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無旁騖把中醫治腫瘤推向新高度
這是一段中醫界的傳奇。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嶺南腫瘤研究所所長林麗珠用近四十年的杏林生涯,發揮中西醫結合的疊加優勢,把中醫治療腫瘤療效推向一個新高度,讓超過10萬名腫瘤患者延長生命。
“就全國的中醫系統而言,我們腫瘤中心的GCP(藥物臨床試驗品質管理規範)數量和品質排在全國前列。”林麗珠談及醫院腫瘤中心在國醫大師周岱翰教授的引領下,經三代人近四十年的努力,在中醫藥治療腫瘤所取得的成績以及在新藥研發中所作出的探索,甚為自豪。
而就在近日,林麗珠教授獲評為“第九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她這四十年來把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和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發揮到了極致,令業內無數人欽佩不已。
居住10平方米的筒子樓每天累到喘不了氣
林麗珠教授是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嶺南腫瘤研究所所長、黨的十九大代表、廣東省名中醫、全國先進工作者……無數的榮譽讓她在全國頗有名氣。然而,1987年醫院籌建腫瘤科時,林麗珠跟隨師傅周岱翰度過了一段十分艱難的歲月。
“在那個年代,很多人很怕腫瘤病人,幾乎不願意收治,有的人竟提出,開腫瘤科需另開一條路給患者走。”在那些“白手起家”的日子裏,林麗珠白天忙臨床,晚上攻教研,經常工作到淩晨1點多,第二天早上8點,她又準時出現在病房或門診。“常常累到喘不過氣。”林麗珠笑著説:“好在那時年輕。”
周岱翰帶著徒弟林麗珠出門診,每天看的病人來自五湖四海,寫病歷抄方,林麗珠一幹就是25年。“我還記得開科不久接診一位來自台灣的病人,他罹患舌癌,又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於是慕名找到了周老。當時主要採用中藥治療,我負責給他糜爛的口腔沖洗換藥等。堅持治療了半年,病人居然給治好了。”林麗珠説,“這就像一針強心劑打在我心裏——中醫中藥治腫瘤有效。”
深受鼓舞的她,更加仔細觀察師傅的組方、劑量,用心揣摩患者的體質辨證,功夫不負有心人,她也逐漸成為小有名氣的中醫。“那個時候,就是心無旁騖,一心一意精練中醫診療技術。”林麗珠表示,醫院的腫瘤科逐漸壯大,並且聲名大噪,從一開始的1個病區30張床位,發展到現在5個病區230張床位。“現在回想起以前雖然很苦很累,我卻感到滿足和幸福。”林麗珠告訴記者,在建設腫瘤科最艱難的時候,她在10平方米的筒子樓足足住了8年。
掌握中西醫兩套治療方法把臨床試驗做到中醫界NO.1
腫瘤診療技術發展迅猛,中醫不可故步自封。林麗珠強調:“醫生要全面系統掌握中西醫兩套治療方法,方可給腫瘤病人選擇一個適合的治療方案。”
然而基因檢測、微創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治療技術,如何在中醫院開展?這需要高屋建瓴的思維以及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林麗珠介紹:“在‘十五’攻關計劃實施中,周老就帶領團隊開始了腫瘤研究項目的攻關,並且拿到了國家的資金資助。目前,腫瘤中心累計承擔的科研項目近百項,僅在肺癌領域承擔的課題就超過60項,而參與的腫瘤西藥新藥研發近100項,其中包括晚期鼻咽癌和腸癌兩項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結果登上國際最權威的《柳葉刀》等頂尖學術刊物。”
“我們醫院GCP(藥物臨床試驗品質管理規範)數量和品質在全國中醫系統排前列,其中超半數在腫瘤中心。”林麗珠自豪地説,團隊已經發表學術論文500多篇,SCI收錄超過100篇。
既要懂中醫又要懂西醫,所以林麗珠大部分時間用在了學習、臨床診療和科學研究上。2017年,治療肺癌的二代靶向藥物問世,當時用藥後出現嚴重皮疹的患者不在少數。林麗珠遍查古方,擬出了臨床應用多年的“消疹止癢方”,研發了院內製劑“金花解毒搽劑”。拿到第一批藥品後,她仍不放心,帶領團隊醫護多次“以身試藥”後才給臨床患者使用,隨後開展了單臂的臨床試驗,又接著開展全國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結果證明中醫藥對治療包括靶向藥物在內的多種藥物引起的皮膚毒性有良好的療效。
“對於西醫治療腫瘤的各種方法,我們要批判性地吸收。西藥能夠起到什麼作用,會有什麼副反應,我們都要瞭如指掌,然後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的疊加優勢。”正是這樣的兼收並蓄、融會貫通的思想,讓她的中醫腫瘤診療技術得到業內認可,林麗珠也作為全國中醫藥領域唯一入選專家被評為“2022年肺癌研究領域全國醫院及專家學術影響力排名TOP100”。
林麗珠教授向記者吐露了2024年的心願:“我現在每天都在思量,如何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益氣除痰優化方預防高危肺結節進展臨床研究’項目儘快完成入組,順利完成科技部的這個項目。這個試驗能夠有陽性結果的話,可以讓更多患者更好地控制高危肺結節進展,讓更多肺結節患者‘不用手術’。”
文| 記者 張華 通訊員 粵衛信圖| 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