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泉:關於強化優質中醫資源輻射效應,提升基層醫生中醫藥能力的提案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23-03-10 內容來源:中國網
我國81.47%的基層醫療機構可以提供中醫藥服務,基層中醫藥在治未病、疾病治療、康復、公共衛生、健康宣教等領域所發揮的作用正在不斷強化。但中醫藥服務能力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較突出,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尤其是鄉村仍較薄弱,中西醫協同作用發揮不夠。中醫藥診療服務的特徵和特點,對於基層醫療機構尤其是村鎮醫生拓寬對疾病的治療範圍和深度能發揮其獨特的優勢,“簡、便、驗”,所以提升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中“保基層、強基層”和“預防為主”的關鍵一步。
目前全國社區衛生中心(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總執業(助理)醫師數已達到979767人,其中中醫執業(助理)醫師的總平均佔比為18.77%,中部地區城市平均佔比為13.68%,西部地區城市平均佔比為29.45%,基層中醫醫務人員數量不足和專業素養不高逐漸成為限制基層中醫藥服務供給的一大因素。儘管基層醫務人員中醫藥培訓一直以來都是基層醫療機構的一個重要內容,但由於人員、資源等方面的相對不足,基層中醫藥培訓教育還是存在一些“老大難”的問題。一是內容泛化,專業力不足,近年來優質中醫藥服務資源不足的現象逐漸凸顯,傳承創新工作面臨壓力,很大程度在於中醫藥傳承過於保守,優質中醫資源輻射力度不夠,向基層醫療機構傳授適宜技術和學術思想的主動性較差,導致基層醫療機構接觸到的中醫藥培訓教育內容過於扁平化。二是培訓教育模式鬆散,缺乏系統性和可借鑒性,全國面向基層的中醫藥培訓班五花八門,培訓管理模式鬆散、傳授內容缺乏系統性,難以複製推廣,很多培訓流於形式,給基層醫務人員造成了培訓壓力卻缺乏培訓實效。
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高效利用優質中醫醫療資源的輻射,強化基層醫生的中醫藥系統培訓。
進一步完善發揮中醫醫聯體和中醫區域醫療中心的功能,強化優質中醫醫療單位的中醫藥技術輸出力度,發揮三甲中醫院“龍頭”作用,以職稱、福利、科研等一系列政策配合宣傳動員,引導更多專家、學術繼承人前往基層醫療機構開展現場教學,通過親身的“傳幫帶”實現中醫臨床思維、適宜技術在基層醫療機構中的有效傳播。
大力開展非中醫專業醫務人員的“西學中”培訓,促使非中醫人員掌握中醫基本理論知識和適宜技術,按照中醫辨證論治思維合理制定診療方案,提升非中醫專業醫務人員的中醫藥服務能力。在各類培訓過程中構建系統的中醫藥基本知識,紮實開展理、法、方、藥四大能力的提升。“西學中”作為繼續教育,強調以實用為主,聚焦基層適用性高、效果好的中醫學理法方藥的理論知識和適宜技術,實現短期學習後能迅速服務於日常診療。同時,也要不斷強化“中西醫結合”,倡導中西醫結合診療模式。
二、探索、總結、推廣成熟中醫培訓模式。
單一化的課堂培訓對基層醫務人員中醫藥能力的提升效果並不顯著,“封閉式”教學和“走教式”教學相結合的模式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封閉式”教學在三甲中醫院或者高等中醫院校等優質中醫資源聚集地開展,力求系統全面地提升學員規範的中醫診療技術,掌握中醫特色臨床適宜技術,拓寬學員對中醫藥的認知。“走教式”在基層醫療機構開展,授課教師進入基層醫療機構,運用實際患者培養學員中醫藥辨證治療能力,提升中醫藥臨床思維。學員走進三甲醫院開展帶教,提升學員的視野,採取“一對一”的帶教形式,主要在內科、針灸科、兒科、推拿、皮科、婦科等基層高需求科室進行師帶教培訓。在師資力量的選配上,以副主任及以上職稱的醫師作為核心教育力量,講課力求突出重點、精益求精,強調教授學生治療疾病的關鍵方法,針對病種講授經典方劑及主藥應用,突出將小絕招、小偏方、特色技術、特有經驗傳授給學員。技術培訓的同時配套職業素質教育,以傑出中醫工作者、科研人員為研討對象,向學員灌輸以人民為本、服務國家百姓的行醫理念,以及持之以恒學習鑽研中醫藥的信念。
從政策上制定基層醫生的執業範圍就是中西醫兩種模式,沒有必要進一步區分臨床醫師、中醫師等,也符合《中醫法》、《醫師法》。
我們的經驗表明,雙培養模式下的學員已經逐漸成長為當地基層醫療機構的骨幹,鄉村小名醫,其認可度、門診量、滿意度以及影響力都得到了顯著提升,有效實現了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的提升。
責任編輯: 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