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力、失眠、多汗……化療不適可試試中醫外治
“半個月前,50多歲的李大爺(化姓)腸癌化療出現夜間大量出汗的症狀,在接受中醫外治穴位貼敷治療後,夜間出汗明顯減少,目前症狀已完全消失。1周前,70多歲的王奶奶(化姓)在靶向維持治療期間出現白細胞減少,使用升白藥物針劑改善不明顯,嘗試加入中醫外治法後,目前白細胞已恢復正常水準。”江蘇省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治中醫師許楠和主管護師吉晶説,通過中醫外治法可以緩解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不適,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什麼是中醫外治法?
中醫外治法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進行,以突出“外治”為特色的中醫治療技術。通俗地説,就是中醫的非口服藥物療法。聽起來比較陌生,實際上針灸、推拿、艾灸、拔罐這些日常很多人都曾接觸過的中醫技術,都屬於中醫外治療法。
中醫外治法的作用和優勢有哪些?
腫瘤患者帶瘤生存時本身的氣血會受到一定影響。中醫外治法在腫瘤治療期間的作用主要是協調陰陽,平衡臟腑,調和氣血,扶正祛邪,改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適症狀,加速治療後的康復。
中醫外治法的優勢簡單來説可以總結為:簡、便、驗、廉。尤其是長時間的腫瘤消耗患者。該類患者體質虛弱,胃腸道無法耐受更多的口服藥物,此時採用中醫外治一方面可以避免口服藥物對胃腸道産生的負擔,另一方面能夠迅速緩解不適症狀,改善生活品質。最快當天晚上就能見效,三至五天療效明顯。除此之外,外治法還有經濟負擔小、治療時間靈活、適應症範圍廣等優勢。
腫瘤患者適用哪些中醫外治的項目?
對腫瘤患者來説,抗腫瘤治療過程中的不適症狀都可以尋求中醫外治法的幫助。許楠中醫師特別説明,前來腫瘤醫院外治門診就診的患者,其治療方案都經中醫辨證+辨病整合,具體治療方案都是一人一案的“定制”款。治療原則上會先考慮如穴位貼敷、手指點穴等非侵入性的治療方案,如有必要,酌情採用普通針刺等治療方案。目前門診最常診療的症狀及對應的常用方案如下:
1、 乏力:無論是腫瘤負荷引起的疲乏,還是治療後出現副反應,都可以通過灸法、穴位點按、普通針刺、中藥熏洗改善。
2、 便秘/腹瀉:有些患者出現便秘或者腹瀉的情況,可以對症選擇藥物進行穴位貼敷。有些患者是便秘和腹瀉交替進行,可以選擇普通針刺治療。如果患者出現類似不完全性腸梗阻的便秘,可以採用中藥灌腸、中藥封包治療的方案。
3、 食欲不佳:用手指點穴或者局部推拿進行觀察,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做穴位貼敷,如果還不能緩解,選用針刺療法。
4、失眠:通常情況下用手指點穴,結束後立即做耳穴埋籽,最後採用閃罐的方案,讓患者的肌肉得到放鬆的同時不用擔心留下淤血或斑塊。
5、出汗:通常採用穴位貼敷方案,貼敷藥物由氣陰雙補的中藥組成,在肚臍上貼敷4小時,通過緩慢的藥物刺激,緩解患者出汗的症狀。當然如果患者希望快速緩解,我們也可以酌情採用普通針刺的方案。
患者可以自己在家裏操作嗎?
有些患者覺得艾灸、拔罐這些中醫外治的操作看起來似乎很簡單,艾條、竹罐也都能夠買到,是不是可以自己在家治療呢?
吉晶護師提醒:雖然艾灸、拔罐操作看起來很簡單,但依然有標準的操作流程,特別是明火艾灸,操作不慎容易燙傷,需要謹慎。許楠中醫師也提醒:腫瘤患者群體是個特殊的治療群體,臨床想要取得最好療效,需要辨證施治,建議至少首次操作在專業指導下進行。比如説灸法,如果是濕熱較重的腫瘤患者使用艾條治療,反而不利於患者的康復;此外也建議腫瘤患者在外治治療前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諮詢,接受專業醫師和護師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