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走進醫院裏的運動處方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中醫 -

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走進醫院裏的運動處方

2024-02-27 11:58

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宋建鈞畢業于體育專業,學生時期的他,曾設想自己以後可能是一名體育老師,但從沒有想過自己會在醫院工作。如今,宋建鈞已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呼吸科工作了10年。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合發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強調要“加強體醫融合”“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建立不同人群的“運動處方庫”,標誌著“體醫融合”成為一項國策。

與此同時,首都體育學院體醫融合創新中心教授、中華預防醫學會體育運動與健康分會主任委員郭建軍開始嘗試將體育和醫學進行有機的融合,而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呼吸科主任李光熙和康復治療師宋建鈞也開始將體醫融合帶到醫院。

李光熙在廣安門醫院運動治療室和患者聊天,王艾冰攝。

規律運動的人竟存健康問題:隨便運動並不能達到健康的目的

穿過首都兒研所門診大樓,在兒保樓8層的運動體能中心內,運動體能門診出診醫生正在為一名10歲的患兒查體,“家長説孩子總是感覺骨頭疼痛,經檢測發現,骨密度嚴重不足,這個孩子患有骨質疏鬆症。這麼小的年紀,怎麼患上‘老年病’?”這讓醫生非常不解。

經過了解,這位患兒已進行了4年的游泳專項訓練。

“如果長期只進行單獨的游泳訓練,容易缺乏骨質健康所需的‘力的刺激’。”首都體育學院體醫融合專業研究生陳讚雄很清楚,要改善患兒的骨質健康狀況,就應該增加適應強度的撞擊訓練、抗阻訓練、彈跳訓練等骨質增強型運動。

自2023年4月首都兒研所運動體能門診開設之初,陳讚雄等三名首都體育學院的研究生就加入到兒童青少年運動功能測評和運動處方的指導中。在這期間,他見了很多這樣的情況,“運動需要搭配,單一的運動類型很難滿足兒童生長髮育所需的全部運動健康要素。”

郭建軍曾在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前身)學習預防醫學,後在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學習運動營養學,畢業後一直研究給運動員搭配營養品,2002年被調入國家舉重隊做科研教練。

“我當時在隊裏發現,好幾個運動員身上都有代謝性疾病。每天都有固定訓練的運動員竟然不健康?”這讓郭建軍很吃驚,這一經歷讓他明白,“原來運動和健康並不直接相關,隨便運動並不能達到健康的目的。”

2007年,為響應國家體育總局的號召,當時在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工作的郭建軍走進社區,為居民普及體質檢測。

“當時有一個40多歲的女性,工作基本天天坐辦公室,她跟我們説她每天都會進行鍛鍊,但經過我們的評估,她的體質健康總得分比較低。”郭建軍向健康時報記者回憶,她每天的運動只有瑜伽,沒有其他類型的運動。

“這位女性的心肺功能得分很低,而心肺功能又是體現一個人健康的重要指標。”郭建軍解釋,任何一項運動項目的部位都是有限的,一個人如果只進行單一的運動不是最佳的運動選擇。

郭建軍向健康時報記者介紹,“體醫融合是發揮體育科學和醫學的各自優勢,重新認識運動和健康的關係,通過理論和技術的重構、政策和人才、場所等資源的充分融合,為全人群提供全生命週期的運動健康指導服務,更好地預防疾病、促進全人群健康(不僅服務健康人,還服務老弱病殘孕等特殊人群)的全新健康服務。”

在此背景下,“體醫融合”適時而生。

首都兒研所運動治療師陳讚雄為患者進行體能評估和體態評估。徐詩瑜攝

大醫院請來體育生:運動處方是解決慢病的有效途徑之一

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八段錦……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呼吸科治療室,宋建鈞正帶領幾名慢病患者進行肺康復治療。

70歲的陳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宋建鈞還記得,2016年陳女士剛到門診時,爬幾層樓梯都會劇烈氣喘,曾三次因為肺癌進行手術治療,還同時患有哮喘,第三次手術後,進行為期8個月的藥物治療,氣喘、乏力症狀不見好轉。

李光熙建議她進行肺康復療法後,陳女士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跟隨宋建鈞開始運動訓練。在進行數次肺康復鍛鍊後,陳女士的氣喘症狀發生變化,逐漸好轉。

