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藥標準化道路上砥礪前行
—記南京中醫藥大學汪受傳教授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7-03-28  內容來源: 中國網

杜甫雲“示我百篇文,詩家一標準”。標準是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總結,是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在一定的範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的活動。在全球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全面發展的今天,誰主導了標準的制定,誰就將站在競爭的制高點上。中醫藥標準化在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以及走向國際等方面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及全局性的重要意義。

在中醫藥標準化道路上,有這樣一位老者,他研究完成了一系列標準化項目,創新性的提出了具有中醫學科特色的循證臨床診療指南編制技術方法體系,同時利用自身的學術影響及地位,促進了中醫臨床診療指南研製工作的開展,培養了一大批標準化人才,他就是南京中醫藥大學汪受傳教授。

1.標準化研究碩果纍纍

“標準化的文件,就是一個錯字,一個標點符號的錯誤都不能有!”正是這樣一種認真、嚴謹、執著的精神,汪受傳教授常伏案至午夜,帶領著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兒科標準化研究團隊承擔完成了國家級、部省級相關科研課題10余項。

他開始進入這一領域在2004年承擔“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課題“中醫藥治療小兒病毒性肺炎療效評價方法研究”之時,他組織全國5個中心在309例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的基礎上,不僅證實了中醫藥治療小兒病毒性肺炎的優勢,而且建立了包括疾病療效評價、構成證候的指標變化的評價、合併症發生率及合併用藥率的評價、安全性評價、衛生經濟學評價的中醫藥治療病毒性肺炎療效評價體系,提出了基於主症動態變化的病毒性肺炎疾病療效評價的新方法。自此,他連續承擔完成了一系列標準化研究項目:2006年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項目,編制了《中醫兒科學古代文獻資料數據庫》,為中醫兒科學術研究和行業建設完成了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2009年完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中醫兒科名詞術語”,規範了本學科的名詞術語。2012年牽頭完成《中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制訂了兒科臨床40個常見病的循證中醫診療指南,作為行業指南頒布實施。在此基礎上,他又承擔完成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循證中醫臨床實踐指南制訂方法學研究”,吸收、引進國際循證臨床實踐指南編制的技術方法,結合中醫行業特點,創新性提出了循證中醫臨床實踐指南編制的技術方法。2014年他又主持完成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中醫兒科技術方法操作規範》,提出了兒科內治給藥法、外治療法、針灸療法、推拿療法、拔罐療法、燈火燋法的技術規範。相關研究成果成為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等獎項的重要學術內容。

2.創立古代文獻評價方法

國際上開展循證性臨床實踐指南研究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國開展這一工作則比西方國家晚了近20年。循證臨床實踐指南的證據來源於文獻記載與專家共識,文獻品質評價是形成推薦等級的重要依據。圍繞文獻依據評級國外已經有多種方法,儘管分級方法各有不同,但其高等級文獻的要求則均為大樣本、多中心、隨機對照的臨床研究成果。而“專家意見”只是低等級的文獻證據,由此産生的治療方法只能獲得低級別的推薦。汪受傳教授認為:國外西醫學的這種文獻證據評價分級及推薦等級方法可供中醫臨床實踐指南制訂借鑒,但不能生搬硬套。現代中醫與西醫臨床實踐有著顯著的區別,西醫的臨床診療方法建立在最新的“規範化”臨床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而中醫的臨床診療方法則是建立在幾千年中醫臨床實踐積累的基礎之上的。現代臨床專家是專家,中醫古代著名醫家更是大專家。古代中醫學家創立的診療方法歷經幾千年臨床實踐的檢驗而至今在臨床廣泛應用並且取得顯著的療效,就充分證明了這些方法的實踐價值。

汪教授為建立符合中醫學科特點的臨床標準化研究方法探索進取。他以“能夠為中醫行業內實際應用,能被行業外廣泛接受和認可,並與國際指南接軌”為宗旨,建立了循證性中醫臨床實踐指南編制的技術方法。其中,對於中醫古籍所記載的診療方法,他創造性的提出了“基於古代文獻的現代專家共識”的評價方法,即對於“古代醫籍記載、歷代沿用至今、當代專家調查意見達成共識者”可以提高其文獻評價等級和推薦級別。這一方法執簡馭繁,使困擾中醫古代方藥如何評價、推薦的難題迎刃而解。

正是有了這一方法學的突破,汪受傳教授團隊研製循證性中醫診療指南就走上了坦途。他進一步創造性地提出並落實了“學術上以我為主,形式上與國際接軌”中醫循證臨床實踐指南的開發原則,創造性地提出“文獻研究法”“專家問卷調查法(Delphi法)”“專家會議”三法合一的中醫循證指南研製方法,創造性地建立了中醫循證指南研製的技術路線和研製品質保障方式,保證了中醫臨床指南研製工作的規範開展。

3.老驥伏櫪的指導示範

在2015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一輪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及治未病制修訂項目工作中,汪受傳教授被中華中醫藥學會聘任為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及治未病項目制修訂專家總指導組副組長和兒科專家指導組組長,應用已經形成的技術方法,指導著新一輪指南的制修訂。他並且直接負責了兒科手足口病、水痘指南的修訂和小兒鼻鼽指南的制訂,先行一步,拿出每一道程式的實施方案及形成的文本,給中醫兒科及其他學科臨床診療指南制修訂提供樣本,使各個項目工作組有所借鑒,操作規範,保證了品質。兩年多來,他焚膏繼晷,日夜操勞,使他所負責的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制修訂工作在工作進度、工作品質兩方面均走在前面,引導了整個指南制修訂工作的順利進行。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中醫藥標準化工作,需要培養更多的人才才能促進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此,汪受傳教授及其團隊2012~2014年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各地方的臨床診療指南編制及推廣應用學習班演講18場,2015~2016年在中華中醫藥學會及兒科專家指導組組織的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制修訂培訓會演講4場,培訓6500多人次。宣講了循證中醫臨床實踐指南制訂方法學、解讀了《中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發現並提出了指南編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難點、回答了眾多指南制修訂工作組提出若干技術問題諮詢,促進了指南的編制技術方法及指南在全國的推廣應用。

近十幾年的中醫藥標準化研究和推廣歷程,汪受傳教授為中醫藥標準化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創造性提出的具有中醫學科特色的循證臨床診療指南編制技術方法體系指導、規範著臨床診療指南和治未病標準化的工作,並且指導和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中醫藥標準化人才踏上征程。

他,“老而彌堅,不墜青雲之志”。

 

責任編輯: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