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8日)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扶貧開發的戰略思想,特別是在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和視察甘肅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紮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加快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緊盯努力到2020年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精準扶貧的部署要求,把扶貧開發作為最大任務,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主攻方向,深化拓展“1236”扶貧攻堅行動,堅持城鄉一體化與精準扶貧相融合、區域開發與到村到戶扶持相結合,因地制宜、改革創新,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行動,推動扶貧政策向特困片帶聚集、扶貧資金向貧困村貧困戶聚焦、幫扶力量向貧困對象聚合,做到對象、目標、內容、方式、考評、保障“六個精準”,真扶貧、扶真貧,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對象精準
1.規範建檔立卡。以58個片區縣為主戰場,兼顧17個“插花型”貧困縣,瞄準建檔立卡的貧困村、貧困戶,對225個特困片帶和6220個貧困村、97萬貧困戶、417萬貧困人口,統一識別標準、統一數據口徑,動態掌握基本資訊,推行扶貧對象實名制管理。建立精準扶貧大數據庫,做到底數清、問題清、任務清、對策清、責任清,數據準確、管理規範。實行脫貧銷號,加強政策銜接,將返貧人口及時列為扶貧對象,做到有進有出、動態管理。
2.列出需求清單。堅持問題導向,依據建檔立卡確定的扶貧對象,區分因災、因病、因學和缺項目、缺資金、缺勞力、缺技術等不同致貧原因,準確掌握貧困村、貧困戶的脫貧致富需求。
3.明確脫貧措施。找準貧困群眾最期盼、經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因村施策、因戶施法,制定詳細計劃、建立工作臺賬、實行挂圖作業,明確進度、倒排工期,確保項目資金、幫扶力量和監測評估到村到戶。
三、目標精準
4.明確階段目標。從2015年到2020年,按照前三年集中攻堅、後三年鞏固提高的階段安排,緊緊抓住增加貧困群眾收入這個核心,確保扶貧對象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準,同步推進扶貧開發與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進程。前三年集中攻堅,每年穩定減少貧困人口100萬人以上,到2017年底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000元以上,其中扶貧對象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000元以上;基本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準顯著提升;後三年鞏固提高,到2020年貧困地區生産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消除絕對貧困,所有貧困縣實現脫貧;基本完成農村小康主要監測指標,努力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5.確定脫貧時序。編制“十三五”扶貧專項規劃。綜合考慮藏區、秦巴山區、六盤山區和插花型片區等不同區域各縣扶貧攻堅任務、工作難度、扶貧成本、資金投入等因素制定減貧計劃,明確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脫貧時序。市(州)、縣(市、區)制定到村到戶減貧計劃。
6.對接全面小康標準。把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涉及農村的主要指標與我省扶貧攻堅目標相銜接,並根據國家“十三五”扶貧規劃和精準扶貧工作新的要求,精準對接和及時完善有關指標體系,細化落實具體措施辦法。
四、內容精準
7.完善基礎設施
(1)村道硬化。優先在貧困地區實施建制村通暢工程、“美麗鄉村”示範村道路建設工程和農村路網改善工程,2015至2017年每年建成建制村通暢工程1萬公里以上,到2017年全省所有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實現“鄉有等級站、村有汽車停靠點、村村通客車”的農村客運目標。對居住相對集中、基礎條件較好的建制村村組道路進行硬化,其他建制村村組道路逐步實現砂化。2018年起,用3年時間實施農村路網改善工程1萬公里,升級改造一批重要的縣鄉道路,推進縣鄉道路聯網工程,加快推進斷頭路、瓶頸路、年久失修路和危橋“三路一危”改造,完善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支援産業基地田間道路建設。建立通村道路維修養護機制。
