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關慶維:中醫是“高維度的象醫學”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7-06-02  內容來源: 經濟參考報

“中醫是‘生命醫學’,西醫是‘生物醫學’,中醫的‘維度’高於西醫。”北京同仁堂名醫館館長關慶維日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醫是高維度的‘象醫學’,不可用低維度的生物醫學的標準和規律,來評價、指導甚至約束中醫藥學。”

雖已年近六旬,但身材高大的關慶維,眼神犀利,絡腮鬍子發白且微長,醫者風範自顯。他出生於著名中醫世家,對中醫有著深厚的感情以及獨到的見解,近四十年來每天接診大量患者。在訪談過程中,關慶維更多從“高維度醫學”的層面闡述中醫,梳理中醫與西醫之異同。

中醫的“維度”高於西醫

在關慶維看來,中醫和西醫雖都是維護人類健康的醫學手段,西醫的初衷也是把人作為一個生命來探究,但當採用現代科學的方法研究到今天,卻發現已有的研究成果還遠遠不是生命,而中醫看到了西醫沒有看到的生命之“象”,從而導致中醫無論在指導思想、認識對象、認識角度,還是在治療方法與價值導向等方面,都與西醫有根本性的不同。

他説,中醫是追求平衡,追求人自身、人與自然、與社會的平衡。陰陽不平衡,才是生病的根本原因,“其實我們身邊都是細菌和病毒,我們為什麼大部分情況下不生病呢?因為人自身有強大的自我調控體系,能讓我們與自然和社會環境保持平衡。”

“中醫通過使用自然藥物的‘偏性’,激發人體自身的自我調控能力,從而糾正身體的偏性、恢復健康。身體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藥物有寒熱溫涼、升降浮沉等。中醫通過藥物與身體發生‘合象’,從而達到平衡實現人自身的健康。”關慶維認為。

他進一步分析説,中醫理論是“藏象學”,思維方式是“象思維”,是面對人體形而上層面(即生命層面)的醫學,通過恢復人體形而上統領形而下的本能,達到運用人體本能發揮功能讓人體回到健康的目的,因此中醫是“道”;西醫是著眼人的形而下層面(即生物層面),通過看得見、摸得著、可以還原、可以邏輯推演的方式進行診治,是通過對人體的形而下實體過程進行干涉試圖控制疾病,是“器”和“術”的層面。

象思維是人類的基本思維,是中醫學的核心思維方式。它是模擬式的思考能力,指運用帶有直觀、感性的圖像、模型、符號等象工具來揭示認知世界的本質規律,從而構建宇宙統一模式的思維方式。象思維將宇宙自然的規律看成是合一的、相應的、類似的、互動的,借助太極圖、陰陽五行、八卦、六十四卦、河圖洛書、天干地支等象數符號、圖式模型構建宇宙萬物統一背景下的人體生命模型,具有鮮明的整體性、全息性。

“可以説,中醫的‘維度’高於西醫。”關慶維説。

象思維以物象為基礎,從意象出發類推事物規律,以“象”為思維模型解説、推衍、模擬生命的存在形式、結構形態、運動變化規律,對宇宙、生命做宏觀的、整合的、動態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普適性、包容性。

“古人云:身者,生之舍也。身體是生命的房子,生命走了房子還會在,還可以解剖。但只研究房子,能得到關於生命的根本的認識麼?”關慶維問。

象思維是中華文化的主導思維,是原創性的源泉和母體,是提出和發現問題的思維。中醫相關理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象思維。

比如,中醫治病,要考慮到社會與自然背景的,考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時間節律等對人健康的影響。所以,不同地域的人,在不同時間節律上發生的即便是同一種病,治療方法也是不同的,這是因為,同一種病,地域不同,或發生的時間節律不同,在中醫眼中的陰陽中和的“象”是不同的,儘管這不同的象指向同樣的病變形器,但中醫依據的醫學理論是著眼於人體與天時地利人和構成的整體的象,而不是著眼于肉體器官這樣的形器,是根據象來立法處方遣藥,這就是中醫的“象思維”。

“中醫大夫給病人開了一個星期的方子,病人説我沒時間來醫院調方子,擅自決定吃二個星期。這就不對了,節律變動人體的‘象’也就變了。中醫大夫立法開方,是針對人體的‘象’的,象變了還按依據原來的象立法組的方治療,也就是吃藥不對應節律,就會傷害身體,這樣還不如吃一個星期藥停一個星期不吃藥。”關慶維説。

以西律中 中醫藥或誤入歧途

然而,在現實中,“以西律中”並非個案,甚至已然成為主流,這正是關慶維所擔憂的,並呼喚民眾與醫學界、管理部門需要警惕的。

“現在,在實驗室裏研究中醫藥,基本用的是西醫的方法,把中醫藥的四氣五味、升降沉浮、溫涼寒熱等都放棄了,還是中藥嗎?”關慶維説。

關慶維指出,現在中醫藥的研究課題,都是用分子生物學在統領中醫藥學發展,國家級課題層面尤其嚴重,“可以説,中醫藥的主流研究已經走到全盤西化的地步,現在真正的中醫很少了,大部分中醫都是用西醫的思維去開中醫的處方。”

他表示,中醫“西化”還體現在相關政策中,“如藥典中規定,每種中藥飲片,其有效成分在分子水準上的含量是多少,這是用‘西化’的腦袋去制定中醫藥典的標準,按這種標準生産出來的中藥,和原本意義上的中藥,已相去甚遠,療效更是無法保證。”

責任編輯: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