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要振興 須“有成分而不唯成分論”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8-05-30  內容來源:科技日報

“制定中藥的標準,決不能把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混為一談。有效成分不等於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也不一定是有效成分。”29日,在世界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大會上,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副會長、世界中醫藥服務貿易聯合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陳國良説。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瑰寶,可民眾對中醫藥的詬病也不絕於耳,其中最常聽到的莫過於“中醫將亡于中藥”。對此,陳國良表示,這主要是因為目前中藥一直以藥典為標準,成分學是其理論基石,有些規定的標準不切實際、以偏概全,甚至適得其反。

“目前的中藥藥典,只能鑒定中藥含有哪些主要成分,但並不能證明主要成分就一定是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某種程度上講,再這樣使用、應用下去而不改革,會讓中藥品質標準偏離方向,導致優劣異位、真假難辨。”陳國良説。

以當歸為例,陳國良介紹,其細分為當歸頭、當歸身、當歸尾,主要成分都為阿魏酸,是完全一致的。而眾所週知,不同的部位在中醫臨床應用上是完全不同的(當歸頭——偏重於止血;當歸身——偏重於補血;當歸尾——偏重於破血;全當歸——主要作用補血、活血),因此我們不由得想知道,阿魏酸到底是活血、破血、還是止血?所以當歸的品質標準以阿魏酸的含量來定性顯然是有問題的。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生薑、幹姜、炮姜、姜炭,主要成分一樣,功效卻完全不同。再就是藥典中關於中藥的性狀描述、炮製方法等都存在很多明顯的問題。

因此,陳國良認為,一定要加強中藥新標準的探索與研究,在中藥的問題上應該要“有成分而不唯成分論”,要徹底拋棄主要成分學,唯此中醫才有希望,中藥人才能看到曙光。

正如藥典中寫道:“中藥炮製涉及水處理、熱處理以及酒、醋、藥汁等輔料處理,無疑可使中藥的化學成分發生一系列變化。因此,研究中藥炮製前後化學成分的變化。對探討中藥炮製作用和原理具有重要意義。”

“這便是一大方向性進步,成分是要有的,但應該是一個合理的區間,而合理區間的來源,是通過道地性原則和療效性原則來測定。”陳國良説。

具體來講,陳國良建議,以道地藥材作為主要依據,藥材外觀性狀作為鑒別要點;以不同産地、采收時間、生長年限、藥用部位、儲藏條件、炮製前後微弱的成分變化,找出變化以及差異性,作為藥材有效成分的研究對象;以藥材有效成分含量的合理區間,結合道地藥材的外觀性狀作為中藥材品質標準的研究方向。

“個人認為,有成分而不唯成分論就是正確的方向,即按道地為優,療效為實、為準、為真這個原則,以生熟、炮製産生的細微變化與差異為線索,深入研究、找出共性、關注差別,按這個方向走下去一定會有所發現,有所成就。”陳國良強調。

(科技日報北京5月29日電)


責任編輯: 李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