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是如何發生的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好發于圍絕經期和絕經後女性,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腫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萬的新發病例,其發病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在我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條件的改善,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僅次於宮頸癌,居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第二位。
子宮內膜癌是一種生殖內分泌失調性疾病,主要是由於雌激素過度刺激子宮內膜引起。肥胖、高血壓、精病、月經初潮早和絕經晚、不孕不育和卵巢疾病等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目前認為I型子宮內膜癌的發生與雌激素相關,I型子宮內膜癌的發生與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持續刺激有直接關係。女性體內缺乏孕激素的對抗,致使雌激素持續刺激子宮內膜,內膜長期處於過度增生的狀態,進一步則可能發展為子宮內膜癌。而Ⅱ型子宮內膜癌的發生機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近年來,子宮內膜癌的發病年齡越來越提前,約10%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年齡小于40歲,而且近年來子宮內膜癌的發生有年輕化趨勢,許多年輕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在診斷時並未生育,對於有強烈生育意願的患者,可考慮進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療。
如何早期發現子宮內膜癌?
肥胖也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嗎?
罹患子宮內膜癌如何保留生育能力?
哪些情況更容易演化成子宮內膜癌?
欲知答案,敬請關注本期節目。
節目邀請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婦産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李華作客直播間,和網友朋友們交流互動,回答了關於子宮內膜癌的相關問題。
名醫簡介:
李華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婦産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兼任:中國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委員會委員,中國女醫師協會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職工技術協會母嬰護理技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健康科普分會常委,中國優生科學協會陰道鏡和宮頸病理學分會委員,中國婦幼健康研究會生殖道感染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基金初審專家,《中國醫學前沿雜誌》編委,《中華檢驗醫學雜誌》、《中華婦産科雜誌》、《中華腫瘤雜誌》、《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等雜誌審稿人。
榮譽成果:199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獲醫學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于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獲臨床碩士學位,2005年畢業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獲臨床博士學位。2018年9月赴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訪學半年。作為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培養碩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2名,完成多輪八年制、研究生及進修醫生的帶教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是婦科腫瘤的發病、耐藥機制、診斷及治療方面的臨床和基礎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教育部等7項省部級科研基金的資助。研究成果獲得了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第一完成人),2017年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三完成人),並先後榮獲央視全國最美醫生團隊獎、首都十大傑出青年醫生提名獎,北京市科技新星等榮譽稱號。
參與編寫《婦科腫瘤學》、《子宮頸病變的診治要點》、《陰道鏡診斷圖譜》等著作,並參與《牛津臨床婦産科手冊》、《奈特婦産科彩色圖譜》和《宮頸上皮內瘤變的陰道鏡檢查和治療--初學者手冊》的編譯。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其中SCI文章十余篇,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和2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擅長治療:子宮腫瘤、卵巢腫瘤和宮頸病變等婦科良惡性疾病,尤其擅長婦科惡性腫瘤的綜合診治、各類腹腔鏡和宮腔鏡等微創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