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彬:立志為良醫,一腔溫柔守護患者“隱秘之地”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中醫 -

林友彬:立志為良醫,一腔溫柔守護患者“隱秘之地”

2024-08-20 13:56

來源:佛山市中醫院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溫聲細語、謹慎細緻,共事多年的同事都説,幾乎沒有看到過林友彬發脾氣,無論遇到多麼蠻不講理的病人,他總是用自己那一套特有的方法輕輕鬆鬆把病人“搞掂”。回顧30年的從醫生涯,林友彬將之總結為“恰好的溫柔”,“患者在術前有心理上的恐懼,在術後有生理上的疼痛,作為術科醫生,要最大程度地展現對患者的人文關懷,陪伴他們安全舒適地度過圍手術期。”

從迷茫到堅定,見證科室不斷壯大

上世紀90年代初佛山市中醫院的住院部僅有3層樓時,林友彬已經在這實習了,深受醫院濃厚的中醫氛圍及導師們大醫精誠的醫風所感染,義無反顧地成為了一名中醫外科醫生。據林友彬回憶,剛畢業時皮膚、性病、肛腸、中醫外科等亞專科整合在“中醫外科”裏,後來肛腸科獨立成科,並在針灸科設了住院病床,他被正式分到肛腸科,成了唯一的一名肛腸科住院醫師。彼時肛腸科剛剛成立,科室人手少、住院患者相對多、工作又忙又累,專業地位低。“以前的觀念與現在不同,大家會更介意接觸到患者這一特殊的位置,既污穢又尷尬。”林友彬坦言,當時的觀念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了就業選擇,幾乎沒人願意從事肛腸科工作。

“那時候我也很迷茫,對專業迷茫、對科室發展迷茫、對個人前景迷茫,但我尤其感謝醫院的頂層設計和戰略性規劃,肛腸科其後逐步發展壯大。”而今,肛腸科每年收治病人超兩千例,擅長于運用中醫、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結直腸肛門所有的各類疾病。近年來更引進高層次人才擔任學科帶頭人,帶領團隊以中西醫結合為基礎,以促進快速康復為導向,為廣大患者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醫學需要與時俱進,但中醫藥作為我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需要守正與傳承,必須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用西學為中學賦能。”見證科室從弱到強,面對年輕醫生時,林友彬總是不忘教導他們以中為本、守正創新。

林友彬為患者把脈

中醫診療經驗豐富,被譽為“治脫聖手”

病例介紹:小嘉(化名)及其家人都是林友彬的“粉絲”,他們的故事還要從小嘉15歲時説起。原來,小嘉從小就飽受直腸脫垂的折磨,家人曾陪他在當地多家三甲醫院住院治療,效果卻始終不盡如人意,無法徹底治愈。經治的多位主管醫生都認為直腸脫垂沒有實質性的病變,只能飲食上增加營養,保守治療,等待自行康復。小嘉父親説:“這一保守治療就是十年,並且腸子越脫越長。”可憐的小嘉每次排便後,直腸都會脫出到肛門外,帶些血和粘液,內褲也常有污便,肛門總是癢癢的,甚至有的時候大便竟不知不覺地“溜”了出來……種種症狀,到了青春期,對小嘉的影響就更大,甚至影響了學業。

在親友的介紹下,他們找到了林友彬。考慮到患者年輕,為了減少並發癥或後遺症,林友彬採用了純中醫治療方式,並用注射劑在脫出腸段行腸內外雙層注射,配合補中益氣、健脾開胃之中藥內服,經門診3次診治,徹底治愈,隨訪多年,未見復發。

每每看到有外院輾轉過來求醫的脫肛患者,林友彬總是詳細解釋耐心溝通,打消疑慮,並以自己的巧手最終解除頑疾,於是,也被患者和同事尊稱為“治脫聖手”。

據林友彬介紹,中醫藥在肛腸病的治療上手段多樣。中醫學認為,肛腸病多與風、濕、燥、熱、毒、氣滯、血瘀、氣虛、血虛有關。選用清熱利濕、解毒、祛風潤燥、涼血止血、潤腸、行氣活血、祛瘀、補氣、補血的藥物,通過口服、熏洗、坐浴、外敷、塞藥、臍帖、灌腸、注射、套扎、結紮、挂線等方法治療肛腸病,療效獨特。

從心理到生理,溫柔守護患者健康

病例介紹:林友彬還曾遇到一個典型病例。30多歲的阿俊(化名)在家人攙扶下來到了他的門診,表情痛苦,向醫生訴説近一週來肛門腫脹刺痛,坐立不安、輾轉難寐,嚴重影響了生活及工作的煩惱。最初以為自己只是痔瘡發作,加上忌諱暴露隱私部位,就一直強忍著不去醫院。當天是因為疼痛腫脹加劇到忍無可忍,並且流出可怕的膿血水,這才緊張起來,馬上趕到醫院就診。

林友彬通過專科檢查發現,阿俊截石位約5-6點之間齒線上方有潰破,並有膿性血水,捫及類似魚骨刺樣物,全部嵌入組織中,需要切開組織,尋找異物並完整取出。為儘早緩解患者痛苦,林友彬馬上聯繫手術室開通綠色通道,為患者行肛門異物取出術及肛門膿腫一次性根治術。不出所料,術中他在阿俊肛門處取出了一條長2.5cm、直徑0.2-0.3cm的魚骨。由於阿俊諱疾忌醫的心態,拖延就醫導致損傷嚴重,術後經過了6天的肛門熏洗及中藥換藥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才得以出院。

“我們要更有耐心和同理心,聽取患者的敘述,理解患者的痛苦和精神困擾,更要尊重他們的隱私和感受,情感上與他們站在同一條線上,幫助緩解他們的焦慮和壓力。”在林友彬看來,肛腸相關疾患往往比其他地方的病變更讓患者痛苦,需要承受心理和生理的雙層折磨。因此,專科醫生更要給予幫助與理解。

林友彬笑稱,阿俊是忍著不來看診,更多患者是來看診後卻不願意配合檢查,或扭扭捏捏拖延時間,甚至拒絕檢查。由於部位特殊加上大家對指檢存在恐懼,這都是可以理解的。林友彬表示,“不管遇到哪種情況,關鍵都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言語上與患者衝突、行動上讓患者誤解,才能與患者建立起互信互尊的關係。”

林友彬查房教學中

近年來,科室尤其關注疼痛管理,與林友彬“恰好的溫柔”理念不謀而合。“怎樣使患者安全舒適地度過圍手術期,是我們面臨的課題,要儘量將病人的疼痛降到最小,控制在微痛、甚至無痛的範圍內,建立完善疼痛評估體系,採取多模式鎮痛、個體化鎮痛等新方法,使患者安全、舒適地度過圍手術期,以最大程度地體現對患者的人文關懷,打造科室口碑。”

都説外科醫生性格直率豪邁、風風火火,而接觸過林友彬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身為外科醫生的他,同時兼具了工作的幹煉豪爽與柔情細膩兩種特質。古語説“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林友彬表示,自己的初心便是希望通過從醫來實現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未來也將一直堅持下去。

李曄至整理報道

攝影:馮燦

佛山市中醫院全媒體團隊出品

【責任編輯:李哲】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中醫腫瘤頻道是中國網的重點頻道,致力於促進中醫腫瘤學術思想落地生根,宣傳腫瘤行業最新資訊動態,促進中西醫結合理論多維度落地幫扶,發揮中醫藥服務能力。

投稿郵箱:zy_zhongliu@163.com

品牌合作:88828053   QQ:225414277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