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化療相關骨髓抑制調研報告出版
近日,中國抗癌協會化療專業委員會正式出版了《中國腫瘤化療相關骨髓抑制及臨床管理現狀調研報告》,牽頭調研的我國腫瘤醫學界權威臨床專家們對骨髓抑制達成了如上共識。
化療,當前全球廣泛應用的腫瘤治療基石療法。然而,化療患者常常經歷“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毒副作用。在普通人的認知中,這些副作用主要是掉頭髮、噁心、嘔吐;而在臨床實踐中,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可能危及生命,影響治療效果,需要得到醫生和患者的重視。
化療骨髓抑制發生率44.2%,亟需臨床重視
“此前,國外對於骨髓抑制的流行病學研究充分而詳盡,但我國在骨髓抑制流行病學、預防及診療現狀方面存在大型、全國範圍內調研數據的空白,使得醫生與患者未充分認識骨髓抑制帶來的負擔,科學、規範的管理也就無從談起。”談及此次調研的目的,項目組組長、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姜文奇教授如是説。
為此,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啟動了我國首個超萬人的大規模骨髓抑制數據調研——“明見|中國腫瘤化療相關骨髓抑制及臨床管理現狀調研”(以下簡稱“明見”)。項目歷時近一年,覆蓋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305位全國高級別腫瘤臨床專家、10000多名化療患者。
調研結果顯示,當前我國化療患者骨髓抑制發生率高達44.2%,幾乎每兩名化療患者就有一名發生骨髓抑制,約1/3患者會同時出現兩種或以上的血細胞降低。患者需要切實可行的方案,同時解決多係骨髓降低的問題。
“該調研填補了我國在骨髓抑制領域大型流調數據的空白,能夠幫助臨床醫生增強對骨髓抑制真實發生率的認知、在不同人群中的差異、不同處理方式的效果等,幫助患者提升生活品質與生存率。同時也能幫助政府部門和藥品研發企業了解當前臨床未盡之需,指明努力方向,可以説對於醫、患、藥、政等多個領域均具有重要意義。”姜文奇教授表示。
骨髓抑制防大於治,專家呼籲未雨綢繆
“明見”項目執行組長、江蘇省腫瘤醫院沈波教授介紹,調研結果還顯示,在患者未發生明顯骨髓抑制前進行干預,即預防性用藥,可以獲得相對更好的結果,這一點在骨髓抑制高風險人群(高風險化療方案、體況較差、既往發生骨髓抑制事件等)中尤為突出。因此,當前臨床上強調“未雨綢繆”,即在骨髓抑制發生前就採取預防措施。
“目前,全球首創的化療前使用的新型CDK4/6抑製劑曲拉西利已走向臨床,在廣泛期小細胞肺癌及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中均表現出了良好的骨髓抑制預防作用。它能有效預防化療引起的白細胞、紅細胞以及血小板減少,改善腫瘤患者的化療耐受性。”
然而,實際臨床中,許多患者對化療預防性用藥並不理解,接受度較低,這也暴露出患者對於骨髓抑制的嚴重性認知不足;同時臨床醫師也存在對骨髓抑制認識不到位、不全面的問題。
明見項目參與調研專家之一、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常建華教授表示,雖然現在臨床上有升白針、曲拉西利等預防性藥物,但一般只有在患者發生過骨髓抑制以後才去使用。而且,一些藥物還沒有實現醫保覆蓋。“如果能夠化療前就使用,並且醫保覆蓋,可以大大降低病人負擔,造福更多患者。”
參與調研的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王樹濱教授也指出,從調研結果來看,部分醫生的觀念和患者骨髓抑制實際發生數據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過去臨床醫生對於骨髓抑制往往聚焦在某一係,如粒係、巨係白細胞降低;而“明見”報告顯示,很多病人存在兩係或者三係的多重降低,需要臨床引起重視。
“化療前接受曲拉西利預防的患者,三係骨髓抑制的發生率均顯著降低,尤其是三級以上骨髓抑制的發生率。這保障了化療的順利進行,提高了患者生活品質。”王樹濱介紹。
目前,中國抗癌協會專家組正對“明見”調研結果進行整理和投稿,將發表在國內外一線學術期刊上,為全球腫瘤醫學界提供來自中國的真實世界數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