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2016全國兩會

政協委員談"校園暴力":不能以"尚未成年"就不予追責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發佈時間: 2016-03-05 責任編輯: 李雲鵬
+|-

全國“兩會”開始前,3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因為綁架同學、施虐等行為被判刑責的消息將校園暴力事件再次推向公眾視野。昨天,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小組討論中,教育界別、文藝界別的政協委員,均在熱議校園暴力問題。

去年一年,校園暴力傷害事件頻發。據媒體報道,有些校園暴力事件情節惡劣,令人震驚,還有一些施暴者為了炫耀或其他原因,還將視頻傳到網路上。

違法者為什麼這麼囂張?校園暴力傷害為什麼頻繁發生?全國政協委員鞏漢林表示,目前校園暴力事件頻發,主要是因為我們在法律方面的缺失,沒有針對校園暴力事件的具體措施,並且,我們的社會有暴力文化的氛圍,動輒拳腳相加,有的甚至以暴力為榮。

“出了問題,很多家長也覺得不以為然,覺得不就是跟同學打架嘛!道歉,或者拿錢就能解決了。學校為了自己的面子,也會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樣一來,很可能他就會再次施暴,因為施暴沒有成本。”鞏漢林説,對於校園暴力事件,尤其是那些有炫耀心理,以施暴為榮傳播暴力視頻的孩子,必須加大懲罰力度,不能以“尚未成年”就不予追責,進行強制性教育,學校負監管責任,家長負連帶責任。同時,也要加強法律教育,“從娃娃抓起”,從價值取向上引導他們追求真善美。記者張曉鴿

>>提案

建議適當提前刑事責任年齡

民進中央今年專門提交了《關於遏制校園暴力傷害事件的提案》,認為法制不健全,青少年校園暴力犯罪成本低是首要原因。同時,網路、影視、書籍中的暴力手段被包裝和美化,很多學生欣賞暴力並沉溺于暴力遊戲,模倣影視作品中的幫派行為,在校園內為非作歹。

提案中指出,校園暴力事件頻發與學校教育過度重視智育,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很多學校忽視德育、情感教育和法制教育,導致學生法制觀念淡薄。加之沉重的課業負擔使得學生壓力巨大,一些學業上存在困難的學生容易在壓力下産生對校園和同學的對立情緒,在行為上更易出現攻擊性。

因此,民進中央建議,加強法制建設、凈化社會風氣和改進學校教育三管齊下,有效遏制校園暴力傷害事件發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校園暴力猖獗,各州通過修法對參與校園暴力的青少年加強了刑事懲罰,特別是為打擊群體犯罪,所有參與者都要‘連坐’判罪。即使涉及校園暴力案件的青少年未滿十八歲,如果後果嚴重並且有前科,也可以當作成年人刑事案件審理,按成人犯罪定案、量刑,從而有效遏制了校園暴力。建議參考這一做法,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刑法等相關法律,對校園安全的內容予以明確具體化,把遏制校園暴力納入校園安全範疇;對校園侵害情節惡劣者依法判處嚴刑,對於輕微的違法犯罪行為,法律也要做出更細化的規定,便於各地司法機關在懲治該類行為時有統一標準;適當提前刑事責任年齡。”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