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急症中醫”概念提出者:中醫急救前景向好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9-08-16  內容來源:中國新聞網

  陳鏡合(左)韋傑夫 攝

中新網廣州8月15日電 題:“現代急症中醫”概念提出者陳鏡合:中醫急救前景越來越好

作者 蔡敏婕

“中醫能治療急症。”從事中醫救治急症四十余載、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科教授陳鏡合稱,在治療急性胃腸炎、輕症心絞痛、輕症腦梗死或出血等急症治療方面,中醫藥可以彌補西醫的不足。

中醫藥治療急症有悠久的歷史,例如葛洪著的《肘後備急方》中載有急腹症腸扭轉的顛簸療法和捏脊療法,《幼科鐵鏡》十三火焦救治嬰兒破傷風等。其中,《肘後備急方》這部醫書之所以有“肘後”二字,意思是可以把它藏于“肘後”衣袖之內隨身攜帶,以便醫生能隨時取出參考應用,與現代的“臨床診療手冊”功能相似。

但由於現代醫學的發展,中醫急診和治療急症的技術與學術日漸式微。陳鏡合自上世紀80年代起從事中醫急症診療工作。他回憶説,為拯救、發掘與繼承中醫藥學優秀文化遺産,當時,中國內地各大中醫院在形式上設置“急診科”,但多數“門雖設而常關”,設備十分簡陋,“多數既無留院觀察室,更無急診病房”。

“中醫要真正開展急診工作或在急救領域中有所突破,必須走‘古為今用’‘中西結合’之路。”陳鏡合認為,在救治急危重症方面,用純中醫治療與西醫相比存在明顯的差距,他開始嘗試在西醫內科參與急診救治,進行中西醫結合。

在多次探索和臨床實踐下,陳鏡合逐步摸索出中西醫結合治療急症方式。1985年,一名伍姓患者因觸電致心跳停止20分鐘,送達醫院後,陳鏡合通過電擊除顫、氣管切開插管等措施,經3天救治,使伍某轉危為安,後以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21天使其痊癒出院。此病例的成功救治是中西醫結合治療急症的突破,當時在海內外引起關注。

此後,陳鏡合赴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部迴圈內科進行為期約三年的學術交流,主攻西醫的心臟內科的急救術等。回到中國後,他帶頭設立首個“全國中醫急症中心”,該急症中心實行全方位無選擇性24小時急診服務。

從醫從教55年,陳鏡合曾先後任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學科帶頭人、心血管方向學術帶頭人,併為現代中醫的發展指出方向。

陳鏡合提出“現代急症中醫”的概念,根據中西醫之不同優勢,在疾病的不同階段,按實際情況使用中西醫。“搶救大多數危重病人時,一開始我們都用西醫,用西醫‘贏’得時間後,考慮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辨證論治,加用中藥。例如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梗死面積不大,沒有嚴重並發癥),我們主張在發病的6小時內進行溶栓治療,如果超過6小時效果尚不明確,在沒有合併症且在嚴密的心電監護的情況下,可用純中藥辨證施治,或用復方丹參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等中藥針劑。”

陳鏡合認為,中醫藥學是傳統文化寶庫,並不等於寶庫中無糟粕。“不切合實際、片面誇大中醫藥,認為中醫能醫百病是錯的。”他稱,未來可以進行中藥劑型改革,例如純中藥製劑生脈注射液、麗參注射液等。隨著中藥製劑的增多,中藥急救的前景也會越來越好。(完)

責任編輯: 李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