(2)飲水安全。提高水質達標率和自來水入戶率。2015年全面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十二五”規劃目標。2017年完成飲水安全不穩定的1107個貧困村供水工程的改造提升,實現26萬戶群眾通水入戶。2020年建立從“源頭”到“龍頭”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體系,保證水量、提高水質,使貧困群眾都能喝上更加方便、穩定和安全的飲用水。
(3)危房改造。從2015年起,每年改造農村貧困戶危房14萬戶,2017年完成42萬戶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2020年前完成63萬貧困戶危房改造,基本消除農村危房。完善貧困村住房建設規劃,改造後的住房須建築面積適當、基本功能齊全、達到抗震設防標準。制定貧困戶危房改造貸款貼息政策,省級農村危房改造計劃優先向貧困縣傾斜。
(4)農電保障。加快農網升級改造,到2016年底實現貧困村戶戶通照明電、自然村通動力電。
(5)資訊網路。加快貧困鄉村寬頻網路建設步伐,到2017年底實現貧困村寬頻資訊網路全覆蓋,為提供優質資訊服務打好基礎。
(6)易地搬遷。統籌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新型城鎮化試點等項目,尊重群眾意願,採取易地搬遷、整村推進,整體搬遷、插花安置,就近搬遷、改善條件等多種方式,加快扶貧搬遷步伐,到2020年底實現具有搬遷條件和意願的貧困戶應搬盡搬。將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和學校、衛生室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納入省級規劃,優先安排實施。適當提高易地搬遷貧困戶每人平均補助標準,落實每戶5萬元、貼息3年的優惠貸款政策。建立易地扶貧搬遷用地手續辦理審批綠色通道,允許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將節余出來的建設用地指標在省內掛鉤交易,解決部分搬遷資金。幫助解決河西地區移民生産生活發展難題。
(7)生態環境建設。加大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自然保護區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對貧困縣傾斜的力度。支援具備條件的貧困縣發展特色優質林果産業和林下經濟,每年新建規模不等的標準化特色優質林果示範基地40個以上,鼓勵發展林下種植、養殖、林産品加工和森林旅遊。大力開展貧困縣國土綜合治理,加強農田水利和梯田建設,推進沙化土地封禁保護,採取小流域綜合治理、淤地壩建設、坡耕地整治、生態修復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加強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工程建設,有效預防地質災害,2017年完成規劃80%以上的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和搬遷避讓工程。開展貧困地區國家級生態鄉鎮創建工作,實施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污染治理項目,到2020年規模化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不低於75%,中小型畜禽養殖綜合治理率不低於55%。加強貧困地區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大耕地重金屬、化學品等污染治理力度,建立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激勵機制。
(8)村容村貌整治。環境整潔村、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向貧困村傾斜。完善村莊建設規劃,開展以臟亂差治理、人畜分離、垃圾污水處理、村莊綠化為重點的環境突出問題整治,推進改廁、改圈(舍)、改灶、改院和治棄、治污、治理亂搭亂建工作,保護歷史遺跡、古樹名木等人文自然景觀,創建乾淨整潔、山清水秀的農村人居環境。制定村規民約,健全完善群眾自我管護村內公共設施和環境衛生機制。
8.壯大富民産業
(1)重點發展特色農牧業。制定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産業的專項支援政策。重點鼓勵扶持發展以玉米、馬鈴薯為主的旱作農業和日光溫室等設施農業;重點鼓勵扶持發展以牛羊為主的草食畜牧業;重點鼓勵扶持發展優質林果、高原夏菜、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産業;重點鼓勵扶持發展油橄欖、茶葉、花椒、核桃、百合、玫瑰、油菜、小雜糧、油用牡丹、甜高粱等區域性特色優勢農産品。在具有甘肅特色優勢的農牧業、農産品的産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等方面上臺階上水準。加快“一縣一業”産業對接和“一村一品”産業培育,推進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向貧困縣傾斜、向貧困村覆蓋,2017年主要農産品標準化覆蓋率達到80%,“三品一標”農産品覆蓋90%以上貧困村。
(2)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引進培育整合一批精深加工企業,“農産品産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加快加工、倉儲、保鮮等設施建設,帶動貧困村牛羊肉、中藥材、蔬菜、果品等精深加工,不斷延長産業鏈。推動貧困縣龍頭企業兼併重組、做大做強,提高工藝裝備水準,提升産品品質和檔次。2017年貧困縣農産品加工業總産值比2014年增長40%,2020年實現翻番。
