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去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了這一重大論斷。
“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創新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定調”,創新發展被列為新發展理念之首。
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引領中國經濟不斷向前。如何點燃創新這一發展新引擎,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創新,應對經濟新常態
不少代表委員認為,創新發展已成為決定我國發展前途命運的關鍵、增強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關鍵、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地位的關鍵。
放眼世界,創新尤為緊迫。“美國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德國提出工業4.0戰略,世界範圍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蓄勢待發。”江蘇徐州市委書記張國華代表認為,要緊扣時代脈搏,實現“從後發到先發、從跟跑到領跑”,就必須賦予創新更重要的戰略地位。
立足國內,創新是必由之路。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秘書長李蘭委員表示,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發展方式粗放、産業層次偏低、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問題,兼顧發展速度與品質、統籌發展規模與結構,關鍵是要依靠創新轉換發展動力。
“有專家指出,一國經濟發展有生産要素導向、投資導向、創新導向、富裕導向這四個階段。”海爾集團輪值總裁周雲傑代表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後經歷了前兩個階段,“現在,依靠低成本要素和投資拉動已經難以為繼,應當儘快轉為創新驅動。”
創新,助力調結構促轉型
代表委員們認為,創新發展有利於支撐中國經濟有效應對下行壓力、保持“中高速”;有利於助力中國經濟調結構促轉型、邁向“中高端”。
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創新主體,在市場中拼殺的企業對創新的體會最直接也最為真切。
“網際網路+汽車”“網際網路+裝備製造”……抓住新一輪産業革命機遇,“網際網路+”讓傳統製造業向著價值鏈高端努力攀登。“我們通過打造網際網路工廠,讓用戶參與到設計、生産的全流程中,變大規模製造為大規模定制。”周雲傑表示,製造模式的變革能大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目前海爾的産品開發週期縮短20%以上,交貨週期縮短50%以上,全流程運營成本下降20%。
對一座城市而言,創新也是開啟産業轉型升級美好未來的一把鑰匙。張國華表示,徐州市的傳統産業結構以重化工業為主,比重較大且面臨著産能過剩的挑戰,“要振興像徐州這樣的老工業基地,關鍵在於找到産業升級的有效方法,那就是充分激發創新驅動這一原動力、實現發展動能的轉換。”經過不懈努力,目前徐州市的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已達36.2%,較2010年提高15.4個百分點。
一個個市場細胞的創新熱情,合奏出産業提檔升級的強音。近年來,企業的投入強度快速增長,開展研發活動的企業比5年前增長一倍以上,專利量質齊升;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已由5年前的50.9%增加到55.1%;去年我國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1%,超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4個百分點。
創新,呼喚改革再發力
創新是發展的新引擎,改革則是發動引擎的點火係;創新要更給力,改革需再發力。採訪中,代表委員們為打通創新堵點、激發創新活力出謀劃策。
創新歸根到底是人才創新,創新驅動歸根到底是人才驅動。“創新人才不足,是制約新興産業發展一大瓶頸。”張國華認為,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在於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讓他們充分釋放才能和潛能。
“在企業內部,傳統嚴格的科層制下,員工自由度較小,缺乏自主性和創造力。”在周雲傑看來,這就需要企業對管理模式進行變革,變封閉的科層制為“共創共贏的生態圈”。目前,海爾正從産品製造企業向孵化創客的平臺轉化,讓每個員工由雇傭者、執行者變為創業者、動態合夥人,每個小微創業團隊自掙自花,還積極引入外部風投,創新活力被充分激發出來。
“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發揮得怎樣、簡政放權能否深入持久等,直接決定了創新的活躍度。”張國華表示,今後改革應聚焦于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上,一方面,應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健全科技公共服務、科技金融服務、智慧財産權服務“三大平臺”,打通科技和産業、人才、金融之間的“通道”,另一方面,應繼續深入推進簡政放權,進一步為創新創業主體提供零障礙、全過程、專業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優質服務。
經過走訪企業,李蘭發現,當前我國企業在創新上還面臨著比如資金來源相對單一、創新風險與收益不對稱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李蘭建議,未來應採取發展以股權眾籌為主的網際網路金融、發揮天使投資創業初期的關鍵作用、發揮“新三板”作為中小微企業重要融資平臺的作用等措施以完善企業融資渠道。本報記者 劉志強 姚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