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張愛琴:中醫藥打好抗癌配合戰,貫穿腫瘤防治全過程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中醫 -

專家張愛琴:中醫藥打好抗癌配合戰,貫穿腫瘤防治全過程

2023-09-11 13:00

來源:杭州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從事中醫腫瘤診療多年,浙江省名中醫、浙江省腫瘤醫院中醫科主任張愛琴接診每一位初診患者時,都有一個習慣動作——開的中醫藥方後面還附帶三個處方,分別是飲食方、運動方、情緒方。

張愛琴説:“不同的體質,造就了人體不同的‘土壤’和內環境,所以中醫藥防治腫瘤,除了藥方以及必要的腫瘤篩查外,還應配合飲食、運動、情緒,三者缺一不可,這樣我們才能去掉腫瘤細胞‘種子’,改善‘土壤’環境,實現有效防治腫瘤。”

張愛琴:浙江省名中醫、浙江省腫瘤醫院中醫科主任

中醫防未病,與腫瘤防治一脈相承

張愛琴説,從中醫角度分析,腫瘤發病有三大原因,分別為內因、外因和不內外因。“內因,我們認為腫瘤是因為正氣不足,人體免疫力下降,導致外邪入侵;而外因則有許多,譬如與吸煙、環境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等因素都有關係,另外還有各種病毒的感染,像B型肝炎病毒、HPV病毒、胃幽門螺桿菌等;而不內外因,中醫認為與情緒、飲食習慣等有關,比如憂、思、悲、恐、怒、驚等情緒長期壓抑而不得發泄,日久鬱結成節,漸漸形成了局部腫塊,最終形成腫瘤。”

在腫瘤防治的“防篩診治康”全流程中,防是上計,康是遠計。張愛琴認為,中醫治未病,與腫瘤防治一脈相承。

最新發佈的《2022浙江省腫瘤登記年報》顯示:結直腸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第四位。與八年前的登記年報數據對比,我省結直腸癌發病率增長41.30%,死亡率增長22.24%。張愛琴很有感觸地説,這些年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增長很快,很多是由腸息肉逐漸發展而來的。從中醫辨證角度而言,痰濕體質的人群更易長腸息肉,這類人群體型肥胖、腹部肥滿、容易睏倦,所以對痰濕體質的人群,我們更強調健脾化濕。

張愛琴説,在門診中,經常有些女性患者同時有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有的還會有子宮肌瘤,這些病症還沒有發展到需要手術的程度,醫生給予的就診建議也是密切觀察。從中醫的角度分析,三種疾病雖然不在一個科,但子宮肌瘤、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都是中醫肝經“一條藤生出的三個歪瓜”,所以一旦肝經不通暢,三者就會出現問題。“對有肝鬱的女性朋友來説,中醫藥要起到疏肝解鬱的作用,同時又需要患者配合,調節情志,放下看開,尋找自己興趣愛好。”

從醫30餘年,張愛琴身體力行,提倡中醫腫瘤防治與篩查、防癌體檢有機結合。“我們在踐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礎上,要重視健康體檢,及時處理癌前病變,比如做低劑量螺旋CT、乳腺B超等檢查,有助於減少腫瘤的發生,儘量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張愛琴總結,“不同的體質,造就了人體不同的‘土壤’和內環境,所以我們既要去掉腫瘤細胞等‘種子’,還要改善‘土壤’環境,才能有效防治腫瘤。”

中醫藥貫穿腫瘤治療的始終

對臨床來説,中西醫結合抗癌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在癌症治療實踐中,中醫具體應以什麼形式參與?張愛琴認為,當下,抗腫瘤治療以手術、化療、放療為主,包括發展很快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中醫藥在腫瘤治療中應用廣泛,從預防腫瘤發生,到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延長生存期,改善晚期患者症狀,中醫藥可貫穿腫瘤防治的全過程。

張愛琴説,許多患者和家屬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他們往往認為中醫藥是終末期腫瘤患者的“安慰劑”。但其實,惡性腫瘤的治療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中醫並不是西醫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才去尋找的“救命稻草”,也不是 “錦上添花”的補充療法,如果癌症患者能夠早一些選擇正規中醫治療,中醫藥參與的綜合治療,癌症患者將會有更好的預後,實現高品質的長期生存。

“像手術患者,即便是早期腫瘤患者,一旦醫生診斷是惡性腫瘤,需要做手術,不管他有多少堅強,可能都會有恐懼、焦慮、無助,吃不好睡不好等症狀。此時,中醫藥在手術前就需要積極干預,讓患者心情平復,基礎疾病得以控制,讓後續手術得以順利進行。”

