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腑推拿療法傳承人王紅星:妙手傳承 守正創新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21-03-25  內容來源:中國網

臟腑推拿療法是傳統中醫推拿療法的一個重要流派,它以整體調整、辨證施治為理論核心,在腹部特定區域內動態選擇施治穴位,運用按、摩、揉、運四大手法進行放、提、勻手法操作,以調理臟腑氣機,治療因臟腑機能失調導致的內科、婦科及兒科等病症的中醫外治療法。臟腑推拿療法有著完整的、獨立的理論體系和特殊治療手段,是我國傳統醫學推拿療法的典型代表。于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擴展項目名錄。

自身特性和長期的實踐證明,臟腑推拿療法具有簡單、方便、無毒副作用等特點,與現代中醫針灸、湯藥相輔相成,對許多藥物難以治愈的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療手段。如對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慢性胃炎、非特異性腸炎、糖尿病、高血壓、失眠、中風、女性更年期綜合徵、亞健康等的治療,臟腑推拿療法都有其獨特療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中醫診療法(臟腑推拿療法)代表性傳承人、保定市第一中醫院推拿科主任王紅星一直在此領域深耕。

堅持磨練成妙手

出自劉向的《説苑·政理》,説的正是要做到知行合一。理論知識雖重要,但不付諸於實實在在的行動,也難以發揮作用。王紅星始終堅持“作為推拿人,知識和功夫需集于一身”的理念,他説“臟腑推拿療法,是知識與功力的有機結合,二者相輔相成。有功力的手法得‘日日練’,知識得在‘傳承精華’的基礎上不斷學習!”

王紅星為患者治療

“要學好臟腑推拿這項技藝,總的來説,必須具備文化、閱歷、技術三個層面的素質。這裡的文化,所要求的不僅僅是專業的醫學基礎知識,更多的是一種對不同文化的整合,併為我所用。所謂閱歷,則是嚴謹細心,大量臨床實踐的經驗所得,對待患者一視同仁、面對突發狀況處事不驚。技術則為技藝之本,‘能人所不能’,推拿技巧、手法的反覆磨練才能保證臟腑推拿技藝的得心應手。”王紅星解釋説,一切要為療效服務,從不同角度看人體、看疾病,知識有了還得有相應的功法。

《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寫道“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稱為手法也。”在採訪過程中,王紅星反覆向記者強調,練就好臟腑推拿療法,一定要堅持住,推拿的手法是練出來的!“從事推拿的手,要從生手練成熟手,還要把熟手練成能手,能手練成妙手得下更大的功夫”,他對朱鼎成教授講的這句話記憶猶新。“堅持住!”同樣也是他時刻激勵自己的話。

守正創新促發展

清末民初,安純如是保定地區臟腑推拿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20 世紀三四十年代,受教於安純如的弟子有王慶傳、袁正道、胡秀璋、吳熙朋等。王慶傳親傳王順通,王順通親傳侄子王紅星,使得臟腑推拿療法保持了連續、純正的傳承。生於推拿世家的王紅星,師從叔父王順通,曾拜“大成推拿學派”創始人臧福科為師。在2018年被授予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中醫診療法(臟腑推拿療法)代表性傳承人。作為非遺傳承人,他堅持“守正才能創新”,傳統推拿的理通法明、施術有據等需要現代醫學知識。 

王紅星認為,推拿是最容易做到“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結合”的療法,因為無論醫生來自哪個國家,接受的是哪個民族的文化,學習的是哪种醫學邏輯,最終你得用手(徒手,不借助任何藥物和器械)給患者治病,目的就是讓患者康復。

“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是有共性的”,他詳細解釋道,比如西方的“心梗”,咱叫“胸痹”,“胸悶如窒息,呼吸欠暢,重者則有胸痛,甚至心痛貫穿至背,背痛貫穿到心。”症狀是一樣的。在胸痹的治療上,我們在“整體觀念、辨證施治”的指導下調整“膈肌”、“胸鎖乳突肌”、“斜角肌”改善呼吸,選用“屋翳穴、大包穴、心腧穴、肺俞穴、膈腧穴”,這些穴位是治療胸痹的首選穴位,也是心梗出現牽涉痛的部位,選用哪個穴位要以“有壓痛”為準,治療方法選用現代醫學——“拮抗鬆弛術”(拮抗鬆弛術是一種干預人體本體感受回路影像大腦運作模式的徒手醫學技術)的擺位技術,心腧穴、膈腧穴用擦法透熱為度,給這些“穴位”創造最舒適的環境以消除這些“敏感點”從而達到消除症狀改善功能的作用。再運用臟腑推拿療法按上、中脘穴,二層,至腳心見熱形,“衛氣得復,邪氣乃索”。臟腑推拿療法治療“胸痹”顯效迅速,療效確切。

在他看來,推拿不僅要做到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結合,還要進行醫學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患者啟發康復的本能。

滿腔熱忱迎未來

談起對臟腑推拿療法的傳承,王紅星略顯無奈,他一再強調,能夠長期從事推拿工作,都是因為熱愛。而現在非遺項目的發展,很難!學好臟腑推拿是需要“知識加功法”,能夠堅持做到這兩點的年輕人本就不多,再加上做推拿在大家眼裏是個“又累又不掙錢”的工作,許多好苗子不願入這行。欣慰的是目前有來自上海中醫藥大學、新疆自治區中醫院、河北省直機關門診等單位的醫生在跟著王紅星學習臟腑推拿療法。其中上海中醫藥大學的學生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在美國密蘇裏大學從事“傳統醫藥數據挖掘研究工作”,河北省直機關門診的學生參加河北省援外醫療隊赴尼泊爾工作,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臟腑推拿療法帶出了國門。近年來王紅星帶領他們致力於科學的推廣“臟腑推拿療法”,但是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人力、財力的支援。

他每天堅持出診,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他認為“手法,得熟能生巧,巧奪天工。才能在‘皮’上給一個輕巧的刺激從而引起全身的反應以調整機體。這些不是講幾次,或別人聽幾次就能學會的,人體從裏到外,到臟腑、骨骼、筋絡、氣血、皮膚,不同的部位需要什麼樣的手法,都是需要不斷的練習。萬法歸一是最高的境界,沒達到,就要不停地學、不停的練習。”

為了將“臟腑推拿療法”傳承下去,他一直在不懈努力。堅持臨床帶教,培養傳承人。幾年前,他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在保定組織連續的培訓,培訓身邊喜歡推拿的從業者。他説“沒有體會過我的手法、沒有真正感受過我的手法,是學不會的。因為臟腑推拿療法的手法很輕,是在‘皮’的層面操作,並且要引起全身的變化----現形。這在中國推拿文獻上是少有記載的,所以説‘知識加功夫’缺一不可。”

在王紅星每天的忙碌與艱辛中,他總是能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小細節來讓生活充滿幸福感。採訪之餘,他向記者展示了他的攝影作品,讓記者驚訝的是,這一雙傳承國家非遺的手竟能拍出如此充滿意境的照片,聊起他的攝影作品,他説“徒手醫學與藝術是相通的,都是去發現美,中醫的‘美’就是正氣,美是關係,關係要秩序。”他笑稱“上下班隨手拍張照片,記錄生活的美好,以愉快的心情面對工作和生活。”

面對未來的保護傳承之路,他充滿信心。他説:“對臟腑推拿療法的薪火相傳,我將不遺餘力。相信,在有關部門的領導和支援下,臟腑推拿一定能夠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也一定能為健康中國的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

 

責任編輯: 夢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