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不是“感冒”,中醫藥可防可治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9-01-24  內容來源:中國網

 作者:全國流行性感冒醫療救治專家組專家、北京市中醫醫院院長 劉清泉

一、正確認識流感與感冒

流感是人感染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與“感冒、普通感冒”的病因不同,不是同一種疾病,更不能將兩者混淆,流感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流感病毒易變,因此,在不同季節、不同年份會有不同的流感病毒,早期治療是關鍵,戴口罩,洗手是常規預防方法。要關注兒童、高齡、孕婦、有慢性基礎疾病者等高危人群。

中醫千年的積澱,早在《黃帝內經》時期,流感就以“傷寒”為診斷。而《難經五十八難》提出“傷寒”五種分類方法:“中風、傷寒、濕溫、熱病、溫病”。而《周禮》提出了“疫病”的概念,進一步認識到不同於一般的“傷風、感冒”,是一種具有一定傳染性,容易造成流行,發熱頭痛為主表現的疾病。在預防與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有效的處方、藥物。

二、發病病因一致,終由正氣虛,防治流感中醫更有招

現代西醫認為“流感病毒”的感染、天氣寒溫的變化、工作生活的勞累等是流感發病的關鍵因素。與中醫風寒暑濕燥火等六淫為誘因夾雜疫戾毒邪的發病認識是一致。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説明流感的發生與病毒有關,更與正氣虛相關,因此,發病季節,不集聚,保護好正氣才能更好的預防。

因季節不同、氣候不同,中醫對流感有“傷寒、熱病、溫病、濕溫、風溫、春溫、冬溫等等”不同的診斷,防治流感方法藥物也不同,不僅有效,更不會出現病毒的耐藥現象。

2009年甲型H1N1全球爆發蔓延,醫藥專家在國家有關部門和北京市政府的支援下,以具有2000多年治療“傷寒”的經典名方“麻杏石甘湯”和具有200多年治療“溫病”的經典名方“銀翹散”為基礎方,經過6個多月臨床與基礎研究,成功優選出了專門針對甲型H1N1 流感治療的有效方劑“金花清感方”。臨床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中西醫專家的認可,以金花清感方為基礎“金花清感顆粒”經過多年臨床試驗和國家藥審中心審核,作為能有效抑制甲型流感病毒,治療包括甲型H1N1流感的中藥新藥,正式獲得國家批准上市。以連花清瘟膠囊、疏風解毒膠囊等為代表治療外感發熱的中成藥治療流感,也開展了科學規範的臨床研究,充分證明部分治療“感冒,外感發熱”中成藥治療流感的有效性。包括這幾個藥物在內的十多個中成藥也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的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年版修訂版)中醫治療的推薦用藥。

三、規範治療,切忌濫用退熱和抗菌素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不僅及時修訂了2018流感診療指南,更成立了國家層面的流感救治專家組,各省市均有救治體系,各地均結合自身制定了治療預防方案,推薦了治療流感有效的處方和中成藥,藥源充足。因此科學規範治療是關鍵,切忌濫用抗菌素和輸液治療。

今冬氣候變化較大,忽冷忽熱,內有積熱、外感風寒引起高熱不退,表現為表寒裏熱以發熱、咳嗽、咽痛,並兼有惡寒、肌肉酸痛、頭痛等。發燒一般持續5天左右。在及時就診並正確隔離的同時,也可用白蘿蔔煮湯或放些蔥白等輔助治療,不僅增加療效,更能保持“正氣”。

體質較強的兒童,可以在大椎穴刮痧退熱,體質較弱的兒童則不宜使用。能否使用這類中醫外治法,需遵醫囑。

針對小兒的高熱,若發燒期長,不要盲目使用退熱方法,特別是不能盲目追求捂汗、出汗,否則易損傷正氣。

中醫藥治療流感的關鍵在於注重初期和重症的治療。

四、預防核心“勞逸結合 適宜進補”

針對大家關心流感的預防問題幾點建議:

首先,由於氣溫變化快,要注意及時增減衣物保暖防寒。保持房間通風,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場所,常洗手,佩戴口罩。

其次,由於冬季人們喜愛進補,容易産生積熱記憶體,很容易誘發流感,因此建議清淡飲食,不宜過度溫補。

再次,要注意勞逸結合。現代生活節奏較快,人們愛熬夜,不運動,抗病能力弱,更容易被流感病毒感染。因此,要特別注意休息和鍛鍊。

疫苗注射是流感預防的重要環節,尤其人群集聚者,如幼兒園、學校、機關等。


中藥足浴、熏蒸、推拿等外治手段也可增強體質,推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適當運用。


責任編輯: 李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