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碩代表:讓基層中醫藥服務“強起來”,讓更多人在“家門口”看好病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中醫 -

楊碩代表:讓基層中醫藥服務“強起來”,讓更多人在“家門口”看好病

2024-03-08 11:42

來源:多彩貴州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政府工作報告》再度傳出令中醫藥人振奮的聲音,“中醫藥振興”也再次成為代表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政策的穩定性,為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遵循。”聽完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代表,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副院長、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針灸康復科主任楊碩發現,自己所關心的中醫藥創新發展層面更加有抓手了,“不僅是對傳統醫學的肯定,更是對文化自信和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度落實。中醫藥文化發展只有真正落實到服務群眾,提高國民身體素質上,才能更加彰顯中醫藥文化價值。”

全國人大代表楊碩

履職全國人大代表的第二年,楊碩向上研究政策“接天線”,向下深入調研“接地氣”,撰寫了“中醫藥文化傳承”“基層醫療服務體系的完善”等7個建議。

在中醫藥文化傳承方面,如何實現“大跨步、新發展”?在楊碩看來,解決之道無他,就一個字“新”。

楊碩告訴記者,他所在的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推出了貴州首家中醫藥養生新茶飲——“茶補補”。

裝修風格和常見的奶茶店一樣,而售賣的飲品主打一個“藥食同源”——以中藥飲片為基礎調配,主推祛濕飲、安神飲、養顏飲、瘦身飲,讓中醫養生回歸於國人生活日常,打造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熱中式”。

近年來,中醫藥傳播到全球196個國家和地區,中醫針灸則成為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排頭兵”

在調研中楊碩發現,基層中醫藥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比較突出,提升中醫藥服務群眾能力,需要精準施策,對症下藥。

“中醫‘三因制宜’理論強調,疾病要根據季節、地區,以及人體的體質、性別、年齡等因素的不同而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法。”在中醫藥服務基層方面,楊碩建議從國家層面,構建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護理一體化的中醫藥服務體系,更好指導地方提供覆蓋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中醫藥服務,進一步完善我國醫療服務體系。

“比如,不同的地方可以結合自身區域病症、職業病症等情況,差異化制定中醫藥診療普及方案,提高地方防未病、治慢病的能力。”楊碩建議,區域醫療中心可以以重點行業、重點人群為突破點,加強中醫藥診療職業病症的技術普惠推廣,提高不同人群對中醫藥診療技術、保健養生知識的掌握,對中醫藥文化的情感認同和效果認同,以中醫藥的服務性提高中醫藥文化價值。

“此外,還可以通過差異化的政策進行中醫藥文化和診療技術推廣。”楊碩認為,這樣能有效減輕國家醫保壓力,優化區域醫療資源,引導人民群眾將大病預防在小病,將小病預防在未病。

楊碩説:“一根針,代表中醫人的一種精神,大醫精誠的精神,代表天人合一的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縣域醫共體建設。經過一年的走訪調研,楊碩在今年兩會上還帶去了關於“縣域醫共體建設”方面的建議,涵蓋加強頂層政策供給、完善運作機制設計、推廣中醫適宜技術、加大資訊技術投入、加大中醫藥人才培養輸出、對中西部地區政策傾斜6個方面。

“基層群眾願不願意在‘家門口’接受基本醫療服務,關鍵在於縣域醫共體醫院有沒有硬實力。”楊碩認為,縣域醫共體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完善,確保取得紮實成效,“希望關於縣域醫共體的建議能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得到更多關注,讓優質醫療‘沉下去’,讓群眾幸福感‘升上來’。”

本網記者:應騰 楊昌鼎

一審:羅亞楠 邵夢洋

二審:李柏杉

三審:彭奇偉

【責任編輯:李哲】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中醫腫瘤頻道是中國網的重點頻道,致力於促進中醫腫瘤學術思想落地生根,宣傳腫瘤行業最新資訊動態,促進中西醫結合理論多維度落地幫扶,發揮中醫藥服務能力。

投稿郵箱:zy_zhongliu@163.com

品牌合作:88828053   QQ:225414277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