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熱話題】變中醫藥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中醫 -

【兩會熱話題】變中醫藥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

2024-03-06 11:02

來源:​中國醫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醫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發展中醫藥,要有‘我主人隨’的自信。”談起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話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鏗鏘有力地説。

中醫藥是我國的獨特優勢。近年來中醫藥發展收穫的豐碩成果,讓中醫藥人對未來有了更多期待。龍年早春時節,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齊聚北京,共赴盛會,他們分享了自己的觀察和觀點,共話機遇與挑戰,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傳承精華 發揮特色優勢

如何讓擁有幾千年曆史的中醫藥更好服務當下健康需求?這一話題受到代表委員的熱烈討論。

“中醫藥發展既面臨醫藥行業的共性挑戰,也面臨中醫藥的獨特挑戰。”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認為,當前的重中之重是做好傳承,充分認識中醫藥本身的規律及發展路徑。

劉清泉委員持續呼籲重視解決中醫藥傳承不夠的問題。在他看來,問題的改善需要較長的時間和持續的政策支援,核心是人才隊伍建設。今年,他帶來一份加強中醫藥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提案,建議推進特色中醫藥人才培養工程、優化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健全中醫藥人才評價激勵機制。

“久久為功,才能人才輩出。”劉清泉委員希望相關部門建立長遠的中醫藥領軍人才培養規劃,對作為人才培育基地的醫療機構和科研院所建設給予長期的政策支援。

在挖掘中醫藥特色優勢方面,不少代表委員將目光投向經典名方,從中尋找中藥新藥研發的靈感和源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唐旭東長期關注中醫處方的轉化、開發,強調發揮中藥復方療法的特色和優勢,為現代常見難治病提供療效好且安全的中藥。他介紹,當下,科研成果、醫療機構內製劑的轉讓方式已更為成熟,更多臨床專家和企業合作進行藥物開發。

“‘好方’是基礎,但要基於長期臨床實踐經驗總結。精練處方、找準臨床定位、發揮好特色優勢,需要臨床專家。”唐旭東委員強調專家人才和新藥上市定位的重要性。他同時指出,並非所有的臨床醫生都精通藥物研發,藥學專家、企業研發人員、醫生強強結合、優勢互補,可以提高研發成功的可能性。

科技創新 增強發展動能

業界普遍認為,中醫藥發展需要借助現代科學技術。

“中醫藥行業需要新技術新理念為其不斷注入新動能。”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認為,中醫藥守正創新,勢必要用現代科技的思路、工具和語言來解讀中醫藥,對企業乃至行業來説,科技創新是打造大品牌、大企業,帶動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引領。

這是耿福能代表的切實感受。近年來,好醫生集團在科技創新上持續發力,建立藥物研究中心,嘗試用現代科技“破譯”傳統中藥是否有效、哪些成分起效、怎樣起效、起效過程如何等一系列問題,著力推進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今年全國兩會前夕,耿福能代表到多家醫藥企業走訪,調研中醫藥科技創新的做法,發現有企業在探索將合成生物學應用於中藥研發。

“我們不能對時代的發展變化視而不見、故步自封。”耿福能代表説,中醫藥守正創新,企業是科技投入的主體,要加大科研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通化谷紅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菁為加強中醫藥科技創新鼓與呼。“中醫藥是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也是我國實現自主創新頗具潛力的領域。從既往實踐來看,深入挖掘探究中醫藥寶貴財富,可以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趙菁代表呼籲,持續加大對中醫藥原創引領性科技攻關的支援力度。

趙菁代表提出了具體建議。例如,設立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加快中醫藥科技創新與轉化應用;加強原創基礎研究,用現代科學方法和手段解讀中醫藥學原理,推進中醫藥與現代科學相結合,做實傳承創新;鼓勵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新技術企業參與中醫藥應用基礎研究,産出一批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形成國家戰略型科技力量。

暢通路徑 形成正向迴圈

談起近年來中藥行業的發展,張伯禮代表直言看到了“非常好的進步”,並且認為這離不開中藥審評審批制度改革。

促進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製劑研發,構建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和臨床試驗相結合(以下簡稱“三結合”)的審評證據體系,推進《中藥材生産品質管理規範》實施……張伯禮代表對國家藥監局的一系列政策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些措施促進了中藥新藥研製,提升了藥品品質水準,增強了企業的品質意識。以中藥新藥審評審批情況為例,他介紹:“僅2021—2023年就有30多個中藥新藥獲批上市,不僅數量喜人,研製水準也顯著提升。”

唐旭東委員明顯感受到了中藥新藥審評審批制度的改革完善,使企業對中藥新藥研發充滿信心、熱情高漲。他認為,近年來,國家藥監局對疑難病、重大慢病、中藥治療特色優勢疾病等相關新藥的開發給予更多引導和支援,構建“三結合”的審評證據體系,強調人用經驗的總結歸納和中醫藥理論的傳承應用,為中藥臨床適應證的開發奠定了良好基礎。

企業對於行業的變化有更為敏銳的感知。“近年來,政策對中藥傳承創新的鼓勵明顯表現出了驅動性,中藥新藥的研發水準邁上了新臺階,越來越多的中醫藥研究成果得到國內外同行的認可。”全國人大代表、啟迪藥業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焦祺森説。他同時表示,進一步促進研發創新,要更加重視基礎研究,強化科研戰略,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和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深化産學研合作,以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

事實上,要形成持續鼓勵創新研發的正向迴圈,需要多方協同發力。隨著越來越多中藥新藥的獲批上市,臨床使用話題的討論熱度也漸高。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肖偉坦言,目前中成藥在綜合性醫療機構的使用仍未充分發揮中醫藥的臨床價值。他表示:“現在中成藥特別是中藥創新藥的研發,通過規範的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研究,有充分的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證據,有明確的中醫‘功能主治’和西醫‘臨床適應證’。建議相關部門對中成藥的臨床應用制定相應扶持政策,充分發揮製備工藝先進、品質標準可控、臨床療效好的中成藥的治療優勢。”(記者 落楠)

【責任編輯:李哲】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中醫腫瘤頻道是中國網的重點頻道,致力於促進中醫腫瘤學術思想落地生根,宣傳腫瘤行業最新資訊動態,促進中西醫結合理論多維度落地幫扶,發揮中醫藥服務能力。

投稿郵箱:zy_zhongliu@163.com

品牌合作:88828053   QQ:225414277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