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COS系列標準研究提速 世界中聯臨床療效評價專委會第十七屆年會舉行
11月16-18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簡稱“世界中聯”)臨床療效評價專委會第十七屆學術年會暨第七屆循證中醫藥國際論壇和第三屆中醫藥核心指標集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圍繞核心指標集(COS)、人工智慧(AI)、大語言模型等內容進行專題報告,推動中醫藥核心指標集(COS)系列標準研究提速。
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世界中聯副會長張伯禮院士,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主席劉保延,世界中聯副秘書長徐春波,中國循證醫學中心創建主任李幼平,義大利高等衛生研究院研究員Alice Fauci,國際COMET工作組主席Paula Williamson,國家中藥品種保護審評委員會處長賀強,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處長李蘇寧,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化辦公室主任蘇祥飛,世界中聯臨床療效評價專業委員會會長張俊華等國內外專家和代表200余人參會,開幕式由世界中聯臨床療效評價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陸芳主持。
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世界中聯副會長張伯禮院士致辭
張伯禮院士在致辭中指出,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是推動中醫藥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工作。臨床流行病學、循證醫學為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提供了方法學借鑒,但也不能簡單“套用”,在遵循國際規範的基礎上,還需要創新符合中醫藥作用特點的評價方法,彰顯中醫藥的臨床價值。對做好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研究,張院士提出四點建議:一是面向尚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充分認識中醫藥防病治病和維護健康的優勢;二是針對中醫藥“病、證、症”作用特點的不同,應該開展分類評價;三是基於中醫藥作用特點,加快研發評價新工具、新方法、新標準;四是構建具有中醫藥特色的“雙向轉化”研究模式,加強臨床和基礎的結合。
世界中聯臨床療效評價專業委員會會長張俊華致辭
世界中聯臨床療效評價專業委員會會長張俊華介紹,本次論壇圍繞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這一主題,設置了32場學術報告,具有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內容的全面性。報告內容包括二次研究、原始研究和方法學研究等多個方面,覆蓋中醫藥臨床證據生産和轉化應用整個鏈條;二是內容的新穎性。與會專家代表圍繞核心指標集(COS)、人工智慧(AI)、大語言模型進行了專題報告,對AI應用於中醫藥臨床研究和證據轉化等相關問題展開討論,形成了有指導性的建議;三是內容的實用性。本次論壇把專家報告和技術培訓班進行了融合,設置兩個培訓班,為跨學科青年人才培養提供了學術平臺。
現場還舉行了中醫藥臨床試驗核心指標集研究區域中心揭牌儀式,新增蘭州大學和重慶市中醫院兩家ChiCOS區域中心;啟動《中醫臨床療效評價指標和應用技術規範》16項團體標準,由朱立國、劉清泉、李建生等知名專家牽頭;發佈《2023中醫藥發展報告》,這是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支援編撰的系列年度報告之一,由沈建忠,張伯禮擔任主編。
《中醫臨床療效評價指標和應用技術規範》團體標準啟動儀式
本次會議的一項重要成果是推動中醫藥核心指標集(COS)系列標準研究提速。在天津中醫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推動下,歷經十餘年發展,中醫藥COS研製方法學體系不斷發展完善,形成了“多研究主體的探索研究、有組織的標準研究、監管工具轉化研究”三步走的策略,明確了“共識一批、改造一批、創新一批”三項重點任務。同時注重加強COS轉化應用,研究團隊力量得到增強,現已掛牌成立18家ChiCOS區域中心。方法學探索向標準轉化的路徑實現貫通,啟動了16個團體標準研製項目,用於支援臨床試驗、證據轉化研究,服務於臨床診療指南制修訂,也將為構建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療效評價指標體系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