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發展 篤定前行
乘著海南全島部署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東風,“2018第五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在海口順利召開。五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七位中美院士、四位全國知名的中醫大師、四十多位權威學者、專家及資深産業專家受邀作了精彩的講演,分享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極具前瞻性的學術思想。
同期還舉行的國際腫瘤研究高峰論壇,與會專家學者就中西醫結合在腫瘤的精準治療中彼此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進行了探討。大家普遍認同精準醫療展示出醫療的前進方向是中醫和西醫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每位醫生都該思考如何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治療患者。
在會後的間隙,記者採訪到北京孫桂芝中醫腫瘤研究所所長王遜,他在中西醫領域治療腫瘤有著頗豐的經驗,並在會上演講了《以胃癌為例談中醫藥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的課題。
孫桂芝主任是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教授,也是博士和博士後導師,是第二批全國博士後傳承導師和第四、五批中醫藥指導老師,是廣安門醫院學術委員會的委員和中央保健委員會委員。孫桂芝主任是第三批國醫名師,榮獲中醫科學院岐黃獎、唐氏獎,這兩個獎在中醫科學院是最高的獎。孫桂芝擅長中西醫結合之法綜合治療各種腫瘤。她從醫50多年,診治腫瘤80余萬人次,總結出了系列的抗復發和抗轉移及減毒增效的方藥、方劑。
這個研究始於1982年全國第二屆胃癌會議,當時孫桂芝的觀點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1983年被衛生部中醫司列入國家六五中醫腫瘤攻關項目,這是中醫腫瘤界首次進入國家五年計劃。這項研究拓寬了中醫藥治療胃癌的方法和手段,也奠定了廣安門醫院腫瘤科後來研究的基礎及其在全國中醫腫瘤界的地位。從“六五”計劃開始“十二五”,我們對腫瘤中醫治療的研究一直沒有間斷,並且不斷創新發展,篤定前行。
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品質、延長生存期是治療目的
2017年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胃癌是我國消化道腫瘤之首,每年發病42.4萬人次,死亡29.8萬人次。胃癌診治狀態為“三高一低”,即發病率高,復發轉移率高,死亡率高,化療敏感性低,所以胃癌是臨床的治療難點。
孫桂芝這項研究持續了23年(1983-2006),榮獲九項國家基金以及國家六五、七五、八五和四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孫桂芝的治療思路來源於臨床,最終的目的,也是回到臨床去。現在臨床中的三大難題:第一化療失敗,第二術後和化療後的復發和轉移,第三晚期帶瘤患者。中醫接待的病人有60%是晚期患者,基本上是西醫治療效果不理想或者西醫讓他吃點兒中藥,所以接診的病人情況非常差。孫桂芝從來不挑患者,多難治的患者也要認真治療。提高患者的生存品質、延長生存期是她臨床治療的主要目的。
免疫治療 扶正培本
孫桂芝治療腫瘤的理論基礎就是免疫治療,扶正培本,補先天和後天,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基於以上的思路,孫桂芝針對胃癌不同階段的臨床特點和主要環節提出了扶正培本系列治法。
針對化療減毒增效用健脾益腎法。在防復發抗轉移的藥中要加一些益氣解毒的藥,晚期帶瘤生存、提高生存率,需要加一些活血去瘀的藥。臨床治療時,很多醫生喜歡用活血藥,可活血藥用多了,臨床上會促進轉移,用少了沒有作用。那怎麼能夠達到既活血又不促進轉移呢?孫桂芝發現益氣活血和活血藥合用,就可以防止轉移發生,但是這裡比例和劑量是很關鍵的,曾經做益氣活血和活血藥的配比1:1開始,一直到15:1,孫桂芝臨床當所用的益氣活血和活血藥的配比15:1時,抑制轉移是最有效的。
