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聚焦基層中醫館、中醫閣建設標準印發
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局近期組織制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中醫館服務能力提升建設標準》和《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中醫閣建設標準》。滿足基層群眾多樣化就醫需求,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至關重要。如何變“輸血”為“造血”,壯大中醫館人才隊伍?
山西省五寨縣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定點幫扶縣,從2018年開始,中國中醫科學院附屬4家醫院累計派出30名醫護人員在五寨縣中醫院駐點幫扶。2018年,五寨縣實現了10個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建設全覆蓋以來,每個月縣中醫院都要組織北京、太原的專家和醫療技術骨幹到各鄉鎮中醫館進行義診,病種涉及內科、婦科、骨科等,把中醫藥和適宜技術送到鄉村,切實推進農村中醫藥能力建設。
通過醫療聯動協作,如今,在基層中醫館,常見的肩周炎、腰腿疼痛、心腦血管疾病等都能得到有效治療。
受到優質師資培訓的基層中醫師,在山西已經有2萬多名。據了解,山西省2021年實現基層中醫館建設項目全覆蓋。“十四五”期間,山西省重點推進基層中醫館提檔升級,在壯大中醫館人才隊伍上持續出招,啟動了“百師千徒”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依託山西省中醫院140余名優質師資,帶教全省1700余名中醫館技術骨幹,形成了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的長效機制。
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局近期組織制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中醫館服務能力提升建設標準》和《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中醫閣建設標準》。對中醫館服務能力提升建設和中醫閣建設給出了具體參考。
兩項標準從中藥房設置、中醫藥人員配置、中醫醫療服務等方面,對中醫館服務能力提升建設和中醫閣建設給出具體參考。中醫館(含少數民族醫館)需獨立設置,使用面積不低於300平方米,應設置至少3個中醫診室,2個中醫治療室,提供不少於300種中藥飲片和6類1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中醫類別醫師佔本機構醫師總數的比例不低於25%,且主執業機構在本機構的中醫類別醫師不少於5名。中醫閣至少設有1個中醫診室和1個中醫治療室,能夠提供不少於80種中藥飲片和4類6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配備1名中醫類別醫師,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中醫類別醫師或以中醫藥服務為主的鄉村醫生。
國家衛生健康委“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專家組專家 丁小燕:就人員比例有提升,還有強調了基本公共衛生的服務。那麼這次也明確地提出來了,除了一老一小的服務以外,強調了對於常見的慢性病,比如説高血壓、糖尿病,還有什麼冠心病這些的一個中醫藥的健康管理。
基層中醫館對滿足基層群眾多樣化就醫需求,有重要意義。如何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全覆蓋、暢通中醫藥服務基層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我們來看看陜西的做法。
2012年,西安市的205所社區建立了中醫館,除了為本社區和附近居民提供全科醫療服務,還開展了中醫診療、康復理療等中醫適宜技術服務,社區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100%。
205所社區居民 姚多舜:過去我們開藥回來直接熬藥熬湯比較麻煩,現在就用不著去大醫院,他們開了中藥以後,他們自動給我們熬好了,拿回來就可以飲用,有些老年人身體不好的,醫務人員到府診療也有。
2021年,205所社區中醫館搬遷新址,不僅面積擴大了10倍,設置了中藥房、煎藥室、治療室等,還新添置多體位醫用診療床、體外衝擊波等40多台中醫治療儀器。為了讓中醫藥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今年205社區中醫館和西安交大一附院共建的國家醫學中心中西醫協同創新中心正式落戶。
據了解,陜西省從2012年開始,依託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率先開展基層中醫館建設。2018年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全覆蓋。在此基礎上又對基層中醫館進行提檔升級。截至目前,陜西省共建設基層中醫館1786個,實現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有陣地、有人員、有技術”,更好地滿足了群眾的就醫需求。
陜西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 孔群:我們先後投入3000多萬資金通過中醫館、中醫骨幹人才培訓,基層衛生技術人員中藥知識與技能的培訓等項目,累計為基層培訓衛技人員1.66萬人次。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便捷的中醫醫療與養生保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