“患者手術完成後,即便是微創手術,也會讓人體正氣有所損傷。為了能讓手術後的腫瘤患者快速康復,我們可以用一些益氣健脾的藥物幫助患者。比如腫瘤晚期患者,特別是惡液質的患者,進食很少,疼痛感很強,需要用嗎啡來緩解,患者不可避免會産生便秘,而中醫藥能有效幫助患者。再如患者用一些靶向藥,很容易出現手足皸裂、腹瀉、噁心嘔吐等現象,如果配合中藥治療,這些副作用就會明顯緩解,患者生活品質提高,反過來也會很好地配合治療,最終使患者獲益。”

在浙江省腫瘤醫院名醫館,這裡除了專家坐診把脈之外,還提供針灸推拿等中醫適宜技術服務,張愛琴告訴記者,比如消化道腫瘤術後、婦科腫瘤術後,患者可能會出現腹脹、腸粘連、尿潴留等症狀,通過針灸等治療,可以有效緩解。

“事實上,這些年中醫藥在腫瘤治療中,除了發揮增效解毒等作用外,在延緩腫瘤復發轉移等問題上,也有新的突破。三陰性乳腺癌有侵襲性強、惡性程度高、預後差等特點,這類患者完成西醫治療後,無後續抗癌藥物可用,中醫藥此時可以發揮作用。”張愛琴和團隊進行了專項研究,入組333例患者,經過中藥辨證治療後,中醫組患者的無病生存期達到51.5個月,遠高於對照組。張愛琴説,抗腫瘤治療的階段,我們一定要找到中醫藥的切入點,中西醫結合可以發揮“1+1> 2”的作用。

藥方之外的三張處方,藏著康復的“秘方”

張愛琴一週五天門診,病人多,問題多,但不管看門診時間再久,張愛琴總是笑瞇瞇,有問必答。細看她給初診患者開的藥方,有點長,原來中醫藥方後面,還帶著三張處方,分別是飲食方、運動方、情緒方。“初診患者,我都寫這三張方,復診患者則根據時節,略微調整方子。”

張愛琴説,這三張處方是根據多年患者提問總結出來的。飲食問題,大家問得最多,但不同體質、不同腫瘤,飲食建議也不同。許多患者和家屬都會問發物的問題。那麼,何為發物?張愛琴認為,對疾病有影響的,加重了疾病發展的東西就是發物。但有時候,腫瘤的復發轉移不一定與食物有很大關係,復發轉移存在多種因素。

“我們最怕兩類患者,一類是忌口太多,過分了,容易導致營養不良;還有一類是什麼都無所謂,抽煙,喝酒。”張愛琴説,譬如鼻咽癌放療患者,最近過了處暑,秋燥來了,這些患者會有咽喉不適的症狀,這時我建議患者可以吃點梨、柚子、百合、蓮子等白色食物,潤肺養肺,講究藥食同源的,還可以燉點山藥鴨子煲。

針對運動方,張愛琴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也給出了不同建議,“腫瘤患者在康復期,絕不能養在家裏,每天還是要堅持適量的運動,一是恢復身體機能,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並結合自己愛好,更有利於康復;二是將視野打開,不糾結于病情。如練瑜伽、八段錦、太極,我都很推薦。”

而情緒方,張愛琴則從病情入手。“我們經常看到,有些患者家屬甚至比患者還要焦慮。其實,情緒是會互相傳染的。所以這時,我們要從病情入手,逐一解釋給他們聽,讓患者和家屬真正放下心。”

張愛琴説,“常思一二,不想九八”,這句話她經常講給患者和家屬聽,要想點樂觀的事情,她接診那麼多患者,恢復得好的患者,大都有一個特點,豁達開朗、配合度高,這點在乳腺癌患者中尤其明顯。“有一位50多歲的乳腺癌中晚期患者,當年確診時,孩子才上初中,但她的心態好,配合度也高,她希望可以看到孩子上大學。現在一轉眼,孩子都結婚生小孩了。”

【責任編輯:李哲】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中醫腫瘤頻道是中國網的重點頻道,致力於促進中醫腫瘤學術思想落地生根,宣傳腫瘤行業最新資訊動態,促進中西醫結合理論多維度落地幫扶,發揮中醫藥服務能力。

投稿郵箱:zy_zhongliu@163.com

品牌合作:88828053   QQ:225414277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