(3)重視發展勞務經濟。鼓勵能人帶動務工,打造提升“隴原妹”、“隴原月嫂”、“隴原巧手”和蘭州牛肉拉麵等勞務品牌,促進勞務輸轉從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加強駐外勞務服務站和基地建設,完善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勞動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整合培訓資源,開展訂單、訂崗、定向、功能表式培訓,推進培訓、鑒定、輸轉一體化,到2015年底每個貧困縣建立一個綜合性培訓平臺。免費對貧困勞動力開展精準培訓,對“兩後生”開展2—3年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對務工青年開展3個月左右就業技能培訓和勞務品牌培訓,對在崗務工人員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對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開展創業培訓,加強對創業和技能帶頭人的示範培訓。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證書“雙證書”制度。建立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機制,每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5000人。就業專項資金分配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2017年實現新增“兩後生”和貧困地區有需求的勞動力全部得到培訓;2020年每個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掌握1門致富技能,實現技能提升培訓全覆蓋。
(4)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貧困地區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商業服務網點、民族貿易網點、農資和商品配送中心、農畜産品交易市場和農産品冷鏈等項目建設向貧困縣和貧困鄉傾斜。在貧困村大力發展農超對接、直供直銷、連鎖經營等新型流通業態服務,加強農産品行銷組織和經紀人隊伍建設。支援發展鄉村旅遊、民俗文化、光伏發電、水電等增收産業,優先吸納貧困戶參與項目建設與經營。開展旅遊強縣、旅遊名鎮名村創建,推進旅遊扶貧試點。推進電商扶貧,在貧困縣分期分批開展電商扶貧試點。加快實施阿里巴巴集團“千縣萬村”和京東集團“千縣燎原”計劃,拓展特色農産品網上銷售渠道。優先在貧困縣實施省級電子商務示範工程創建活動,支援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建立農村電商服務體系,推動貧困地區農産品進城,促進工業消費品和農業生産資料下鄉。鼓勵郵政、快遞企業在貧困村設立服務網點,2017年物流、快遞服務基本覆蓋貧困村。
(5)積極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全省“十百千萬”工程向貧困地區傾斜,制定和完善貧困地區發展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扶持政策,對吸納貧困戶參股、帶動增收效果好的産加銷企業和農業合作組織給予扶貧財政資金、信貸規模支援。積極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建設,增強生産標準制定、種畜種苗統供、疫病統防統治、農業機械使用、技術資訊服務、農業品牌打造、融資增信等與貧困戶結對幫扶的功能,提高貧困群眾生産組織化程度。到2017年每個貧困村至少建立1個産業合作組織和1個資金互助協會,每個具有勞動力的貧困戶至少加入1個合作組織,每個貧困縣有一批上規模、上檔次、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扶貧龍頭企業。
9.發展社會事業
(1)教育扶貧。2017年全省貧困村適齡兒童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70%,2020年實現有需求的貧困村幼兒園全覆蓋,對貧困家庭子女免收保教費。改善貧困鄉村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2017年貧困地區農村學校教室、桌椅、圖書、運動場地等教學設施設備滿足基本教學需要,宿舍、床位、廁所、食堂、飲水等基本滿足生活需要,2020年全面完成“改薄”任務,貧困地區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均達到義務教育辦學標準。對貧困家庭本科、高職(專科)學生每生每學年解決8000元以內生源地信用助學貼息貸款,提供勤工儉學機會。對貧困家庭學生就讀中等職業學校、高職(專科)院校免除學費和書本費,並給中職學生每生每學年發放2000元助學金。省屬高校貧困地區專項招生計劃、地方高校農村生源專項招生計劃精準到縣,實施省內高職(專科)院校在貧困縣單獨測試和中職應屆畢業生推薦直升招生計劃,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貧困家庭子女。建立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支援機制,對貧困家庭未就業的大學畢業生,特別是職業院校畢業生優先安排公益性崗位。聯繫東部地區企業為貧困家庭畢業生定向提供就業機會。實施鄉村教師支援計劃,對貧困地區鄉村教師在補充招錄、職稱評聘、培訓進修、評優提職等方面予以傾斜,向鄉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發放生活補助,鼓勵城市優秀教師到貧困村中小學、幼兒園開展支教。通過定向培養、精準招錄、在職培訓、專題研修、對口支援、實習支教等,加大藏區雙語教師培養引進力度,儘快提高藏區雙語教育水準。
