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
城鎮網速可達1000兆比特每秒
努力消除城鎮學校“大班額”
規劃指出,科學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努力消除城鎮學校“大班額”,基本實現縣城校際資源均衡配置,義務教育鞏固率提高到95%。
嚴格執行城市新建居民區配套建設幼兒園、學校的規定。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提高到85%。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提升殘疾人群特殊教育普及水準、條件保障和教育品質。
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發展,推進職業教育産教融合,提升大學創新人才培養能力,加快學習型社會建設,增強教育改革發展活力。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0.23年提高到10.8年。深化考試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學改革。推行初高中學業水準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全面推開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改善教師待遇。實行管辦評分離,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
解讀: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馬敏説,當前“城鎮學校擠、農村學校空”現象仍然較為突出,除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外,消除城鎮學校“大班額”、加強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以推進教育均衡發展,補上優質教育不足、分佈不均的“短板”。
城鎮熱點區域推免費WLAN接入
準備好,你家的網速可能會大幅提高了。
規劃提出,推動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教育、線上線下結合等新興業態快速發展。完善新一代高速光纖網路。城鎮地區實現光網覆蓋,提供10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務能力,大中城市家庭用戶頻寬實現100兆比特每秒以上靈活選擇;98%的行政村實現光纖通達,有條件地區提供1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務能力,半數以上農村家庭用戶頻寬實現50兆比特每秒以上靈活選擇。加快第四代行動通訊(4G)網路建設,實現鄉鎮及人口密集的行政村全面深度覆蓋,在城鎮熱點公共區域推廣免費高速無線局域網(WLAN)接入。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動“網際網路+”創業創新、協同製造、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慧以及電子稅務、便民司法、教育培訓、科普、地理資訊、信用、文化旅遊等行動,不斷拓展融合領域。
積極推進雲計算和物聯網發展。推動政府資訊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用。
加快實施“三通兩平臺”建設工程,繼續支援農村中小學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購買服務建設國家級優質教育資源平臺,以職業教育和應用型高等教育為重點,發展現代遠端教育和線上教育。
就醫
打造30分鍾醫療服務圈
退休人員異地住院醫療費可直接結算
規劃提出,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合理控制醫療費用;全面實施“網際網路+”健康醫療益民服務。
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救助和疾病應急救助制度。降低大病慢性病醫療費用。城鄉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加快推進基本醫保異地就醫結算,實現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
逐步擴大向全體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範圍,提高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重病、疑難雜症醫治能力,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降低10%。將唐氏綜合徵、耳聾、地中海貧血等20種疾病及先天性心臟病檢測列入出生缺陷綜合防控方案。全面推行住院分娩補助制度,向孕産婦免費提供生育全過程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産婦死亡率分別降為7.5‰、9.5‰、18/10萬。新增産床8.9萬張,力爭增加産科醫生和助産士14萬名。
打造30分鐘基層醫療服務圈,加強並規範化培養住院醫師50萬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達到2名。
優化醫療機構佈局,推動功能整合和服務模式創新。推進全科醫生(家庭醫生)能力提高及電子健康檔案等工作,實施家庭簽約醫生模式。全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促進醫療資源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向基層和農村流動。提升健康資訊服務和大數據應用能力,發展遠端醫療和智慧醫療。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5名。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十三五”時期全國總人口14.2億人左右。
解讀: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副院長孫豐源説,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全民醫療保障體系,目標是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讓老百姓真正從健康中國建設中受益。
推動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建設
實施全民健身戰略。發展體育事業,加強群眾健身活動場地和設施建設,推行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培育青少年體育愛好和運動技能,推廣普及足球、籃球、排球、冰雪等運動,完善青少年體質健康監測體系。開展群眾健身休閒項目,鼓勵實行工間健身制度,實行科學健身指導。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全面協調發展。鼓勵社會力量發展體育産業。
加強體質測試與健身指導服務,推動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建設,實現公共體育服務鄉鎮常住人口全覆蓋和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
本版文/本報記者 李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