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修繕
古建營造面臨“人去藝亡”局面
記者:修繕中遇到了什麼困難?
單霽翔:在古建築修繕的人才培養方面,故宮博物院現有古建築修繕專家年齡結構老化,絕大多數已經接近或達到退休年齡,按照現行有關人事制度規定,他們屬於工人身份,不能夠返聘工作崗位。
近年來為了使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得以傳承,故宮博物院恢復以傳統的“師承制”方式培養營造技藝人才,使技藝精湛的古建築修繕專家能夠將技藝傳承下去。但是因為一些限制,這些徒弟學成之後,難以獲得事業單位編制,因此面臨人才流失的狀況。如此下去,“故宮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將面臨“人去藝亡”的嚴峻局面。
記者:目前修繕資金情況如何?
單霽翔:現在情況下,國家財政資金給予了支援。我們也在鼓勵社會有識之士能夠捐贈,幫助我們修繕古建築。最近我們成功地從社會(力量)方面集資了1.4億,維修養心殿用。工程需要2.2億,古建築修繕裏面的環境保護和開放陳列展覽,特別是文物的修復都需要資金。
●故宮文創産品
“萌萌噠”系列佔文創産品不足5%
記者:去年故宮的文創産品大受好評,這些最初是誰的想法?
單霽翔:這些也是人們的生活需求,人們想在輕鬆的環境下領略傳統文化,孩子們、學生們甚至一些老人也很喜歡(文創産品)。但是故宮的文創産品其實是豐富多彩的,很多人印象説故宮走的是“萌萌噠”路線,其實所謂的“萌萌噠”系列在我們的統計裏不足5%。
博物館開發文創産品,不能變成商場,故宮有傳統古建築群的風貌和壯美,所以我們要繼續“去商業化”,讓人們感受不到商業氣息和設施對人們正常參觀故宮的負面影響。
記者:《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特別火,你怎麼評價這個片子?
單霽翔:我覺得(片子)顯得挺輕鬆的,但其實是一個非常嚴謹的工作,這個片子也告訴大家故宮裏每一件文物我們都是善待的,修復這個的人不都是老的工匠,也有年輕的碩士生、博士生,他們在年復一年地把自己的智慧知識貢獻給文物的修復。
我們還想把這個故事更延伸,今年我們就要開放文物修復區域,觀眾可以看文物怎麼修,實際這是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的過程。
★建議
故宮古建修繕定位為“研究性保護項目”
單霽翔建議,將故宮古建築修繕定位為“研究性保護項目”,脫離一般建築工程項目的管理模式,將科學研究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實施進度服從保護品質。
在文物修復專家隊伍穩定方面,合理制定文物修復專家的退休返聘制度,按照專業技術崗位人員退休標準,保障他們享有與付出相適應的待遇。
在傳統營造技藝人才培養方面,建立特殊人才選聘制度,對於經過系統培養的保護傳承人員,可以不受戶籍制度限制,作為專業急需人才加以安排使用。
在傳統修繕技藝保護傳承方面,改變通過招投標程式選擇文物修繕企業的機制,建立專業技術人員相對固定,培訓有保證,水準不斷提高的專業隊伍。
新京報記者 劉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