(2)衛生扶貧。加強貧困村衛生室建設,中央和省級對每個村新建衛生室補助10萬元,2017年前完成2965個貧困村衛生室建設,實現貧困村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加強貧困地區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提高待遇,強化培訓,從2016年起對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貧困縣內服務人口在1000人以下貧困村村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定額補助由每月200元增加到每月400元,2017年貧困村村醫全部具備鄉村醫生執業資格。充實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2017年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配備3名全科醫生,2020年達到5名。建立引導醫療衛生人員到貧困地區工作的政策和機制,每年選派3000名省市級醫院副主任以上醫師、6000名縣級醫院醫師到貧困地區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多點執業。貧困人口新農合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2016年起,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由5000元降至3000元,使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報銷比例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制定出臺《甘肅省貧困縣醫療機構亂收費、重復計費和過度醫療新農合資金扣減辦法》,減輕患者負擔。推進分級診療,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向貧困鄉村下沉。對農村五保和農村低保一、二類對象參加新農合的個人繳費部分給予補貼。擴大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病種和救助對象範圍,實行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對救助對象住院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其他補充醫療保險支付後,個人無力承擔且符合規定的剩餘費用,通過民政醫療救助給予補助。
(3)文化扶貧。按照構建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標準要求,加大貧困鄉村文化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推進貧困村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體育健身等為一體的綜合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到2017年,實現全省貧困鄉鎮綜合文化站、貧困村綜合性文化中心全覆蓋。實施廣播電視臺高山臺站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和中央省市縣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不斷提高貧困村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服務保障水準。健全貧困村文化體育設施,適時更新光碟、圖書等文化産品。支援貧困地區發展民間文化藝術,開展“文化下鄉”、“千台大戲送農村”、“結對子、種文化”等文化惠民活動,提供圖書、文博、展覽、演出等流動文化服務,豐富群眾文化體育生活。
(4)科技扶貧。整合省市縣科技力量,組建科技扶貧隊伍,以定點、巡迴、技術承包等形式,為貧困村提供便捷有效科技服務。推進農科教、産學研結合,優先在貧困村推廣增收效果好的新品種、新技術和科技創新成果,對相關項目給予資金和信貸支援,對科技人員給予專項補助或獎勵。加強貧困縣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産品品質監管等綜合服務機構建設。促進科技資源配置與扶貧開發直接掛鉤,2017年每個貧困村至少有1名科技特派員、培育2至3個農業科技示範戶,每個貧困縣建成2至3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立科技扶貧網路,建設“農業科技網路書屋”和農技推廣“雲平臺”,加強“12316”三農服務熱線建設,免費為貧困群眾提供資訊諮詢、富民政策和科技服務。鼓勵科技人員帶著技術和項目進村入戶,以技術入股等形式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或農業企業。貧困縣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和科技成果轉化率2017年均達到55%,2020年分別達到57%和60%以上。
