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氏中醫八針療法”傳承人許萬山:一生為“耳” 孜孜不倦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21-04-08  內容來源:中國網

 自嬰兒的第一聲啼哭開始,聽力和語言便是我們認識世界、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我們身邊還有許多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失聰的患者,他們的世界萬籟俱寂、悄然無聲。在山西運城,有這樣一位行醫數十年的醫生,他堅持在臨床研究中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小小的銀針在他手中竟然能夠幫助失聰患者重獲新“聲”。他便是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許氏中醫八針療法”的代表性傳承人——許萬山。

 許萬山從1958年就職于稷山城關醫院,到如今任稷山中醫耳病專科醫院院長,已從醫60餘年。自成為一名醫療工作者開始,他就尤其注重基礎理論的學習,熟讀醫學經典,博采眾家之長。

許萬山在行醫治病時發現,不少患者飽受耳病困擾。長期以來,這類疾病臨床治療藥物頗多,療法各異,但收效甚微。早在十九世紀末,許萬山的父親便採用“針刺艾火灸療法”為鄉村人治療耳背、耳堵、耳悶、耳鳴等耳病,通過針刺艾火灸人體穴位,患者症狀得到緩解或消失。許萬山認真鑽研中醫藥知識,將中醫針灸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在家傳“針刺艾火灸療法”的基礎上不斷完善。

“針灸結合用藥是否會更佳呢?”有了這個大膽的想法後,許萬山便開始悉心研製藥物、組合配方,經過不懈的努力,研究出了治療中耳炎的新方法:沖洗+上藥。這項由他自主研發的治療中耳炎的“新型治耳散”和“洗耳劑”的製備方法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並通過了山西省科技成果鑒定。

他在攻治耳病的道路上並未停止腳步,一直堅守初心、上下求索。神經性耳聾至今仍是世界性醫學難題,發病人數居高不下。在查閱大量醫學資料、反覆總結臨床案例後,許萬山欣喜地發現:有些穴位能激活聽神經的潛在功能及自我修復能力。在反覆艱辛的實驗觀察之下,他發現了“阿是復聰奇穴1號”和“阿是復聰奇穴2號”,以這兩個新的穴位為主穴,以傳統治聾穴為輔穴,再配合服用他自主研發的中藥“開竅復聰湯劑”,“許氏中醫八針療法”就這樣誕生了。

據許萬山回憶,曾經給一位耳聾的老年患者施針醫治,只經過一次問診,患者便聽見了聲音。於是,許萬山的事跡不脛而走,這讓他在當地聲名鵲起。不少鄰近的患者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前來問診,慕名前來求醫問診的患者也越來越多。 

許萬山在為患者施針

 “許氏中醫八針療法”適合治療各種後天性神經性耳聾,不管聽力損失輕重、患病時間長短,只要患者對針刺激敏感,就會有不同的反應。該療法于2005年6月通過了國家科技查新,查新報告確認:八針療法,創立針灸治療神經性耳聾配穴新處方,具有新穎性;于2017年10月,被列入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從傳統中醫中發掘新療法,帶領失聰患者回歸有聲世界,許萬山的鑽研和敬業精神讓人由衷地感到敬佩。他的每個臨床醫案都一絲不茍,讓人肅然起敬。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評估驗收組考察時,許萬山向考察組彙報了這樣一份病案:一位76歲的患者尹先生,首次問診後聽力就得到了提升,僅五天,其左耳語音由3米距離提高至62米,右耳全聾數十年,現在恢復達到18米。病案最後記錄著這位老人親筆寫下的感謝詞:“僅僅經歷七八天,正常説話全聽見,非常感恩。”

一生的砥礪前行,讓他獲得了諸多的榮譽。1994年,中共稷山縣委為他頒發了“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獎”;1996年3月,被稷山縣政府評定為“先進衛生工作者”;2013年6月,被中共稷山縣委授予“醫療衛生十大共産黨員標兵”;2018年3月,被運城市政府授予“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9年3月,被中共稷山縣委授予“稷山縣第五批拔尖人才稱號”,同期被山西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認定為2018年度山西省“三晉英才”支援計劃拔尖骨幹人才;2019年10月,被山西省政府授予“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儘管已是耄耋之年,許萬山仍不願休息,工作起來廢寢忘食。面對患者,他總是懷有一顆仁愛之心。甚至有時飯吃一半,得知有患者前來問診,他也會匆忙放下食具,第一時間去為患者診治。 “我可以等病人,但是絕對不能讓病人等我!”簡單質樸的一句話卻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他不僅一直這樣要求自己,也一直這樣要求家人和下屬,在他看來患者永遠是他心中最大的牽掛。

 如今,除了解決患者病痛,培養傳承團隊也是他的重要工作。他表示:“我希望傳承人們能夠走出去,用開放包容的心態不斷繼承發揚和創新,把許氏中醫八針療法發揚光大。”

“許氏中醫八針療法”作為省級非遺,在保護中得到了傳承發展。目前,第三代傳承人許明其,第四代傳承人許晉培已肩負起該療法的傳承發展使命,繼續發揚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秉承“用藥精準,用醫救人”的理念,把“許氏中醫八針療法”這一中醫藥學的瑰寶代代傳承下去。

 

責任編輯: 夢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