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4-01 內容來源: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基本情況:
醫院名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
所在地區:上海市甘河路110號
醫院等級:三級甲等
是否醫保:醫保
簡介:
岳陽醫院針灸科前身是"上海市公費醫療第五門診部"的針灸科,以門診為主。"五門診"期間,針灸科雲集了滬上和大江南北三大針灸名家陸瘦燕、黃羨明、楊永璇,期間朱汝功、顧坤一、姚若琴、胡知臨、黨波平、奚永江等針灸名家也在此應診。各具特色的針灸前輩雲集,為岳陽醫院建立後的針灸科發展奠定了基礎。
1976年岳陽醫院成立,針灸科也隨之建立,首任主任奚永江。診療業務開展仍在青海路原"五門診"。1979年,開設針灸科病房,床位12張。1988年由浦蘊星任科主任,建立一系列病房制度,如三級查房制度,規範化的針灸病史的書寫。1995年,隨著醫院搬遷至大柏樹,針灸科病房床位數增加到15張,並開設了門診,有6間診室,青海路保留門診。整個科室成員為15人。1997年,推拿科和針灸科的病房整合,總床位數增加到45張;1999年後,推拿科和針灸科再度分科管理,針灸科床位數又調整為15張。2002年,隨著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與岳陽醫院合併,分佈于大柏樹的總部針灸科、宛平南路的針灸經絡研究所門診、青海路門診部針灸科均成為岳陽醫院針灸科的業務範圍。為了加強學科建設,醫院副院長葛林寶兼任針灸科主任,在此期間,科室加強了專病專科的建設工作,特別是中風專科建設。2003年以後,依靠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病專科、國家教育部重點培育學科、上海市中醫針灸推拿臨床醫療中心建設經費的支撐,科室規模初步擴大,針灸科的硬體設施得到明顯改善,更新了舊的儀器、增加了腦波治療儀、吞咽反射治療儀。病房為15張床,大柏樹醫院總部設6個門診診室。2005年醫院考慮學科發展引進了黑龍江名中醫東貴榮擔任科室主任。同年, WHO上海國際針灸培養中心針灸推拿標準化臨床培訓基地正式掛牌。2006年隨著新病房A樓的投入使用,針灸科迎來了門診、病房的第三次擴大,也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調整,大柏樹門診增加為10個診室,病房核定床位40張,加床12張,同時專病專科的建設有了進一步發展。門診患者量大幅度上升每年遞增10%-15%,通過縮短住院天數,使年出院病人數逐年上升10%。2010年出院人數658人,年門診量16264人。截止2010年底,針灸科有臨床醫師21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3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8人,住院醫生5人,醫學博士5人,醫學碩士11人,碩博士比例佔80%。
醫療與學科特色
五、六十年代針灸科大批具有很高學術造詣的針灸名家,如黃羨明、楊永璇、姚若琴、胡知臨、奚永江等,匯聚在上海市公費醫療第五門診部。作為"五門診"針灸科第一任主任的針灸大家陸瘦燕,創制了"瘦燕式"毫針,以及冬病夏治這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法;同時開設了許多專科門診:化膿灸治療哮喘、腕踝針治療跟骨骨刺、風濕性關節炎、不孕不育症、腦發育不全等。浦蘊星繼承奚永江教授學術思想,將運用內經刺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技術發揚光大。
70年代末,醫院針灸科開設了病房,床位12張。浦蘊星、趙善祥等中醫醫師進駐病房,參與病房管理及醫療查房等工作,加強了三級查房制度,重抓病史品質等中醫內涵建設,病史記錄中要求做到中西雙重診斷。80年代期間開設類風濕性關節炎、頸椎病、不孕不育症、腦發育不全等6個專題門診,廣泛運用針灸等中醫傳統方法治療各種疾病,如:腦血管疾病、運動神經元病變、截癱等,收到較好療效,床位使用率達85%以上,中醫治療率達100%;期間針灸科參與了自製院內製劑陽和餅、威靈仙注射液、小兒智力糖漿1號、2號等的研製。
90年代期間針灸科開展了多個專科門診:胡軍開展針刺戒毒專科及針刺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專科門診;陳桂玲聯合骨科鄭效文教授開展了小針刀治療肩關節粘連專科;王志祥開展穴位埋線專科,宋毅勤開展艾灸百會治療頸椎病專科;戴毅君的頭針治療小兒腦癱等多個專科同時在門診開展。針灸科病房也從95年的15張擴大到與推拿科共用45張再到後來改回獨立病房15張,雖然科室經歷了床位數的增減變化,但針灸科整體的醫療水準和總體實力卻在不斷提高。
進入21世紀的十年,針灸科醫療業務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開設的專科門診有:中風、尿道綜合徵、慢性結腸炎、帕金森氏病、周圍性面癱、肩周炎、失眠、單純性肥胖、膝關節炎等。並開展了包括小針刀治療肩周炎、中風後遺症專科、穴位埋線治療哮喘、頭針治療小兒腦癱、針藥結合治療甲狀腺疾病、芒針刺治療女性排尿障礙等在內的一系列專病專科建設。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