(5)社會救助保障。推進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將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戶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完善農村低保補差發放辦法,一、二類低保戶保障水準達到貧困線以上。加快貧困縣養老福利機構、鄉鎮敬老院和社區(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提高農村五保對象供養水準和集中供養率,加快殘疾人康復和托養設施建設,到2020年底實現養老機構、日間照料中心對貧困村全覆蓋。
五、方式精準
10.改革扶貧機制。加快貧困縣、貧困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鼓勵土地依法規範有序流轉。引導貧困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生産工具、農業設施等資源資産參股到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或其他農業項目;探索財政扶貧資金、社會幫扶資金等折股量化到貧困戶,投入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按股分紅、負盈不負虧,對該類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或農業項目可給予資金、貸款貼息等支援。統籌各方面資源力量,每年由省整合涉農資金,按照省級“管總量不管結構、管任務不管項目、管監督不管實施”的原則,依據需求清單切塊下達到縣(市、區),由縣(市、區)按規劃整合使用,重點用於特困片帶和貧困村、貧困戶。縣鄉村三級要建立公告公示制度,全面公開扶貧對象、資金安排、項目建設等情況。省對縣建立資金競爭性分配機制,扶貧資金分配與貧困發生率、減貧人口、扶貧績效和項目建設、資金使用效果掛鉤。財政産業扶貧資金主要以貼息、擔保、風險補償、保費補貼等方式投入。積極爭取國家對我省吸納貧困勞動力較多的企業,在繳納各項社會保險方面適當降低標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鼓勵貧困人口通過搬遷、務工、就業、創業等形式在城鎮落戶;降低門檻,採取積分制等靈活多樣的措施,促進技工、技師等有技能的農村勞動力在大城市優先落戶,對吸納貧困人口落戶較多的城市(鎮),相應增加一定數量的用地指標。
11.融合雙聯行動。從縣級以上單位選派幹部組成駐村幫扶工作隊,整合雙聯幹部、到村任職(挂職)幹部、大學生村官和鄉鎮包村幹部,強化扶貧攻堅力量。省直和中央在甘雙聯單位選派處級或處級後備幹部、市(州)和縣(市、區)選派科級或科級後備幹部擔任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任職時間不少於1年。駐村幫扶工作隊每年要制定幫扶工作計劃,重點推動落實“六個精準”、協調實施扶貧項目、監督扶貧資金使用、宣傳各項惠農政策、指導基層組織建設等。駐村幫扶工作隊由各級雙聯辦牽頭,組織、扶貧部門配合管理。每年依據幫扶工作成效、扶貧對象評價等對駐村幹部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評優和晉陞的重要依據。建立雙聯組長單位與縣(市、區)定期會商、協同攻堅機制,每年至少共同研究扶貧工作2次。在片區縣的鄉鎮設立扶貧與雙聯合一的工作站。雙聯單位和聯戶幹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幫助貧困村、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建立根據扶貧攻堅推進情況動態調整聯村單位和聯戶幹部的機制,確保貧困村、貧困戶都有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精準幫扶,不脫貧不脫鉤。
12.創新投入方式。省級和片區縣按當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市級按10%以上、插花縣按15%以上增列專項扶貧預算。各級財政要單列民生改善、項目建設、社會保障等領域用於扶貧開發的資金,當年清理收回存量資金中可統籌使用資金的50%以上用於扶貧開發。省、市(州)、縣(市、區)每年對所有扶貧項目資金進行全面審計,重點審計扶貧資金的實際使用效果,確保整合資金真正用到扶貧開發上。縣(市、區)黨政一把手要切實履行扶貧資金監管第一責任人責任。實行扶貧項目建設品質責任終身追究制。
