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針博物館在南京開館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22-06-21  內容來源:中國網

“求索上下千年長夜一束光,疾步修遠百戰歸來再讀書。”在大門口,就能看到這樣一副激勵浮針人要有理想、有抱負、有胸懷、有行動的對聯;進入主廳,在印有“讓針灸再次偉大”的右側墻壁上,還能看到一塊坡板造型,意喻浮針醫學的發展也如同爬坡一樣,需要浮針人奮力向上;踏過主廳,對面墻身赫然可見浮針的發展現狀——國內參加過巡講班的醫務人員超過5萬人,國際參加過浮針發明人巡講班醫務人員超過2000人,分佈在世界各國……

6月16日,坐落于江蘇南京的全國首個浮針博物館正式開館。浮針博物館一期佔地面積300平方米,徵集、收藏展品幾千件,並從中遴選了500余件作為首批展品展出。該博物館在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浮針專業委員會的指導下建設,並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浮針專業委員會會長、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符仲華教授擔任首任館長。

開館當日,浮針博物館首任館長符仲華教授(左一)帶領觀眾參觀

“在浮針博物館,大家可以清晰地了解26年來,浮針醫學是如何堅持標準化、規模化、科學化、國際化的‘四化’理念發展的。”符仲華告訴記者,建設浮針博物館的初衷,就是希望通過收集散落的浮針醫學相關紀念品來展示浮針醫學發展走過的路,給浮針人以激勵,同時讓大眾了解浮針醫學。未來,博物館還將不斷完善場館建設及展品種類、數量,把數千年的針灸演變過程物化展示,同時展示浮針在針灸發展史中的作用。

據了解,浮針醫學于1996年6月在廣州第一軍醫大學誕生。當時,廣州增城一位頑固性網球肘患者,各種治療皆罔效,符仲華醫生受《黃帝內經·靈樞·官針》直針刺的“引皮乃刺之”和現代針灸腕踝針等啟發,別出心裁地對患者病痛部位皮下進針,收穫良效,從此開啟一種全新的未知領域的探索,經過臨床實踐,發明瞭浮針針具,並不斷完善浮針醫學理論。在理論體系上,浮針醫學不斷創立了“患肌” “再灌注活動” “血環境不良” “氣血新論”等理論,使得浮針療法這種皮下淺刺、療效立竿見影的針刺方法,併發展成現代針灸發展方向的一個重要分支。

符仲華介紹,26年來,浮針針具已經從第一代(FSN 1.0)更新迭代到第五代(FSN 5.0);從最早的《浮針療法》出版,到去年的《氣血新論》再到今年的《浮針醫學再灌注活動》問世,浮針醫學相關專著已出版十本,其中還有三本外文專著,一本中文專著重印了十六次,浮針療法也被納入了“十四五”全國規劃教材;浮針醫學相關的學術組織,現除了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浮針專業委員會以及6個省級浮針分會,國際上還有加拿大浮針醫學會(FSNAC)、歐洲浮針醫學會(FSNAE)、大紐約浮針醫學會(FSNANY)等4個醫學會;自2012年開始浮針醫學組織已連續10年召開年度學術會議,其中2018年學術年會在德國法蘭克福召開。

“浮針為什麼可以在國內外發展如此迅猛?浮針治療僅僅作用在皮下,皮下沒有大的血管神經,更沒有重要臟器,操作安全,因而深受醫生歡迎;浮浮針治療的操作流程是標準化的,更適合複製推廣;浮針針具不僅僅通過我們國家藥監局的醫療器械註冊證,也通過了歐盟CE認證、美國FDA認證,以及加拿大的醫療器械認證和中國台灣的衛生器材認證,針具的合法認證,為浮針的國際化推廣鋪平了道路。讓人振奮的是,就在開館前兩日,2016年就申請的美國浮針針具專利終於到手。”符仲華進一步介紹。

開館當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浮針專業委員會還在博物館舉辦了第九屆福友會。醫生們會在會上跟患者面對面交流治療經驗、問題和療效,正是在患者的反饋下,浮針醫生得知大幅度的皮下牽拉刺激是浮針療效的保障,於是首創了掃散手法,並優化到標準化操作;癌痛患者告訴醫生留針時疼痛明顯緩解,但留置金屬針有刺痛,精神緊張會有顧慮,於是有了治療結束軟套管的較長時間皮下留置;再灌注活動也是根據患者治療時配合動作的療效變化而創立的,後來醫生發現這些動作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局部血迴圈,改善供血……因為患者的不斷反饋,才促使浮針醫生不管改進針具和治療方法。

責任編輯: 李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