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養老與銀發經濟 第二屆孫思邈長壽論壇在京召開
在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老年人的健康養老價值被全社會認識,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逐漸深入人心的背景下,10月11日九九重陽佳節之際,由第一健康報道發起組織的主題為“健康老人行,問壽孫思邈”的第二屆孫思邈長壽論壇在京舉行。
本屆論壇由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主辦,江蘇七〇七天然制藥有限公司聯合主辦,華露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協辦,中國經濟傳媒協會與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支援,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百歲工程工作委員會、中國保健協會科普教育分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醫藥臨床研究分會、中國中醫藥資訊學會中醫藥融合促進分會、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健康養生分會、安徽省中藥材商會共同支援。
本屆長壽論壇匯聚了來自文化、經濟、醫療養生保健等社會各方面領導、專家、企業家以及社會各界關注長壽事業的人士近300人,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商長壽之策。
圖為會議現場
“你從大唐走來,以崇高的大醫精誠為感召,駐守在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園……”,伴隨著滿含敬意的開場詞,會議在“向千古藥王孫思邈獻瑞”的儀式中開幕,會場內氣氛莊重熱烈,現代長壽事業的實踐者、關注者們與孫思邈這位醫德大家穿越時空的對話就此展開。
長壽議題,多元共商
“孫思邈長壽文化是中醫藥文化的縮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長壽文化,也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會議伊始,人民日報社原編委、海外版原總編輯、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理事長王樹成代表主辦方在致辭中表示。他説,面對人口老齡化,“問壽”孫思邈不僅僅為老年人指引著健康老齡化的長壽之道,為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探索著中國方案,還推動解答著“中國智慧”在全世界傳播發展的時代性課題。
圖為王樹成理事長
“養老”與“長壽”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議題。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沙祖康指出,長壽議題具有全球性,憑藉中醫藥文化的優勢,中國可以為這一議題提出獨一無二的解決方法。他特別提到,面對出海諸多挑戰,中醫藥標準的制定和推廣十分重要。“中醫藥是中國的傳統醫藥,其標準必須也只能由中國來制定。”沙祖康指出,中醫藥出海,關鍵在於首先做好自己的“家庭作業”,為中醫藥的國際化傳播和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圖為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沙祖康
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原局長屠志濤關注到孫思邈長壽思想的獨特價值。他表示,把握孫思邈長壽思想,關鍵要挖掘好學術價值、服務價值、文化價值三個價值,把文化價值變成學術價值,學術價值變成服務價值,讓老百姓真正得到有價值的健康服務。
圖為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原局長屠志濤
“今天,我們不僅僅是在慶祝一個傳統節日,更是在思考如何為我們的老年人群體創造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環境。”原衛生部副部長張鳳樓在講話中指出,健康老齡化背景下,老人對自身整體健康水準要求更高,對健康服務需求飛速增長、更加多元,事實上也對大健康産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需要大健康産業一方面保持對市場的敏銳度、大膽創新,另一方面持續提升産品與服務的品質,實現從“有”到“優”的跨越。
圖為原衛生部副部長張鳳樓
中國經濟傳媒協會會長趙健指出,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銀發經濟有著廣闊前景與光明未來。他表示,進一步釋放銀發經濟潛力,需要真正做到尊重老年人的社會價值與實際需求,堅守服務老年人的初心,這樣才能讓更多老年人參與到消費市場中來,成為銀發經濟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才能推動銀發經濟産業結構的持續優化和服務品質的有效提升。
圖為中國經濟傳媒協會會長趙健
“這些年各地養老規劃講‘9073’,90%居家,7%在社區,3%在機構,實際上根據現在調查數據基本是‘9901’。”主旨報告中,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原監察專員、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王謙強調了“長壽時代”基層居家養老體系建設的重要性。他表示,在居家養老體系中,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發揮著重要作用。下一步,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將開展“全國老年友好社會促進工程”,依循“五社聯動”工作思路要求,切實解決老年人生活中的痛點難點問題。
圖為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王謙
江蘇七〇七天然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樹榮表示,深入挖掘孫思邈的養生智慧,推動健康産業生態系統的不斷完善,嚴格把控産品品質,在銀發經濟發展始端,確保每一個産品都安全可靠、高效實用,是企業界踐行社會責任的共識。
