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經絡收放療法:擴大傳承隊伍 服務全民健康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21-07-05  內容來源:中國網


“張氏經絡收放療法”發源於河南洛陽偃師市緱氏鎮柏古塢村,由清末光緒年間的民間郎中張二春先生所創,其子張德文繼承衣缽,刻苦鑽研,博採眾長,著有《中天卜易八卦》、《博易陰陽貫體注》、《中元理卜道數經》等九部著作,突破性地提出了“十二經絡立世全”經絡理論,並將經絡理論運用到醫療實踐,完善了經絡收放療法體系。

傳承團隊受邀參加第十四屆世界中醫藥大會

“張氏經絡收放療法”是在繼承中醫傳統的經絡學説、陰陽學説、五行學説、天人相應理論基礎上,以特有手法點按穴位治療疾病的一種中醫外治方法。該項目通過手指對患者患處的觸摸,獲知患者的反應診斷病症,結合外觀氣色、內察病源、四診合參、八綱辨證進行綜合診斷。施治中以木、火、土、金、水五行理論為核心的選穴組方原則,遵循金穴收、木穴放、火穴收、水穴放、土穴平補平瀉之法。收,以補益不足之血氣,順時針旋轉、上頂、輕壓為收法;放,乃祛除體內瘀滯之血氣,逆時針旋轉、下頂、重壓為放法。醫者施以收、放手法,在特定經絡之腧穴處,強調施治過程中拇指的作用,並將施治的原則總結為“五穴”“四定”“三到”“雙調”“一運”,以達到調理五臟六腑功能之陰陽平衡的目的,從而治療祛病療疾。

上世紀八十年代,張德文兒子張中有到新鄉行醫,帶領子女立下濟世救人的宏願,並先後在新鄉市石牌坊等地,創辦新鄉經絡收放醫院、牧野分院、德中康張氏經絡收放療法傳習所、德中康職業培訓學校、新鄉市中醫適宜技術培訓基地。每年眾多患者的診治經驗,鍛造了張家後人過硬的醫術,並在此過程中涌現出了張喜欽、張聰敏等一批優秀的傳承人,張氏經絡收放療法進入快速發展期。2021年6月,“張氏經絡收放療法”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名錄。

代表性傳承人張中有在指導傳承團隊

第四代傳承人張喜欽、張聰敏、張全欽、張紅欽、張妙開、吳金魁等人深得張中有真傳。他們深度研究發揚“張氏經絡收放療法”,在治療頸肩腰腿痛方面接連取得新進展,並和河南中醫藥大學教授一起著書立傳,弘揚中醫。為了更好地傳承非遺項目,他們在新鄉建設了經絡收放醫院,設立了張氏經絡收放療法省級示範傳習所、展示館、文化園,組織編著《經絡收放療法理論與臨床》教材,拍攝製作了電教片,開展了大量傳承傳播工作。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張喜欽受邀到北京開設門診,他用家傳手法為京城人診治頸肩腰腿痛,受到患者的廣泛好評。十年間,“張氏經絡收放療法”先後被北京多家機構吸納,作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頸肩腰腿痛等病症的主要方法。

現如今,第四代、第五代傳承人張喜欽、張聰敏、吳金魁、王玉林、張坤、劉呈毅等,繼承先輩醫術,對該療法進一步傳承發展,成立了省、市級經絡收放療法專業委員會。在他們的努力下,“張氏經絡收放療法”被納入河南省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並帶領開展第六代傳承人培訓。目前第六代傳承人劉紅偉,王東亞、宋鵬、冀正傑、鄭洪漳等是最年輕一代傳承群體,他們在傳習所通過規範化培訓,積極服務於民眾的健康。

“張氏經絡收放療法”堅持以五行理論為核心的選穴組方原則,並配以獨特的診斷方法,強調施治過程中拇指的作用,具有臨證操作神行合一、力道適度的技術特點。

傳承團隊在為患者施治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張氏家族破除家族內部傳承的壁壘,廣泛培養學徒,至今已逾1500余名從業人員掌握了該項目的技藝,使得存續狀況日漸好轉,逐漸壯大。據張喜欽介紹, “張氏經絡收放療法”于7月1日開始免費培訓傳承人。在兩年內,面向社會廣泛招募基層醫療人員、大中專院校醫學專業畢業生、中醫愛好者等人員,向他們傳授“張氏經絡收放療法”。傳承人培訓團隊秉承醫者仁心的精神,力爭讓每位學員能夠熟練掌握該療法,以此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擴大再就業,助力城市大健康産業發展,提升群眾生活福祉。

“張氏經絡收放療法”作為一種傳統中醫的自然療法,為保障人民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豐富並充實了我國傳統醫學寶庫,推動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代表性傳承人張喜欽説:“家傳療法入選國家級非遺這是家族的榮譽,更是中醫的榮譽。未來在發展該療法的基礎上,我們將繼續加大傳承力度,為國家大健康産業發展增磚添瓦。”


責任編輯: 李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