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趙展榮主任:如何與腫瘤共處 帶瘤生存如何“持續長跑”?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中醫 -

專家趙展榮主任:如何與腫瘤共處 帶瘤生存如何“持續長跑”?

2024-07-02 14:19

來源:北青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專家簡介:主任醫師。1984年7月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後來到北京醫院中醫科從事中醫臨床工作至今。

專家擅長:心腦血管疾病、腎病、糖尿病、腫瘤等內科疾病。

四十年白駒過隙,當年青澀的醫學少年如今已是名副其實的老中醫。提起自己幹了一輩子的中醫,趙展榮認為“悟”特別重要。對於中醫的學習鑽研需要“悟”,對於疾病的診治更需要“悟”。必須探究和思考事物的本質、動因、規律與邏輯,治病尤其如此。趙展榮看來,對於疾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清楚其機理,才能理清治病的思路及用藥邏輯;臨床時,最為關鍵的便是辨證,辨證要準確用藥才能精確。特別是他所擅長的腫瘤領域,更需要通過疾病的現象看本質。

趙展榮告訴我們,腫瘤雖然近幾年討論度逐漸攀升,但早在西元前3000年至1500年,人類就察覺到了它的存在,埃及人最早在紙草書上留下了關於腫瘤的描述,中國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有“瘤”的病名記載。西元5世紀,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被認定為區分良性和惡性腫瘤的第一人。

隨著科技進步,腫瘤的治療技術也日益精進,現代人多數選擇手術和放、化療治療,但其引發的毒副反應不容小視,在趙展榮的門診,因放、化療後失眠脫髮、頭暈目眩、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的患者很多,基本沒有什麼生活品質可言。

如何延長患者生存期限,提高患者生活品質,避免轉移和復發,甚至與腫瘤和諧共處帶瘤生存,這是現代中醫要解決的問題。

對放化療反應的調理

《黃帝內經》中記載:“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腫瘤在中醫概念裏屬“正虛”,放化療在消除腫瘤的同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會損傷患者氣血,加重“正虛”。而扭轉“正虛”的手法,就是中醫所講的扶正。 中醫其實可以貫穿術前和術後的,中醫認為手術會損傷氣血,所以術前一般進行“扶正”,改善身體狀況,調整到適合手術的環境;術後只要患者能夠進食,就可以口服中藥,健脾益胃、益氣固表。

癌症患者的疼痛是頑固性的劇痛,因此合適的止痛方法對癌症患者相當重要。中醫一般以理氣通絡,利濕清熱,溫經鎮痛為主,臨床根據辨證進行用藥。對於氣滯血瘀在某一部位産生阻滯的病理,局部出現脹滿或疼痛的症狀,趙展榮建議取適量玉樞丹研磨成粉,用蜂蜜調成糊狀,攤在紗布上,敷在疼痛部位止痛。

放、化療容易引起反胃嘔吐,所以治療時既要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同時也要抑制放、化療的副作用,即健脾和胃、降逆止嘔,進行雙向調節。在治療上趙展榮以調肝脾胃為主,其中脾為重中之重。用藥上以加味保和丸、健脾疏肝丸為基礎,根據辨證加減。

據趙展榮主任介紹,化療後有些患者會出現疲乏的反應,甚至站起來都自覺吃力,中醫認為此類症狀一般是因為氣血不足導致的,可以用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一個方子——十全大補湯,用於溫補氣血,主要有人參、黃芪、肉桂等再根據臨床辨證加減。

據趙展榮主任所説,帶瘤生存也是有條件的,在這些條件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與瘤共處。

他認為,腫瘤會復發和轉移,首先是未完成規範、徹底的治療,再者誘發腫瘤生長無論是體內環境還是生活習慣等外在環境沒有進行“整改”。了解誘因便要改變誘因。在進行了完整、徹底的規範化抗癌治療後,需要改變人體環境,建立一個防禦屏障。

帶瘤生存關鍵要素之一就是建立較高的免疫力,在中醫看來就是恢復正氣,趙展榮會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辨證,調整體質,扶正祛邪、活血化瘀,促使患者體內陰陽平衡。

日常生活中患者也需保持自律,戒除誘因,保證規律作息,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此外,趙展榮高度重視精神治愈。惡性腫瘤患者因為病痛容易産生負面情緒,而這種情緒會影響內分泌系統的正常工作,造成免疫系統紊亂。因此,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尤為重要,利於藥物及營養物質的吸收,進而促使免疫機能處於良好狀態。

趙展榮主任認為,中醫對腫瘤的治療,不應該僅僅只存在於確診後,有很多遺憾都存在於發現苗頭而未能及時止損。隨著體檢普及率提高,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在體檢時也備受關注,其實腫瘤標誌物指標的升高不代表絕對患上了腫瘤,也是提醒該進行“糾偏”了,中醫最為看重“治未病”,家中有腫瘤遺傳病史以及氣滯、血瘀的人群都應注意早期調理,防患未然才是健康之道。

【責任編輯:李哲】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中醫腫瘤頻道是中國網的重點頻道,致力於促進中醫腫瘤學術思想落地生根,宣傳腫瘤行業最新資訊動態,促進中西醫結合理論多維度落地幫扶,發揮中醫藥服務能力。

投稿郵箱:zy_zhongliu@163.com

品牌合作:88828053   QQ:225414277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