圖為江蘇七〇七天然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樹榮
長壽學説,古今交融
論壇現場,一場別開生面的“時空對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AI技術助力下,大醫先賢孫思邈與李時珍在大螢幕上成功“同框”,共話長壽之道,尊重傳統、心向未來的濃厚學術氛圍,就此鋪展開來。
“孫思邈先生精神要學,原著要學,但是一定要創新。”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作以《問壽孫思邈 整合醫學説》為題的學術報告時表示,“問壽孫思邈”的提出及踐行,是從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養生經驗中獲取智慧並傳承創新,這正是對醫學發展及其理論的自覺和反省,也是對醫學發展中高層次的回歸和糾偏,更是傳統觀念的轉變和既存思想方法的調整。
傳承創新千古藥王孫思邈的養生保健之道,與整合醫學思想相契合。
樊代明強調,單一學科難以解決複雜的健康問題,需要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方法。他舉例説:“現在的病種已經4萬種疾病了,衛健系統管得過來嗎?其實好多病是一樣的。像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等等,事實上是代謝綜合症,把它解決就完了,單個治,反而治這個,又起那個。所以我們要重新分類,整合問題。”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
響應“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新理念,進行了全國首次《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的公開解讀。
《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但此前還未有公開場合面向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老年群體的正式解讀。
北京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高芳堃作為這一“公眾普及書”的發佈人,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闡釋了《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的基本內容。她表示,積極老齡化背景下,健康老人的概念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軀體的健康,還要擁有心理的健康和社會層面的健康,能夠以良好的心態積極參與社會的活動,隨著人口預期壽命的增長,老年人應更加注重生命的“品質”。
圖為北京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高芳堃
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瑾結合當前新質生産力背景探討了銀發經濟現狀。她指出,我國老年人口的需求結構正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發展銀發經濟是適應老齡化趨勢、提振經濟的有效路徑。“銀發經濟兼具民生內涵和産業屬性。”張瑾表示,發展銀發經濟既要改造提升傳統産業,也要培育壯大新興産業,還要佈局建設未來産業,這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著力點。
圖為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瑾
長壽實踐,百舸爭流
真知灼見碰撞,前瞻成果相匯,最終落到推進老齡事業發展的實踐之中。
全國首個媒體長壽智庫——第一健康報道長壽智庫在會上創立啟動。
據了解,第一健康報道長壽智庫由健康中國新聞發佈與傳播平臺——第一健康報道發起創立,旨在深度解碼孫思邈長壽之道、老齡健康前沿與銀發經濟現狀,為當前老齡産業“規模小、分佈零散、缺乏大型成功範例”的發展難點提供解決之道,為眾多企業規正發展方向,併為産業融合發展、産學研深度合作提供高品質智囊平臺。
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李慎明、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國醫大師唐祖宣、國醫大師李佃貴等66人被聘為首批長壽智庫專家成員。
圖為沙祖康(左七)張鳳樓(右五)為智庫專家代表頒發聘書
第一健康報道總編輯李達對智庫相關內容作了説明。他介紹,第一健康報道長壽智庫遴選的專家成員檔次高,層次廣,領域多,20%以上的成員為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學術地位被國家或行業認可的權威專家,能夠代表老齡化社會各階層發聲,為健康中國養老事業、康養産業、銀發經濟出謀劃策。
圖為第一健康報道總編輯李達
中西醫學説的交鋒與相融,在“飲食中國長壽之因”專家對話環節展開。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于智敏、中國營養學會原常務副理事長翟鳳英兩位專家在中醫人體專委會林海的主持下,分別從中西醫的角度就飲食健康分享了各自的觀點。
圖為“飲食中國長壽之因”專家對話
論壇還特別設置了孫思邈傳承人圓桌對話、銀發經濟企業家圓桌會兩場圓桌論壇,來自各行各業關注老齡事業的實踐者們齊聚一堂,結合自身工作經驗與研究成果,進一步就如何傳“久”、傳“好”孫思邈醫學思想,如何做“熱”、做“優”銀發經濟進行了深入探討。
圖為孫思邈傳承人圓桌對話
圖為銀發經濟圓桌會
此次論壇,視野高、角度廣、主體多元、內容豐富,不僅搭建了交流思想、分享經驗的平臺,更為未來的合作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論壇上,各方主體達成重要共識:老年人的健康長壽伴隨銀發經濟正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在未來應對“人口老齡化與長壽時代”的雙重挑戰,實現兩者的和諧共生與協同發展的征程中,將始終離不開政府、學界、社會組織、媒體及企業界的持續關注、共同努力和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