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鍛造山南“藏醫之珠”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8-11-15  內容來源:

在山南市藏醫醫院的藏醫藥文化博物館裏,著名藏醫達布拉吉用過的皮質藥袋已經靜靜地度過了1000多年的歲月,與漫長的千餘年相比,這家建院近四十年的醫院尚顯年輕。

但年輕,不等於稚嫩,甚至可以更具潛力。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山南市藏醫醫院已經成為西藏地市級藏醫院中唯一的三級甲等醫院,逐漸成長為山南地區藏醫藥孕育的一顆“明珠”。

“你們是如何做到的?”在很多座談會、學習會中,院長扎西次仁時常需要回答同仁們提出的疑問。這個問題的答案,要從山南市藏醫醫院近四十年來在改革開放春風吹拂下探索實踐的成長腳印中尋找。

“有病就去藏醫院!”

從單一的藏醫門診到藏醫藥特色濃郁的三甲醫院

2018年第一個月,愛迪生發明電燈近140年之後,山南市玉麥鄉的燈絲終於接入了國家電網。

儘管在很多方面,喜馬拉雅山南麓這個群山環抱的峽谷都與外界之間存在一定脫節,但卻沒有阻礙這個地區藏醫藥的蓬勃發展。

屋頂上挂著經幡,大廳裏點著藏香,隨處可見充滿藏式風情的挂飾,這所醫院吸引人們的,不是這些裝飾,而是它的藏醫藥特色診療。

高海拔與相對封閉的環境完整地保留了藏醫藥的理論。脈診、尿診、藥浴、放血療法、角吸療法等特色療法承襲了《四部醫典》中的精華。

最有發言權的,當然是藏區的百姓。過去,由於歷史原因,藏醫藥服務的往往是貴族和上層喇嘛,絕大多數普通百姓沒有享受醫療服務的權利。

西藏的民主改革以及改革開放,讓藏醫藥擺脫了封建統治和禮教的束縛,從“利寡”走向“利眾”。藏醫藥從藥王山僧院走下來,開始為大眾服務。

在醫院病房,做完藥浴治療的拉巴布赤剛回到病床前。她雙腿靜脈曲張的傷口在經過兩個療程的藥浴治療後已經結痂,馬上就要脫落痊癒了。與她的心情一樣雀躍的還有同一病房的倉拉,再過幾天,她也可以出院了。

“有病我們總想著去藏醫院。”她們真誠的眼神驗證了這座醫院的口碑。而36年前,這座百姓信賴的醫院只擁有1個門診部和17名醫護人員,病區也是由職工宿舍改建的,環境十分簡陋。

院長扎西次仁回憶,醫院剛建起來的時候,沒有住院病房,甚至連一張病床都沒有,幾乎沒有什麼病人來看病。

在黨和政府的關心與幫助下,醫院得到了飛躍的發展。到2008年,醫院已經開設有內科、外科、心腦血管、消化、骨傷、外治、理療康復、藥浴保健等科室。2017年,年門診量突破11萬人次,一年開具的藏藥卡察(一種藏藥方劑的名稱)處方超過1萬張,醫護人員也增加到400多名。

要知道,整個山南市的人口,僅有36萬餘人,11萬人次的年門診量,幾乎佔到了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一。

除了發揮藏醫藥特色,醫院還為3800多歲的藏醫藥插上了現代化的翅膀。以藏文電子病歷為基礎的醫院資訊化建設,CT、B超等輔助檢查設備的更新換代,為群眾就診創造了更加便捷的條件。

“為群眾培養更多的好藏醫!”

