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3-31  內容來源: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基本情況:

醫院名稱: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所在地區:天津市南開區鞍山西道314號

醫院等級:三級甲等

是否醫保:醫保

簡介: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濕科成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原為內科風濕病組,在名老中醫王雲翮、張秀華以及現任學科帶頭人劉維教授等三代風濕專家的努力下,專科現有床位80余張,年住院人數1600余人次,年收入超過5000萬,現已成為天津市乃至華北地區集診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最大的三級甲等中醫風濕病臨床診療基地,為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天津市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挂靠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點專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臨床重點專病燥痹(乾燥綜合徵)全國組長單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風濕病專科現形成了一支以博導、碩導為領軍,以博士碩士等中堅力量為主體,以中青年骨幹主要成員的學術梯隊,保證了學科具有強大的發展勢頭。本學科隊伍現有14人,職稱結構上正高職稱6人,副高職稱3人,中級職稱2人,初級職稱3人;在年齡結構上40歲以下者7人, 40歲至60歲者6人,60歲以上者1人;在學歷結構上具有博士學位3人,碩士學位4人,學士學位7人。形成了一個學科梯隊合理,學科隊伍整體素質高,協作精神強,發展潛力大的學科團隊。

歷史沿革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濕科成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原為內科風濕病組,早期在名老中醫王雲翮帶領下提出了和解法治療痹病等理論方法,認為痹病之所以為痛,是痹阻不通,內外合邪,只有內通其瘀毒,外解其肌表,和解表裏,痹病自愈。八九十年代我學科在老中醫李秀華、郭慶常主任醫師的帶領下,繼承王老和解法基礎上,對痹病的研究提出了清熱解毒思想,認為痹病患者素體陽盛或陰虛有熱,風寒濕人侵機體,留滯經絡,鬱久化熱為毒,或直接感受熱毒之邪,熱毒交熾,導致氣血壅滯不通,痹阻脈絡而出現關節紅腫熱痛、關節曲伸不利等症。主張以清熱解毒為其治療大法。

承前啟後,繼承創新

1996年劉維教授赴協和醫院進修風濕免疫學,學成回來後成立了中醫風濕病科,並逐漸擴大規模成為院內一級科室,這是天津市乃至全國最早的三級甲等中醫風濕病專科之一,劉維教授在繼承老一輩專家和解法、清熱解毒法治療痹病的基礎上,充分發掘古代文獻資料,深入探討痹病的病因病機,提出了痹之為病源自不通,不通則痛,不通原因諸多,單從毒論治,獨闢蹊徑,提出了“毒痹論”,發展和完善了中醫對痹病的認識,指出“毒”既是發病因素,又是病理産物,貫穿痹病發病的整個過程,臟腑功能失調和氣血運作失常導致體內生理或病理産物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蘊積體內,邪氣充盛,敗壞形體轉化成毒;劉維教授根據其毒痹理論,又擴展、延伸,針對乾燥綜合徵的病因病機,提出了乾燥綜合徵的“虛瘀毒”論,以益氣養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療乾燥綜合徵;同時又提出了扶正解毒六法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均取得了顯著的療效,其相關課題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等多項獎勵。同時,風濕病科在骨關節炎、骨質疏鬆、系統性硬化症、肌炎皮肌炎、強直性脊柱炎、白塞氏病、結節紅斑、纖維肌痛綜合徵、雷諾氏病、血管炎等結締組織病方面的研究與治療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科學發展,碩果纍纍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濕科,在注重整理古代醫籍文獻及近代名老中醫經驗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培養自己的後備人才。目前形成了以劉維教授為學科帶頭人,以王慧、王熠、張磊等為代表的中青年力量,形成了以碩博士為主導,以中青年專家為骨幹的人才培養、管理梯隊。 科室在注重提高臨床醫療水準的同時,也積極參與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的研究,經過15年的發展,風濕病科領銜了“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五”攻關、“十一五”攻關、中醫藥管理局、天津科委、吳階平醫學基金等多項科研課題。已獲國家級、省部級、衛生局級科研成果10余項,其中參與研究的“從毒虛瘀論治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獲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基於類風濕關節炎的中醫診療評價體系研究”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雷公藤多苷片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減毒增效研究”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中西醫結合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及實驗研究”獲得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各類專著6部,培養碩博士研究生30余名。

學科團隊

主任醫師:

劉維、王慧、楊曉硯、左芳、王偉、郭慶常

副主任醫師:

陳伏宇、王熠、劉濱

主治醫師、住院醫師

張磊、劉曉亞、段然、薛斌、蔡悅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