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空間佈局可以像“三個圈”,大興或將規劃為公共服務副中心……市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昨天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嘴中不斷冒出“副中心”、“城市格局”等一系列“熱詞”,他建議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設地方立法,未來,除了通州區作為行政副中心,北京或將再規劃大興區作為公共服務副中心,以及保定、高碑店和涿州作為城市副中心,承接中央行政機構和央企的轉移。
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設地方立法
連玉明認為,作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通州區應首先發揮好三大作用,包括成為治理“大城市病”的新引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先行者、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等。同時,也應避免急於求成,重蹈“攤大餅”的發展模式,避免空間連片發展,行政副中心週邊要進行空間隔離,加強與城市核心區的綠化隔離帶建設,避免由外向內“攤大餅”,處理好通州與週邊城鎮(燕郊、香河、大廠等地區)空間關係、錯位發展,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
連玉明向北青報記者表示,城市規劃及建設應該遵循權威、合法、可持續的原則,從根本上保證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建設,應該用法治引領和保障。國內城市副中心往往是由市級政府直屬負責,目前我國還未針對新城建設或城市副中心建設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但是作為北京市未來發展的重大事項和我國特大城市治理城市病的有效探索,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北京市相關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對市行政副中心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做出明確規定。
因此,連玉明建議,應把城市副中心建設立法儘快納入北京市立法規劃,同時在法律出臺前加速制定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設相關條例。
副中心建設應強調“職住一體”
伴隨城市副中心的規劃落地,通州未來的建設理念及建築標準問題受到各方持續關注,也成為本次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
“首先我認為應該強調職住一體,讓居民居住和就業儘量放在一起,避免加劇人都搬到通州以後,又往市中心工作來回跑。”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鄭實表示。
為達到這一目標,鄭實建議,副中心建築的設計、城市的規劃,包括路網設計都不能像過去一樣寬而稀,而應窄而密。以交通系統為例,應該更加為綠色出行提供便利,如公交、地鐵、自行車、步行系統,都要為人的綠色出行來服務,而不是像以前,以汽車出行為導向,滿足解決停車難問題的需要。
此外,在副中心新建築的風格方面,鄭實也提出,以前的一些建築確實存在追求華而不實的形象,建築標準過高,用“扭曲的政績觀”帶來奇奇怪怪的建築的問題。
鄭實認為,未來副中心的建築應該更加平和、樸實、體現綠色可持續的“性格”,“以政府機關建築形象為例,就應該做得更加平和、親民,‘對稱大開間’的感覺已經是過去時了。”
大興或將規劃為公共服務副中心
未來北京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空間佈局?連玉明表示,北京的格局可以有“三個圈”,第一圈是東西城的歷史文化名城。第二圈是朝陽、海淀、豐臺和石景山,打造新加坡式的花園城市,用綠化帶來劃定發展邊界。第三圈則是以副中心為主的城市群。
連玉明介紹,未來除了通州區作為行政副中心,北京或將再規劃大興區作為公共服務副中心承接醫療、商務、教育等功能。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到,要規劃建設具有相當規模,與疏解地發展環境相當的集中承載地,來重點疏解部分中央行政及其事業單位。集中承載地有幾個條件,區位優勢,土地、水資源、能源保障,環境承載能力,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特別是客運專線、城際鐵路等高效便捷的軌道交通因素。”連玉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