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打造高品質的人才隊伍

成為一名合格的藏醫,要吃很多苦。這一點,扎西次仁最有體會。

他出生在山南市隆子縣加玉鄉中印邊界小村,當時村裏只有一位老藏醫和兩名赤腳醫生。與他一樣,有很多從西藏偏遠地區走出來的青年學子,迫切需要施展才華的機會和平臺。

名老藏醫藥專家繼承人巴桑倫珠就在藏醫院完成了“學生”到“老師”的角色轉變。他先後跟隨楚如·次朗大師、嘎瑪群旦和加央倫珠等幾位老師學習藏醫藥理論知識。

從1988年開始,他在跟隨老師學習的同時,每年也要抽出時間帶出兩至三名學生。這樣,藏醫藥知識就完成了在老中青三代藏醫藥人才中的傳遞。

為了使年輕醫務人員儘快成長,醫院還實施了全院性“一對一”師承教育模式,由醫院副主任醫師和高年資主治醫師培養年輕醫務人員,週期為3年,每個週期結束之前由醫院組織專家考核出師情況。

每週,醫院堅持在忙碌的臨床工作中擠出業務學習的時間,邀請名老藏醫和院內專家為全院醫務人員開展藏醫理論、醫德醫風、藏醫藥文化理念等內容豐富的講座。令扎西次仁欣慰的是,這些講座在全院職工中的上座率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

除了跟隨本院的專家學習,改革開放給了醫院更多交流機會。醫院多次請區內外專家來醫院傳授技術,以培訓班、座談會等形式,為醫院培養生力軍。

同時,醫院也將骨幹人才派去外地參觀、學習、進修,讓他們走下高原,了解和掌握當前國內外的醫學資訊和動態。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黨和國家的援藏政策,醫院的發展也得到了其他醫院的大力支援。

2016年7月開始,湖南醫療援藏隊組團式支援醫院,幫助藏醫院新建了ICU、手術麻醉科、耳鼻喉科、治未病科、急診科、眼科等6個臨床科室,使醫院臨床科室增至13個。

2017年,13名山南地區的眼病患者,在新開設的眼科恢復了光明。110多名腦出血、肺部嚴重感染等危急重症病人在新開設的ICU中得到了及時救治。藏醫院的服務能力、管理能力、學科能力建設,都在對口支援的幫扶下,不斷提高。

“讓西藏每個角落都有雍布拉康!”

藏藥廠助力醫院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雍布拉康,位於山南市的扎西次日山上,是西藏的第一所宮殿。

2003年,山南市藏醫醫院成立了自己的藏藥廠,也取名為雍布拉康。從這裡走出去的藏藥,包裝上都印著雍布拉康的圖案。

如今,雍布拉康不只供應山南12個區縣,更是走出山南,為拉薩林芝朗縣、工布江達縣、日喀則市、阿裏地區部分縣以及北京藏醫院供應藏藥。

為什麼要成立自己的藏藥廠?資源量銳減,需求量增大,部分名貴藥材資源面臨枯竭,常用大宗藥材緊缺,藏藥材人工繁育、栽培、種植力度不足,跟不上産業發展需要,難以滿足産業規模化生産。

一邊是嚴峻的藏藥發展現狀,一邊是供不應求的患者需要,現實要求醫院迅速做出選擇。

借助國家推動藏藥産業化的政策扶持,藏藥廠應運而生。

扎西次仁説,藏藥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沒有好的藏藥,醫院的發展就沒有底氣。藏藥廠成立後就致力於傳承藏藥炮製技術,開發研究藏藥新藥。

2006年7月11日,該院還原了水銀灰劑(佐太)的研製方法。這一煉製技術的成功進一步佐證了成立藏藥廠的正確。

佐太是藏藥中最難的一種煉製方法。加入敷料的種類、時間、火候都有嚴格規定,煉製需要晝夜不息,且主要工序一般持續100天左右。

截至目前,醫院完成了6次佐太煉製,填補了山南藏醫藥歷史上無藏醫藥佐太煉製的歷史空白。

除了傳承傳統藏藥炮製技術,藏藥廠在藏藥産業化方面下足了功夫。

為了獲得高品質的藏藥,2014年,藏藥廠在奶東區昌珠鎮藥材種植基地,試驗種植了桃兒七、藏木香、紅花、喜馬拉雅紫茉莉、蜀葵花等藏藥材,逐步實現了藏藥的産業化發展。

與此同時,藏藥廠又開展了一系列藏藥新藥的研發,如二十五味珍珠膠囊,木布德吉丸等,為群眾提供了更多的成藥選擇。

改革開放的強勁春風吹過了喜馬拉雅山脈,這座藏醫院用改革發展的實踐對“你們是如何做到的?”這個問題作出了最生動的回答。

責任編輯: 李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