“來這裡後,我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在宋建鈞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的,同時監測血氧、呼吸、心率。效果的好處是一點點體現出來的。”陳女士向健康時報記者介紹,“我今年已經登頂了武當山,是老年團裏少數幾個完整爬完全程的。”

用體育的視角看臨床、用體育的思維解決臨床中的部分問題,這是“體醫融合”最早的雛形。在這一雛形背後,離不開一張“運動處方”,而這張處方就是“體醫融合”的核心。

“2017年前後,為了推行這一理念,我基本天天往醫院跑,最開始是對幾位較嚴重的心衰患者使用‘運動處方’。”郭建軍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當時通過體醫融合的運動干預,五位心衰患者都恢復得很好。

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促進康體結合,加強體育運動指導,推廣“運動處方”,發展體育鍛鍊在疾病防治及健康促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2016年10月25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要加強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發揮全民科學健身在健康促進、慢性病預防和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2019年9月17日,《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提出,實施“體育+”行動,促進融合發展,推動體醫融合。

郭建軍在首都體育學院體醫融合教研室示範體醫融合醫療器械,王艾冰攝。

從慢病治療到疾病預防:慢病患者如何找到自己的“運動處方”?

“很多慢病是可以通過運動改善的,都不應該僅僅依賴藥物治療。”李光熙介紹,在慢病管理中,醫療應退一步,體育應進一步,通過運動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改變患者體質,降低對藥物的依賴。

如何練、練多久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問題,尤其對於運動風險較大的特殊體質人群,如老、弱、病、殘、孕人群,科學運動更加重要。

郭建軍向健康時報記者介紹,有此類需求的患者可以到有條件的醫院,找專科醫生進行運動評估,根據運動的風險分層分類,並推薦相應的運動場所和相應的運動指導師進行運動,要堅持定期由醫生復查,確保運動的疾病預防、健康促進效果。

“運動處方沒有指定的一種或幾種運動形式,要在綜合評估每個人的身體情況後,做出一個綜合的運動計劃,如一個人一天按照運動治療師的計劃進行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並同時輔以呼吸訓練、飲食等指導。”郭建軍向健康時報記者介紹,“運動處方”並不複雜,並且可以有共性,未來能多人運用一張處方,為“體醫融合”在社區開展鋪路。

“現在我們醫院的‘肺康復訓練’一節課大約一個小時,收費在100元左右。醫保報銷後,只需要15~20元左右。”李光熙介紹,對於部分需要呼吸康復慢病患者,通過“醫療退一步,體育進一步”的方式,讓體育康復訓練佔據主導,而看病、吃藥成為一種輔助手段,這是性價比非常高的“良藥”。

在廣安門醫院,通過呼吸科、內分泌科、風濕科等醫生的檢查和診斷,部分慢病患者加入了宋建鈞輔導的康復訓練,進行個性化的運動治療方案,同時輔以血氧、呼吸、心率的檢測。初始的計劃大約為一個月,而如今部分患者已經堅持練習了5年以上,肺功能明顯提升。

長期參與肺康復訓練的老張(化名),從肺功能只有30%慢慢提升到54%,如今達到70%,完成了從活動受限到維持正常呼吸的轉變。

李光熙説,“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全國有條件的醫院和科室都能夠開展體醫融合,讓有需要的患者都能拿到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

為了更好地推進體醫融合的發展,讓更多人能夠擁有自己的“運動處方”,郭建軍建議,重構體醫融合理論體系,凝聚最大理論共識;倡導推進體醫融合保障政策,促進完善多部門協同的體醫融合工作機制;加大體醫融合的相關科學研究,加強體育院校和醫學院校體醫融合專業人才培養;探索建立體醫融合服務模式和標準體系。

陳女士説,“跟隨宋老師運動快8年了,大家都不相信我得過肺癌。‘運動處方’讓我生活得更輕鬆舒暢。”

【責任編輯:李哲】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中醫腫瘤頻道是中國網的重點頻道,致力於促進中醫腫瘤學術思想落地生根,宣傳腫瘤行業最新資訊動態,促進中西醫結合理論多維度落地幫扶,發揮中醫藥服務能力。

投稿郵箱:zy_zhongliu@163.com

品牌合作:88828053   QQ:225414277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