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這些常見生活習慣易致癌!趕緊自查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
根據世衛組織發佈的資訊顯示:
癌症是全世界主要死因之一
2020年近1000萬例(或近六分之一)
死亡由癌症導致
最常見的癌症是
乳腺癌、肺癌、結腸癌、
直腸癌、前列腺癌
1/3的癌症
可以通過癌症篩查
及早發現、明確診斷
這些癌症,可能是吃出來的
肝癌
如果經常食用發黴、變質的食物,或者使用發黴的食具進餐,很可能會攝入致癌物質——黃麴霉毒素,它們在肝臟中大量積累,會對肝細胞中的遺傳物質造成損傷,進而有可能會造成肝臟癌變,最終引發肝癌。
胃癌
腌制過的蔬菜、肉類、魚類,比如鹹菜、臘肉、鹹魚等,所含的亞硝酸鹽含量比較高,在體內長期蓄積,具有致癌致畸和致基因突變的作用,是導致胃癌的“元兇”之一。深受大家喜愛的燒烤類食物,同樣也含有較高的亞硝酸鹽。
注意:
胃酸分泌過多的人群、有胃潰瘍的人群,不建議過量攝入洋蔥、大蔥、香蔥、大蒜、韭菜等蔥類蔬菜。
腸癌
有的人很挑食,只愛吃肉,不愛吃蔬菜,這種挑食的習慣,不僅會導致營養不均衡,還可能會增加患腸癌的風險。
此外,加工肉製品在製作或加工過程中可能産生多環芳烴、雜環胺等有害物質,吃多了可提升腸癌發病率,每週建議食用不要超過1次~2次。
食管癌
吃飯時如果總是吃撐,特別是晚上吃得過飽,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在胃酸長期刺激下,容易增加食管癌變的幾率。
這些炎症,容易發展為癌症
目前,被流行病學和臨床研究所證實的有以下幾類慢性炎症:
1. 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與胃癌的發生是有密切關係的。
2.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炎,也會導致肝癌的發生。
3. 在女性患者中,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宮頸炎症會提高宮頸癌的發生率。
4. 80%的胰腺癌患者都有慢性胰腺炎的病史。因此,慢性胰腺炎的病史是胰腺癌的一個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5. 吸煙可以誘發肺炎和肺癌。
6.潰瘍性結腸炎,尤其是全結腸炎的結腸癌的發生率與正常人群相比,也是高出了很多倍。
7.口腔潰瘍的反覆發作,尤其是同一部位的炎症反覆發作,也要警惕變成癌症。
注意 癌症發出的十種信號
身體出現腫塊、結節
超過1釐米、持續增大、增大迅速的結節傾向惡性可能,要特別重視。
身體持續非外傷疼痛
如果身體某個部位出現非外傷導致的、原因不明的持續疼痛,應去醫院查明原因。
出現長治不愈的咳嗽
對於久治不愈的咳嗽或痰中帶血,尤其是長期吸煙者,應警惕肺癌等疾病的可能。
出現不明原因的持續發燒
如果發燒原因不明,且持續存在,要警惕癌症可能,儘早進行相關檢查。
莫名出現消瘦和疲乏
如果沒有主動進行減重煅煉,也沒有刻意節食,體重卻不明原因下降或進行性消瘦,或伴厭食、乏力、易疲勞等,要查明原因。
明明沒有外傷卻出血
非外傷性異常出血,比如,便血或嘔血,要注意排除腸癌、胃癌可能;咳血、痰中帶血要警惕肺癌;不規律陰道出血或非月經期出血,可能與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婦科腫瘤有關;無痛性血尿或伴排尿困難,小心泌尿係腫瘤;非外傷鼻出血注意排除鼻咽癌可能。
持續出現的消化異常
如果消化不良持續存在,或伴反酸燒心,上腹悶痛不適,不要想當然認為是一般的“胃病”,要警惕胃癌或食管癌等的可能。
大便習慣、性狀狀變
大便習慣、次數或性狀發生改變(大便外形變細、大便帶膿、血、粘液等)或便秘與腹瀉交替,要警惕大腸癌。
黑痣突然增大或顏色改變
如果黑痣突然增大、或邊緣變得不規則、或顏色發生改變、或出現破潰出血、或灼癢疼痛、痣上原有的毛髮脫落,要懷疑黑色素瘤可能。
潰瘍傷口久久不自愈
如果長時間持續不能癒合,應警惕口腔癌可能。
預防癌症 降低癌症風險的方式包括:
不使用煙草;
保持健康的體重;
健康飲食,包括水果和蔬菜;
經常進行身體活動;
避免或減少酒精消費;
如果屬於建議接種疫苗的群體,則請接種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和B型肝炎疫苗;
避免暴露于紫外線輻射(這主要源於陽光暴曬和人工曬黑設備)和/或採取防曬措施;
確保在衛生保健中安全和適當地使用輻射(用於診斷和治療目的);
儘量減少在職業中接觸電離輻射。
防癌抗癌 飲食“8個注意”
主食多選全穀物
代表食品:燕麥、小米、蕎麥、玉米、藜麥
脂肪選富含不飽和脂肪酸
代表食品:橄欖油、魚、酸奶、堅果
肉類多選優質蛋白
代表食物:魚、蝦、大豆製品
適當補充植物化合物
代表食物:葡萄、番茄、藍莓
適量喝茶可以防癌
代表食物:紅茶、綠茶
果蔬佔總食物的2/3
最好不要飲酒
少用煎、炸、烤方式
素材來源:世衛組織網站、健康中國、人民日報、CCTV生活圈等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作者:製圖 梁靜 編輯:方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