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資訊科技正為國計民生、經濟發展和個人生活帶來巨大變化。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這些新興的技術,正在以加速度改變著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運作模式和發展方向。無論在國家運作、産業進步還是個人生活方面,資訊技術應用帶來的力量,都已經從過去的助力轉變為當前的核心驅動力。
我們該怎樣引導資訊技術的力量,使全産業實現創新轉型,構建新的社會生活形態?從當前的社會實踐、技術發展和可預期的展望來看,資訊技術驅動社會發展將歷經“網際網路化”、“數據化”和“數據社會化”三個階段。
在數據經濟時代下,政務、民生、金融、交通、製造等方方面面都在逐步跨入大數據境界,各行各業正在以數據為核心,主動地用數據的特徵去重塑自身的模式和形態。依據資訊技術的新生産模式、交付方式、生活體驗和管理決策能力,我們已經逐漸形成“數據社會化”的雛形。
要順利實現“數據社會化”,我們有三步要走。
首先要在重點行業的帶動下,提升整個社會的基礎架構水準,將數據“資源化”。政府應加強構築數據平臺(生産工具)的構築標準,使全社會的基礎架構達到統一的水準,提升全社會數據使用能力(生産力),從而全面提升社會整體運營效率(生産效率)。
第二步,要鼓勵並實施政府數據公開,帶動産業和商業數據開放,實現“數據商品化”,讓數據在統一平臺上實現高效運作、在數據市場上進行交互和運營,最大化釋放數據經濟的社會效能。
第三步,以數據為核心,利用雲計算和大數據的力量實現創新應用,持續引導社會各界更好地運用數據進行生産生活,將社會運作引入一個以數據為經濟導向的全新生態範疇,授惠予更為廣泛的領域,最終實現“數據社會化”。
中國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數據産地,也是最大的數據應用市場,繼“人口大國”、“製造大國”之後,中國還將成為全球領先的“數據大國”。在我國重大的發展戰略中,無論是“一帶一路”還是“中國製造2025”,無論是“網際網路+”還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都已經明顯地涵蓋了“數據社會化”的特徵和實踐。
實現“數據社會化”,不僅需要相關企業發揮在整合組織數據、融合網際網路數據上積累的技術、經驗優勢,還需要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創新組織甚至個人攜手合作,共同建設大數據平臺、制定開放數據標準、打造數據交易市場,構建高效的“數據社會化”經濟生態鏈。
(作者孫丕恕為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
(本報記者 徐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