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逛”中醫診所的年輕人:不想再吃西藥了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中醫 -

“愛逛”中醫診所的年輕人:不想再吃西藥了

2024-08-13 16:55

來源:中國商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商報(記者 馬嘉 文/圖)週三上午,24歲的張媛(化名)向領導請假,走進了北京市西城區的一家中醫診所就醫。近期,“逛”中醫門診,似乎成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有陣子連續一個多月睡不好覺,每天睡眠時間只有3—4個小時,有天血壓都升高了。”張媛第一次走進中醫門診時,她已經吃了一個療程的抗焦慮藥,頗為痛苦。

“不想再吃西藥了,就想來嘗試下中醫理療。”第一次做完針灸,張媛在診室的床上睡了一個多小時,“當時(我)就覺得很神奇,此後,便愛上了看中醫,還變著法兒地打聽哪兒的中醫大夫更靠譜。”

幾番打聽下來,張媛發現,熱門的中醫門診每天都有等待治療的病人,其中年輕人佔了大多數,有些是為了治病,有些純粹就是為了養生。

“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壓力較大,他們來諮詢最多的就是失眠、脫髮、腸胃病等。”北京和睦家中西醫結合醫院北京區中醫科主任李冬梅打趣説,“過去來做推拿針灸的都是老年人,哪能看到這麼多年輕人?!”

不少年輕人在中醫診所排隊就診。

有研究顯示,長期熬夜的人更容易患“氧化應激”類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發佈的報告顯示,去年全國23點前入睡的人群不足30%,近一半的人群要在零點後才能入睡,睡眠品質指數也呈斷崖式下滑趨勢。另有調查數據顯示,15%的大學生每日睡眠不足6小時,77%的大學生有失眠問題,造成失眠的主要因素是壓力大、焦慮、緊張或擔憂。

張媛喜歡上了看中醫,至今已有兩年多。對她來説,走進中醫門診,至少能睡個好覺。“一般沒有具體病症的情況,還有需要調理身體的時候,中醫就是我的首選。”

1. 從“聽説”到“愛逛”,中醫成為年輕人的“玄學”

“病情”成為年輕人聊天的高頻話題。張媛和同齡人交流時發現,“渾身是病”的感覺在年輕人中非常普遍。

“我身邊還有很多同齡人月經不調、甲狀腺激素異常甚至還有痛風。一開始,他們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走進中醫門診。通過針灸、中藥治療,他們的生理期問題、關節疼痛以及結節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現在,和朋友們聚在一起聊大夫、聊醫院、聊藥材,成為張媛的一種社交方式。

也有不少年輕人對中醫的療效“模棱兩可”。22歲的李淩(化名)是張媛朋友圈中的一員,他是個程式員,因為長期盯著電腦,肩頸總會不舒服,所以他平時也定期去中醫門診做推拿。但是他認為,中醫的診療方法無法標準化,療效好壞更多要看大夫個人的經驗是否充足。“比如中醫很喜歡用氣血虛、上火等來總結病因,但牙疼、腰痛、胃痛等可能都是上火。”

更多的年輕人認為,中醫本身就是融入日常生活的一種生活方式。

22歲的蘇可(化名)去年冬天發燒過後,時常有咳嗽、喘不過來氣的感覺。通過社交媒體平臺,蘇可結識了張媛,也加入了“中醫門診看診大軍”。“西醫跟我説,這是感染新冠病毒後留下的後遺症,不用吃藥,但是我難受呀,只能去看中醫。吃了一週的藥,明顯感覺好了,這不就是‘玄學’嘛。”

很多“愛逛”中醫診所的年輕人形成了自己的“中式養生”方法。張媛和朋友們時常會在群裏分享一些“中式養生”的創新點子,比如用中草藥精油揉穴位、用中藥材煲湯等。

對此,李冬梅認為,中醫養生要生活化。在診療過程中,中醫很多時候是在為患者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家要客觀地評價中醫,不要盲目吹噓。年輕人因為氣血旺盛,多數是功能性疾病,在西醫那裏做一堆檢查,但是卻找不到原因。中醫的治療方法可以截斷扭轉機體向病態發展,恢復人體氣血陰陽的平衡。很多年輕人接受中醫治療後,吃得好、睡得好,精神狀態也變好了,他們自然越來越熱愛中醫。”

