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院來了“洋學生” 針灸拔罐樣樣行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7-05-26  內容來源: 經濟參考報

尋找穴位,藥棉消毒,選針,施針;抹推拿油,揉按,提捏,拍打……很難想像,如此嫺熟的針灸、推拿技法,竟出自一群金髮碧眼的“老外”之手。

近日,9位“洋學生”遠涉重洋,來到鄱湖之濱的江西南昌,在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進行為期13天的跟班學習。在參加中國—葡萄牙中醫藥中心這一交流項目的學員裏,年齡最大的60多歲,最小的只有20齣頭。她們在中國接受嚴格的中醫藥臨床訓練,感受原汁原味的中醫藥文化。

據了解,中國—葡萄牙中醫藥中心是由江西中醫藥大學和葡萄牙仁和堂中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經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審批通過的中醫推廣項目,自2016年成立以來,致力於在葡培養中醫藥人才,並廣泛開展産業發展和學術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和交流。

年輕的芭芭拉是9人當中唯一一個非葡萄牙籍學員,來自巴西的她熱情爽朗。結束一場推拿治療後,她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並朝四週比劃著“V”的手勢。

芭芭拉告訴記者,幾年前,她有嚴重的失眠,朋友建議她去做中醫治療。出乎意料的是,中醫竟然徹底治愈了她的失眠。“連黑眼圈都消除了,這太神奇了!”芭芭拉回憶説,“從那時起,我就決心去學中醫。”

和芭芭拉不同,西醫正骨師出身的馬麗亞接觸中醫的初衷是希望將中西醫的某些技法結合在一起,以更好地幫助病患。

“我覺得對於有傷痛的患者來説,西醫的手法往往只能達到止痛和表面上恢復形體的效果,而中醫卻可以解決根本問題。”馬麗亞説。

雖然9位學員在來華前大都已有3至4年的中醫藥學習經歷,但由於文化背景的差異,想掌握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學絕非易事。

西爾維婭、法妮亞等幾名學員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閱讀中醫藥典籍的困難。《難經》《傷寒論》等中醫藥典籍,不少中國人都尚且感到高深莫測,即便已經有了葡文譯本,對學員們來説仍然是很大的挑戰。

學員桑德拉則認為:“在葡萄牙從事中醫藥行業,真正難的不是學習本身,而是加深民眾對中醫藥的了解。”本是一名護士的她,因為想要拓寬專業視野而接觸了中醫,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一旁的芭芭拉補充説,在葡萄牙,一些病患不能接受一些中醫療法帶來的痛感,或是在身體上留下暫時性的印痕。但現在成見正在慢慢消除,中醫藥在葡萄牙乃至整個歐洲獲得越來越多的理解和接受。

“這幾年發展快多了,走在裏斯本的大街上,經常可以看見中醫診所的牌子。”法妮亞説。

“我現在每天都會接待到好幾位前來進行中醫治療的病患。”桑德拉告訴記者。

早在2003年,葡萄牙國會就通過了以針灸為代表的六種補充和替代醫學療法的立法草案;2013年7月,又通過了補充和替代醫學法案,確立了中醫針灸等六種療法在葡萄牙的合法地位。這為中醫藥在葡萄牙的傳播、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法律環境。

目前,依據法案在葡申領並獲批復的中醫藥執業者有近500人,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加,中醫藥在葡萄牙的發展已進入快車道。

“中國不斷加大在海外推廣中醫藥的力度,中國—葡萄牙中醫藥中心的設立便是舉措之一。”中國-葡萄牙中醫藥中心主任、旅葡華人顏春明告訴記者。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針灸一科科室主任付敏是此次9位“洋學員”來華學習的指導老師,他對學員們的表現讚不絕口:“所有人都很認真,作為中醫藥從業者,看到中醫藥文化在海外落地生根,我由衷感到高興。”

江西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簡暉認為,如今中醫藥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世界對中醫藥的需求日益增長,為中醫藥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中醫藥不僅能服務於各國民眾的健康,亦是“一帶一路”上傳播中國文化的有效載體。

談及未來的打算,9位學員都滿懷熱情。芭芭拉表示,完成學業後,自己想要來中國做一名中醫。“我熱愛中醫藥,要用中醫藥去更好地照顧和幫助別人。”西爾維婭説。

責任編輯: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