13.強化金融支援。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到貧困鄉、村設立服務網點,到2017年底實現貧困村金融便民服務網點全覆蓋。支農再貸款優先投向貧困縣金融機構,全面落實支農再貸款利率優惠政策,確保貧困縣信貸規模逐年增長。實施總規模400億元的“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為貧困戶提供5萬元以內、3年以下、基準利率、免抵押、免擔保的小額信貸支援,由省級財政按基準利率全額貼息。各級財政和銀行共同出資設立精準扶貧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對精準扶貧小額信貸、貧困戶危房改造貸款、易地搬遷貸款、貧困家庭本科和高職(專科)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損失給予補償,並建立風險補償長效補充機制。改進和完善各類優惠貸款貼息辦法,統一貼息標準,簡化貸款程式,建立公平競爭機制,引導各類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扶貧攻堅。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宅基地使用權、日光溫室、大型農機具等抵押擔保貸款辦法。推廣扶貧小額貸款保險,開展扶貧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通過保證保險為貧困戶增信,對貧困戶保證保險保費予以補助。擴大農業保險範圍,加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力度,政策性農業保險優先在貧困村試點、推廣,防範農業生産風險。推廣貸款貧困戶人身意外保險,對人身意外保險保費予以補助。2015年底老區貧困村、藏區所有村實現村級互助資金全覆蓋,2016年底實現全省貧困村全覆蓋,並通過省市縣扶貧資金補助、社會幫扶等形式,使每個貧困村互助資金規模不少於50萬元,加強管理,防範風險。加強誠信體系建設,提高農戶信用意識。
14.統籌社會幫扶。加強社會扶貧資訊服務網路建設,營造濃厚的激勵、引導和褒揚社會力量參與精準扶貧的環境氛圍,鼓勵、調動和吸引省內外各類社會組織和個人有願望、有渠道、有平臺參與多種形式的到村到戶精準扶貧。深入開展“10·17”扶貧日活動,通過吸納社會資金投入等方式做大做強“愛心扶貧基金”等社會幫扶平臺,積極倡導扶貧志願者行動。深入推進“人大代表在行動”、“政協委員助推雙聯”、“光彩事業”、“愛心包裹”等社會扶貧活動。在常懷感恩之心、增強內生動力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定點扶貧、東西扶貧協作等社會幫扶機制,建立健全與省外對口幫扶地區、單位和企業的協調聯繫制度,積極主動爭取中央國家機關單位、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和央企對我省扶貧開發的更大支援。不斷鞏固深化全國工商聯“民企隴上行”行動,精心組織“百強民企、百家商會進甘肅”活動,有效推動國家行業協會加大産業幫扶力度。積極實施開展先富幫後富工程,紮實推進和不斷完善省內外經濟強縣結對幫扶我省貧困縣機制建設,積極引進發達地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與我省貧困村結對幫扶;認真推廣“甘閩合作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模式。組織縣級以上醫院、協調軍隊醫院在貧困地區結對開展“健康幫扶行動”。鼓勵經營狀況較好的國有企業拿出一定比例利潤用於扶貧;鼓勵民營企業以多種形式參與扶貧,有條件的可自主設立扶貧公益基金;制定吸引民營企業通過投資興業、吸納就業、開發資源等多種方式參與扶貧的激勵政策,倡導民營企業包鄉包村扶貧;全面落實扶貧捐贈稅前扣除、稅收減免等扶貧公益事業稅收優惠政策。建立對各種社會幫扶力量參與精準扶貧的激勵機制,對在幫助甘肅精準扶貧中表現突出、成效明顯的各類社會組織、團體、單位和個人,要總結他們的先進經驗,弘揚他們的奉獻精神,褒獎他們的成績貢獻,大張旗鼓表彰,歷史豐碑記載。
六、考評精準
15.健全精準評估機制。對禁止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生態脆弱的片區縣,取消地區生産總值考核。把扶貧開發成效作為考核貧困縣(市、區)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的主要內容,完善扶貧工作考核評價體系,定期開展綜合評價,重點考核減貧人口數量、貧困群眾增收、生産生活條件改善、公共服務水準、生態環境建設、社會保障狀況等情況,對完不成扶貧攻堅任務的實行“一票否決”。制定減貧驗收辦法,明確貧困戶脫貧驗收標準、貧困村減貧標準和貧困縣“摘帽”標準以及驗收程式、驗收主體;縣(市、區)由省、市(州),村由縣(市、區)負責驗收。實行由戶到村、由村到鄉、由鄉到縣的脫貧成效評估機制。公開考核和驗收結果。探索建立第三方獨立評估制度。
16.健全正向激勵機制。完善減貧“摘帽”激勵政策,對完成減貧“摘帽”任務的貧困縣給予一定獎勵,對扶貧任務重,但扶貧成效顯著、減貧“摘帽”縣的縣委書記、縣長予以提拔,對抓精準扶貧成績突出的市縣鄉領導幹部予以重用,接任者原則上優先從原有班子中選拔;對在精準扶貧中發揮作用充分、表現優秀的省市直部門各級幹部優先提拔使用。嚴格執行“逢提必下”制度,對沒有基層工作經歷的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幹部,特別是50歲以下廳局級和45歲以下縣處級中青年幹部,已經提拔的要“補課”,擬提拔的必須有一年以上的基層工作經歷;對有培養前途的幹部要視情安排到基層任職或到貧困縣鄉村至少挂職鍛鍊一年;對新考錄和沒有基層工作經歷的公務員,全部安排到貧困鄉、村挂職鍛鍊;選派一批副廳級及副廳級後備幹部到貧困縣(市、區)挂任縣(市、區)委副書記、副縣長。對在貧困鄉鎮和貧困村工作一年以上的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員和支教支醫幹部,視為有基層工作經歷。保持貧困縣(市、區)領導班子相對穩定。
