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某電視臺曾經播報過這樣一個節目:一位來自北京郊區的大學畢業生,因為父母患病臥床不能在外工作,只好辭職在家照顧父母。村委會以幫扶的形式安排了幾戶村民輪流照顧青年的父母,對這一因病致貧有實際困難的家庭給予了社區援助,通過社區幹部、志願者對該家庭患病夫婦的幫扶照料,男青年後顧之憂得以去除,又能正常工作,其家庭窘困狀況有所緩解。
何維 圖片資料
42%貧困人口是因病致貧
上面的故事,是全國政協常委何維向記者講述的有關健康扶貧的一個案例。他認為,健康扶貧既是國家扶貧工作的重要方面,又是精準扶貧的重要體現。上述事例,是針對因病致貧的農戶,積極精準地發揮健康扶貧作用的生動體現,對我們國家探索健康扶貧的具體路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根據國務院扶貧辦最新摸底的調查數據,目前全國7000多萬貧困人口多數是農民,其中42%是因病致貧,涉及1200多萬個家庭。有些家庭即使暫時擺脫了貧困,也往往因為患病而再次返貧。其中,33%是由於疾病影響勞動力導致的貧困,12%則是由於‘災難性醫療支出’或大額醫療費用而導致。”何維告訴記者,高額醫療費用仍然是導致低收入家庭貧困的主要原因。
雖然貧困人口大多數都參加了新農合或城鎮居民醫保,但因醫保支付比例有限,且很多醫療費用並未納入醫保,患者個人和家庭成員承擔了巨大的經濟負擔。並且,那些因為疾病影響了勞動能力的患者,家庭收入本身就受到影響,再加上醫保支付的局限性往往讓這些貧困家庭的生活雪上加霜。
“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所以,健康扶貧是一項嚴峻且緊迫的政治任務。根據國家的扶貧目標,用5年時間來全面消除貧困,解決這一長期積累的緊迫問題難度其實很大。因為,比較容易幫扶的貧困地區或家庭等,一般早已脫貧。現在所剩下的貧困人口和家庭,大都在受環境、自然、基礎設施、文化觀念、社會和經濟發展等因素嚴重制約的地方,即我們常説的老少邊窮地區。”何維表示。
健康扶貧尤須精準定位
何維認為,所謂健康扶貧,就是要解決因病致貧返貧的問題。
“首先,要分析造成貧困的疾病種類與類型,並根據共性疾病和特殊性疾病的特點來確定幫扶的具體方案。”何維告訴記者,農工黨中央在廣西調研時發現,地中海貧血病在廣西的發病率高達14.95%,直接導致了該省份出生缺陷遠高於全國水準,很多家庭因此陷入貧困,針對這樣的區域性共性疾病,就需要政府部門制定綜合性的疾病防控策略。
現在,地中海貧血病在廣西已經得到明顯控制。“這是因為廣西實施了地中海貧血病攻堅工程,各級財政加強投入,重點加大地中海貧血病防控能力建設、技術培訓、篩查和診斷專項補助等。幾年來,地中海貧血篩查技術廣泛應用,廣大農村人群得到了儘早診斷和干預。這一系列措施減少了重型地中海貧血患兒出生,減輕了社會和家庭的經濟負擔,有效制止了當地群眾因地中海貧血病致貧或返貧的現象。”
其次,要精準識別、確定醫療扶持的對象。“比如,明確患者是否是家裏的主要勞動力,還有哪些其他家庭成員,並有針對性採取措施。如對於兒童白血病患者,應著力於解決醫療費捐助、減免和骨髓捐獻的問題。對幫扶對象的精準識別,可以縣為單位,組織對建檔貧困人口進行健康檢查,對檢查確定的疾病患者,根據病情確定醫療扶持的責任醫院、責任醫生,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何維向記者解釋。
“高額醫療費是造成導致低收入家庭貧困的主要原因,所以健康扶貧的首要目標應該是貧困患者醫療費用的減低。”何維建議,相關地區應確保貧困人口參加醫療保險,完善重大疾病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切實減輕因病致貧群眾的治病負擔,防止城鄉居民發生“災難性醫療支出”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具體來説,可由省、市、縣三級財政共同出資,對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實行補助,確保全部貧困人口能夠得到基本醫療保障,並適當提高貧困人群在定點醫院住院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實現門診統籌等。如安徽省在新農合的改革探索中,將“三醫”由衛生部門統籌管理。至今,參保人數5190萬,住院補償比例58.53%,收支平衡,參合農民廣泛受益。現完成了180種常見病的病種付費改革,並將住院即時結報擴大到了省外,與醫療救助有機銜接。大病保險全覆蓋,大病保障實際補償水準近80%,超大額患者接近90%,大病保險已使20余萬人受益。通過建立大衛生體制對醫保和醫療統籌管理,安徽省新農合改革實現了基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和醫療服務品質最優化,為精準扶貧提供了有力的健康支撐。
同時,應適當擴大醫療救助資金的規模,將救助籌資機制和管理職能機制化,實現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水準與大病風險防控能力同步提高,如將現行的醫後救助方式改為醫前救助或醫中救助,擴大救助病種範圍,提高醫療救助“托底”能力,逐步實現救助病種全覆蓋等。此外,還需要積極發揮慈善組織在健康扶貧中的作用。
“最後,健康教育對健康扶貧而言也至關重要。在貧困地區開展健康促進工作,提高人們的防病意識和能力,往往能對於醫療費用的節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維特別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