,高校應如何發揮作用?羅俊介紹了中山大學的經驗。

羅俊説,中山大學具體開展了4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推進三校區建設,優化學科佈局;二是啟動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三是建設微電子實驗平臺,目標是希望解決整合晶片設計等問題;四是建立南海實驗室,攻克一大批海洋技術和科學問題,並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以上平臺建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之中”。

如何更好地發揮高校在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作用?羅俊建議,國家在佈局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時,應主要依託高水準大學,培育建設國家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議依託高水準大學打造服務創新驅動、引領創新驅動的創新谷。”羅俊透露,目前正推進中大學校創新谷建設,學校與廣州市共同謀劃依託中大的資源,在周邊建設中大國際創新谷,集聚高端的創新創業資源。目前創新谷的建設已經納入廣州市“十三五”規劃。

全國人大代表、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陳瑞愛:

連結科技研發與市場需求

陳瑞愛關注科技創新的話題。她説,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取得豐碩成果,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4年位居世界首位,相當於美國的1.5倍。但科技創新鏈條中的人才鏈、研發鏈、産業鏈、市場鏈脫節,沒有形成合力。

“長期以來,科技人才的創新動力得不到釋放,科技成果轉化率低,企業自主創新乏力,産品不能滿足市場供給側的需求,導致供給體系總體上仍是以規模化、標準化産品為主,中低端産品過剩,高端産品供給不足。”因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創新步伐,從創意設計、品牌品質等方面提高消費品的供給能力和水準,實現供給和需求的“無縫連結”,讓陳瑞愛感觸頗深。

陳瑞愛建議,要破除創新政策措施落地的障礙,儘快實現科技研發與市場需求的連結,讓科技創新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産力和品牌競爭力,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動機。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