17.健全懲戒約束機制。對在扶貧攻堅中認識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作風不紮實、效果不明顯的縣級黨政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進行組織調整或問責,對完不成階段性扶貧任務、在扶貧工作中弄虛作假的領導幹部給予嚴肅處理。對挂職鍛鍊考核不合格的幹部不能重用且要進行批評教育。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嚴重損害國家和群眾利益、嚴重浪費資源、嚴重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惡劣影響的要記錄在案,並視情節輕重給予組織處理或黨紀政紀處分,觸犯法律的追究法律責任。嚴格執行《關於建立貧困縣約束機制的實施意見》。
七、保障精準
18.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實現全面小康作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快扶貧攻堅作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把抓好精準扶貧作為扶貧開發的重中之重,牢固樹立攻堅意識、精準意識,切實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精準扶貧上、措施和力量聚焦到精準扶貧上,做到組織領導、時間安排、決策部署、脫貧效果體現精準扶貧要求。充分發揮各級扶貧攻堅領導小組統籌謀劃、決策部署、溝通協調和檢查指導的作用。
19.嚴格責任落實。實行黨政一把手扶貧責任制,省、市、縣逐級簽訂扶貧目標責任書,市(州)、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為扶貧開發第一責任人。強化縣級主體責任,貧困縣(市、區)黨委書記擔任扶貧攻堅領導小組組長,實行責任、權力、資金、任務“四到縣”制度。建立省委常委牽頭聯繫市州、省級領導包抓縣(市、區)扶貧攻堅的制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要組織有關部門,以定期不定期、定點不定點、明查與暗訪相結合等形式加強督促檢查,每半年至少開展一次綜合性督查,年終進行集中考核、綜合評估。
20.夯實基層基礎。以縣(市、區)為主組織對貧困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扶貧專幹和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全部輪訓一遍,每年培訓鄉村幹部不少於2000人次。創新培訓方式、規範培訓內容、優化師資力量,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村級組織陣地建設,增強村黨組織服務功能,推進雙聯單位基層黨組織與聯繫村黨組織互促共建,整頓軟弱渙散村級組織,把政治素質好、服務群眾有熱情、致富帶富能力強的能人選進村“兩委”班子,促進貧困縣構建一個覆蓋全面、功能健全的基層組織體系,建設一支素質過硬、作用突出、公正廉潔的黨員、幹部隊伍,建立一套切合實際、便於執行、約束力強的制度機制,營造一個正氣弘揚、紀律嚴明、奮發有為的政治生態。逐步提高貧困村村幹部報酬待遇,對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成績突出、實現減貧“摘帽”的村黨組織書記在招錄鄉鎮公務員時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加強貧困縣扶貧機構、貧困鄉鎮扶貧工作站建設,配強力量,創造條件,保證工作正常開展。
21.強化人才支撐。實施千名幹部挂職精準扶貧行動。選派機關優秀年輕幹部、後備幹部,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優秀人員和因年齡原因從領導崗位調整下來的黨員幹部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著力打造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大學生村官優先向貧困村配備。建立選派農業、教育、科技、衛生等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到貧困縣鄉村對口幫扶常態化機制。積極引進金融和科技人才到貧困地區服務,加大對貧困縣專業技術、經營管理、黨政幹部等各類人才的培養交流力度,對專業技術人員在職稱評聘、科研項目、薪酬待遇等方面給予傾斜。
22.轉變工作作風。鞏固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引導各級幹部轉變思想觀念、提升能力素質,牢固樹立韌性奮鬥導向,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以釘釘子的精神狠抓扶貧攻堅任務落實。大膽改革創新,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建立精準扶貧長效機制。加強宣傳引導,持續不斷地挖掘、總結、推廣精準扶貧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營造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凝心聚力、共奔小康的濃厚氛圍。
各地各有關單位要按照本意見精神,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落實情況要及時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