同時,李冬梅也提醒,不管大家日常用哪些中藥材,都要落腳在具體症狀上。不同患者的體質、病症不同,單一的藥材、藥方不能一概而論,如果真的感覺身體不舒服時,還是要上醫院,聽取醫生專業的用藥指導。

2. 從茶飲到香囊,中醫藥産品推陳出新但仍受限

意識到中醫在年輕人中走紅後,越來越多的中醫藥産品出現在市場上,如中藥咖啡、阿膠奶茶、艾灸、中藥香囊等等。

食品是藥企首先欲搶佔的市場。今年,國藥太極與天府可樂共同推出藿香可樂。國藥太極稱,此後還會推出無水零糖零脂肪的太極牌藿香檸檬純露;東阿阿膠旗下有阿膠酸奶、阿膠奶茶、阿膠龜苓膏、阿膠檸檬蜂蜜飲等多款産品;昆藥集團也和溫氏股份合作推出包括參苓白切雞、參苓鹽焗雞和參苓雞湯等産品的參苓雞系列藥膳預製菜。

在北京和睦家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國醫館,中國商報記者也看到了一些製作精美的香囊。李冬梅説:“中藥香囊放在口袋裏,能起到驅蚊、提神安神等作用。還有一些藥材,我們把它做成香薰,點燃了以後,可以起到疏肝安神、健脾醒腦的作用。”

含有中藥材的香囊。

中醫互動裝置“時辰養生”。

中國商報記者注意到,雖然中醫藥産品的樣式越來越多,但是在市場上仍面臨銷售限制。比如,許多中醫院做的中藥代茶飲是不對外銷售的。

憑藉“中藥烏梅湯”走紅網路的浙江省中醫院的工作人員表示,中藥代茶飲是將中藥材經過加工炮製,可以直接用於臨方調配使用的藥品,既然是藥品,就要符合中國藥典或者不同省份的中藥炮製規範,購買的時候需要中醫師辨證後開具處方,經藥師審核後方可調配銷售。

浙江省藥監局表示,發現部分電商平臺銷售按照醫療機構配置産品的行為,如“某醫院同款烏梅湯”“某某自製茶飲料”等,展示、銷售帶有部分藥品特徵、宣稱具有某種特定功能的産品。為進一步規範藥品網路銷售行為、保障藥品網路安全,6月,浙江省藥監局印發《浙江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藥品使用品質監管的通知》,要求全省藥品監管部門對此類行為涉藥環節加強監管。

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界定了“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的範圍。這也意味著,部分奶茶門店、咖啡門店使用了超出藥食同源目錄的原材料,而門店又沒有相關醫療資質,這屬於違規經營。

3. 從追捧到理性,中醫走紅需理性看待

“我們開始關注中醫,一方面是因為中醫使我們的生活品質提高了;另一方面,也是在關注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張媛説,希望中醫能夠更接地氣,越來越生活化。

中醫生活化最先要解決的仍是標準問題。李冬梅表示:“目前西醫使用的評價標準並不適用於中醫。目前,中醫也在建立自己的標準,比如對一個患者望聞問切,根據他的病史情況,判斷當下是什麼證候、應該採取什麼方法治療,這個是可以被量化的直觀的標準,也是未來年輕人能夠接受的標準。”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朱桂于近日表示,目前,我國已制定中醫藥推薦性國家標準77項、指導性技術文件12項、中醫藥行業標準10項、中醫藥地方標準1000余項、中醫藥團體標準2500余項;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已發佈中醫藥國際標準112項。推動中醫藥標準化高品質發展,有利於發揮中醫藥優勢,突出中醫藥特色。

另外,在推動中醫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方面,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也提出“推動中醫藥文化融入生産生活”“推動中醫藥文化加快從內容供給向産品供給轉化”。

“現在年輕人越來越注重中醫藥養生,説明年輕人對中醫藥文化越來越認可。建議大家還是要根據自身的體質,選擇合適的中醫藥養生方式。中醫領域的從業人員也應積極普及中醫藥養生文化知識,讓大家更了解中醫。”李冬梅説。

【責任編輯:李哲】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中醫腫瘤頻道是中國網的重點頻道,致力於促進中醫腫瘤學術思想落地生根,宣傳腫瘤行業最新資訊動態,促進中西醫結合理論多維度落地幫扶,發揮中醫藥服務能力。

投稿郵箱:zy_zhongliu@163.com

品牌合作:88828053   QQ:225414277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