從1983年到1990年,以孫桂芝為代表的中醫人提出要利用中醫的特點提高免疫功能,增效減毒。在這個理論指導下,她做了健脾益腎沖劑對胃癌術後化療扶正作用和機理的研究,具體是把669例胃癌患者分成了兩個組,一個是中西醫結合組414例,另一個是單純化療組255例。
結果顯示:①中藥可以明顯地減輕化療的消化道反應。中西醫結合組腹瀉、嘔吐、噁心和食欲下降等症狀明顯低於化療組,且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0.1。它還可以減輕化療對造血系統的影響,無論是白細胞還是血小板,中西醫結合組明顯比化療組好。②提高了化療完成率。這其實是臨床治療的一大難點,很多患者化療失敗的重要原因是耐受不了毒副反應。③患者的耐藥明顯減少。耐藥的研究也是孫桂芝腫瘤研究所近十年的研究重點,研究發現有一部分中藥使得西醫化療藥的患者耐藥明顯減少。
臨床觀察可見中西醫結合組有效率可以達到94%,而單純的化療組僅為73%。303例三期胃癌患者中,1年生存率達到99%,3年77%,5年53%,10年47%,這是非常高的。1983年到1990年我們已經能達到的這種水準,在當時在國內外領先地位,5年生存率能達到53%。日本國立癌症中心當時三期胃癌5年生存率是50%左右,基本與我們持平,我們還稍微領先一點。
動物實驗證明:①中藥扶正防癌藥能夠保護動物的骨髓,通過促進骨髓DNA合成的方法,使多能造血幹細胞生成。②保護防化療荷瘤小鼠胸腺和脾臟,提高免疫功能。③降低癌細胞DNA聚合酶活力及模板活性,有明確的扶正減毒作用。這是第一期六五計劃方案萌芽的階段。在臨床當中,中藥對化療有明顯的減毒和增效作用,下一步就考慮用中藥抑制化療的復發和轉移的問題。
1985年到1994年,臨床加上了益氣解毒藥(扶正防癌口服液)對胃癌患者術後的防復發、抗轉移作用及內在激勵的研究。因為它有扶正培本的思想,三期胃癌患者共165例,中西醫結合組化療完成率達93%,對照化療組77%,也有所提高,同時血象、全身反應等臨床症狀明顯緩解。三期胃癌七五期間1年、3年、5年生存率比六五期間有提高,5年生存率到62.5%。這個研究結果表明,扶正防癌口服液配合化療可以達到減毒增效、增強患者對化療藥的耐受力的作用,而且能提高機體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過氧和反應,保護透明質酸、增強基質成分的完整性,有效阻斷細胞的轉移。動物實驗也證實了扶正防癌口服液有協同、抑瘤和防轉移的作用,它可以保護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適用於晚期帶瘤患者的養胃抗瘤沖劑加了一些活血藥和去瘀藥,對晚期胃癌有增效作用,同時啟動了中醫藥對腫瘤細胞的抑製作用的分子機制層面的研究。不要希望把晚期癌症患者瘤細胞完全殺沒了,而是要通過中醫藥的治療達到讓患者活得好一點、長一點,提高生活品質,同時保護免疫功能,延長生存期。試驗對象為123例四期胃癌患者,近期療效觀察顯示:與單純的化療相比,中醫藥配合小劑量化療緩解率可達33%,穩定率可達51%,因此基本上穩定的患者能達到80%。123例患者遠期療效顯示:1年生存率中西醫結合組達到87%,而單純化療組為56%;3年生存率中西醫結合組達到37.5%,單純化療只有6.3%;5年時中西醫結合組有6.1%的患者還能夠存活,而單純化療組的病人已沒有存活的了。中西醫結合組平均的生存時間可以達到638天,而單純化療組是401天。
中醫腫瘤臨床工作任重而道遠。對於癌症療效的基礎研究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當時的研究發現,中醫藥配合西藥可以調節紅細胞免疫功能,明顯提高NK細胞和淋巴細胞黏附瘤細胞花環率,誘導人胃癌細胞凋亡,顯著抑制腫瘤細胞S期增殖,降低癌細胞DNA熒光強度,促進癌細胞凋亡。中醫加化療對凋亡信號有明顯的調控,療效確實有明顯的提高。
我們的研究是從整體細胞和分子基因水準不同層面探討了扶正培本系列方藥在治療胃癌不同階段的療效特點和作用環節,對中醫臨床提供了科學依據,也使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用臨床和實驗的詳實數據闡述了中醫扶正培本治療胃癌的科學內涵。其實中醫有一句叫做“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還有一句話叫“扶正積自消”,只要免疫力在,腫塊就會消掉。所以本研究從理論基礎、治則治法、作用特點和可能機制提出了明確的理論依據,對促進中醫藥在該領域的現代化、國際化産生積極影響。
中藥聯合手術和化療,要優於單用中藥或者單用手術和化療,它其實是中西醫結合聯合用藥的方式。中藥的研究已經到了分子層面、基因層面,這也對中藥的研究進行了深入研究,也運用了一些西醫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