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將就中醫藥開展深度國際合作
中醫藥國際化又有新進程。3月14日,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中德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廣州舉行。廣東省中醫院與德國富爾達大學附屬醫院、德國埃森米特醫院(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教學醫院)、德中健康管理協會簽訂合作協議與意向書,將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品牌傳播、中西醫融合等方面進行廣泛合作,為中醫藥走上國際舞臺探索廣東路徑,獻禮廣州中醫藥大學百年校慶,為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貢獻力量。
羊城晚報記者現場採訪獲悉,未來中德雙方將在三個方面繼續深化國際合作,包括建立項目聯動小組,就針灸治療痛證、慢病防治和提高免疫力等三個領域開展科研和診療合作;未來將進一步加強中藥國際化,將粵港澳大灣區的實踐經驗推廣至歐洲及世界;並搭建中德雙向人才培養平臺,促進中西醫融合。
德專家:“整合高水準醫學體系,是十分前哨的做法”
德中健康管理協會會長米歇爾·德拉海姆表示,德國非常希望攜手廣東在中醫藥領域開展深度交流合作,特別是圍繞中醫藥應對社會老齡化帶來的挑戰方面。接下來,合作方將通過各自在醫療健康領域的經驗,共同推動德中中醫藥發展,努力成為醫療領域國際合作的典範。
“廣州是一個務實的城市,我對這裡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印象深刻。這裡將最前沿的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融合,這種高水準的組合方式令人印象深刻。本次合作為雙方共同開展草藥治療、科學研究、中西醫結合等多方面的系統性合作搭建了橋梁。”德國埃森米特醫院整合醫學部主任馬克·沃納接受採訪時表示,“德國也有中醫診所,也有針灸、刮痧和中草藥,我們已經進行了多項相關研究。我認為我們做的事情,是回到傳統醫學的根源,並在某種程度上將它與現代醫學體系進行融合。”馬克·沃納説,“此次合作成功整合了高水準的醫學體系,通過雙向交流互相學習,共同科研,我認為這是十分前哨的做法。”
張忠德:三方面深化國際合作,將灣區經驗推廣至歐洲
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接受採訪時表示,本次合作,通過與三家德國深具影響力的權威醫療研究機構集體簽約,推進中西醫在科研課題與療效融合,未來將在針灸治療痛證領域、慢病防治方面和提高免疫力方面等三個領域開展中西醫融合的科研和診療合作。
“德國團隊在廣州調研期間,對現代影像學與中醫證候辯證論治相結合的研究十分感興趣。今後我們將在這個合作框架下,成立不同的項目聯動小組,從類風濕關節炎、支氣管哮喘、乳腺炎和睡眠障礙等常見病及中醫優勢病種開始,進一步研究中西醫融合模式。”
“目前,針灸在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應用得很好,不僅被許多當地人民接受,治療的病種也越來越廣泛。中醫有‘一針二藥三外治’之説,中藥的進一步國際化是我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可以參考我們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實踐經驗,將外治法和內服藥逐步推廣到澳門臨床使用的路徑,複製到歐洲及全世界。”
具體如何做?張忠德在現場詼諧地表示,藥食同源的“廣東煲湯文化”也將發力!“在德國,外治法已經使用得很廣泛了,例如推拿、拔火罐、針灸、刮痧、放血、耳穴,在德國的診所裏都在使用。他們已經研製了很多外治法的藥物。接下來,我們可以從廣東地區著名的煲湯文化作為突破口,讓歐洲人民從藥食同源的中藥材開始逐步了解。”
此外,未來合作雙方還將以項目帶動中西醫融合的人才培養,搭建雙向交流人才培養平臺,互相派送專業人才進修學習,達到優勢互補,共同提升,從而打造中西醫結合的高水準人才。
採訪現場記者發現,此次德國訪問團的隨團翻譯喬納森·瓦斯梅爾,是德國埃森米特醫院自然療法和中西醫結合診所醫生,他本人就是因為一次意外眼部受傷,通過針灸治療而恢復了視力,此後便成為“中醫粉”,到天津中醫藥大學學習中醫。“像這樣的中西融合人才培訓,今後會越來越多。”張忠德説。
文|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宋莉萍 張靚雯圖|通訊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