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運六氣論治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試試黃連石膏半夏甘草湯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中醫 -

從五運六氣論治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試試黃連石膏半夏甘草湯

2024-02-05 15:45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癸卯年秋分以來,各地以支原體、甲流、新冠、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為主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發,嚴重時出現“白肺”、呼吸衰竭,這種情況已經持續近3個月余,兒童為主要發病人群,進入11月後成人發病率也逐漸上升。

從部分省市主管部門、醫療機構公佈的各種應對方案來看,治療措施仍然與疫情暴發時期類似,如西醫藥物採用奧司他韋、阿奇黴素、布洛芬、激素等組合;中醫應用清肺敗毒湯、連花清瘟、大青龍湯、麻杏石甘湯、大小柴胡湯等,從實際應用效果來看,並不理想。

從五運六氣論疫病

2023年癸卯年,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年運火不及,主運太羽,客運少角,主氣太陽寒水,客氣少陰君火。年運、主運及主氣不為邪,所以主要考慮在泉之氣和客運及間氣少陰君火帶來的影響。主勝邪,則邪之為害輕,疫病不容易發生。若出現當下邪氣勝年運、主運、主氣時,邪氣為害則至,表現為冬季或會出現反常氣候現象,不冷而溫,甚至冬日打雷,“歲少陰在泉,熱淫所勝,則焰浮川澤,陰處反明”“終之氣,陽氣布,候反溫,蟄蟲來見,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溫”。秋分後全國各地秋冬季寒冷氣候至而不至,秋行夏令、冬行春令的氣候情況也印證了《黃帝內經》的論述真實不虛。

“少陰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谷白丹”指出,少陰在泉之年,地氣中寒毒不會生,藥物性味必須“辛苦甘”,而不應選擇與之相反的藥物。陽加於陰則汗,布洛芬等發汗藥應該有此中醫藥理機制,但用它來控制或治療的效果很有限,甚至帶來相反的臨床效果。若中醫方劑違背以上原則,亦是如此。吳鞠通明確指出並告誡後人:“病溫忌發汗”,應當引起醫者的高度重視。客運少角,當有如是影響,只是程度不一樣。木火雖然相得,但由於客運木運不及,所以邪氣會因此減弱,疫情對人生命的威脅程度也會不及前幾年。

運氣的變化還要考慮天干地支。2023年12月13日始為農曆甲子月,根據相關報道及筆者臨床觀察來看,小雪至12月13日前患者多,患者情況也相對重一些,之後發病人數減少,病情程度也減輕。如果病情與農曆月份相關聯,那麼在下一個農曆乙醜月及2024年元月10日之後,就需要格外關注。

治療方案

筆者根據運氣理論,結合流感特點,在小雪以前,以吳鞠通《溫病條辨》化斑湯為主治愈了不少發燒、咳嗽病例,往往都是一劑知,二劑已,效果甚佳。而小雪之後,情況則大不相同,筆者在距大寒日“終之氣”結束還有不足1個月的時間裏,根據當時流感特點,運用黃連石膏半夏甘草湯,結合患者體質特點、患病誘因加用相應的方藥,患者服用1~2劑即可燒退咳止,越早使用本方,療效越快。感染後久咳不愈者,應用此方也可速效。

黃連石膏半夏甘草湯來源於《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熱病脈證並治第八》:“熱病,口渴,喘,嗽,痛引胸中,不得太息,脈短而數,此熱邪乘肺也,黃連石膏半夏甘草湯主之。”“黃連一兩、石膏一斤(碎,棉裹)、半夏半升(洗)、甘草三兩(炙)。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此方案經推廣應用,受到同行及患者好評。

醫案舉隅

案1:楊某,女,19歲,2024年12月3日就診。主訴:咽痛3天,發燒咳嗽1天。患者3天前咽痛,自服小柴胡顆粒1包,1日3次,1天后咽痛好轉。刻下:體溫38.5~39℃,惡寒,食欲減少,全身疼痛,口乾、口渴。處方:黃連5g,石膏30g,半夏10g,炙甘草15g。2劑後熱退,咳嗽明顯減輕。繼服2劑,咳止。

案2:楊某,男,25歲,2023年11月24日就診。主訴:發燒咳嗽1天。刻下:體溫38℃,惡寒,全身疼痛,疲憊,咳嗽較重,咽痛癢,咳則胸痛,無食欲,口乾、口渴,小便黃赤,脈浮數而大。患者平素工作勞累,飲食無規律。處方:石膏30g,黃連5g,半夏10g,炙甘草10g,蘆根20g。1劑後熱退,3劑藥後症狀消失。

案3:趙某,女,8歲,體重40kg,2023年12月4日就診。主訴:支原體感染,反覆發燒1周。曾靜滴阿奇黴素,服用退燒藥,5天后體溫正常,但仍頻繁嗆咳、氣喘,痰難咯出。面色紅赤,舌紅,苔黃,脈沉數。予干支耳位耳穴貼治療,取耳位:亥子丑、寅卯、申酉戌,當時嗆咳症狀即減輕,發作頻率減少,氣喘明顯緩解。處方:半夏15g,生石膏30g,黃連8g,生甘草10g,水煎服,次日晚服藥1次,第3日再服1次,咳嗽明顯減輕。調整處方:黃連10g,生石膏30g,清半夏15g,生甘草10g,浙貝母15,款冬花10,桔梗12g,炙百部10g。3劑以清餘熱,藥後痊癒。

案4:患者女,5個月,2023年12月7就診。主訴:發燒3天,體溫38.3~39.6℃。服用中藥(大青龍湯)後仍發燒、咳嗽,不咯痰。處方:黃連5g,清半夏8g,生石膏15g,生甘草8g。1劑後體溫正常,後予化痰藥繼服。

案5:胡某,男,16歲,2023年12月26日就診。主訴:發熱半天。體溫40℃,口乾、口渴,頭痛,乾嘔,咳嗽,咳則汗出,脈洪大數。處方:半夏10g,石膏30g,炙甘草15g,黃連5g。1劑後汗出,諸症皆減,脈轉緩慢。2劑藥後熱退,咳止脈靜。

【責任編輯:李哲】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中醫腫瘤頻道是中國網的重點頻道,致力於促進中醫腫瘤學術思想落地生根,宣傳腫瘤行業最新資訊動態,促進中西醫結合理論多維度落地幫扶,發揮中醫藥服務能力。

投稿郵箱:zy_zhongliu@163.com

品牌合作:88828053   QQ:225414277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