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中醫還需依靠國家的力量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7-01-26  內容來源: 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保護中醫還需依靠國家的力量)

中醫在英國的發展現狀,引起了大家的反思(詳見本報1月19日4版《英國中醫發展現狀調查》)。令英國大多數優秀中醫師覺得委屈的是,雖然很多英國人都在看中醫、學中醫,但中醫卻仍然得不到英國乃至西方主流醫學界的承認。

“我們中國是承認西醫、尊重西醫的,但在英國,中醫生卻不被認為是 醫生 ,沒有醫生資格,不能開處方藥,醫生學歷也不被承認。”湯淑蘭先後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和北京中醫藥大學,是正統科班出身的中醫師,現任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婦科專家委員會副主席,在英國20多年間,用中醫治好了無數英國病人,但是她的學歷在英國卻是一張廢紙,她的病人也稱呼她為“淑蘭”而不是“湯醫生”。

英國許多民間中醫機構,例如ATCM(英國中醫藥學會)、FTCMP(英國中醫師學會)、CMC(英國中醫管理委員會)、ACMP(中醫執業醫師學會)等都一直在呼籲和推動英國政府進行中醫資格立法,以保護中醫師的“醫生”資格,給予中醫師使用中成藥和與西醫一樣自行開藥(包括禁用中藥)的資格。

曾經身為英國衛生部中醫立法工作小組成員的梅棟理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英國藥品和健康産品管理局在推行草藥立法,限制中成藥進口後,由於沒有一種中成藥在英國註冊,英國政府受到了來自病人和診所的雙重壓力。“因為大家都擔心再買不到中藥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就連政府內部也有人在擔心,因為他們也是中醫診所的病人。於是英國衛生部決定,進行中醫資格立法。如果中醫診所的醫生能夠得到行醫資格,那麼他們就有權為病人開中藥,即使這些中藥沒有註冊。”

為此,英國衛生部成立了中醫資格立法工作小組,共20人左右,梅棟理是其中之一。在第一次工作會議上,英國藥品和健康産品管理局認為,中醫資格立法,實際上是否認了他們之前設計的草藥立法,“使他們的孩子胎死腹中”,所以,藥品和健康産品管理局的律師當場指出,即使中醫資格立法得到通過,歐盟也不會同意中醫師的開藥權。

英國保守黨執政後,在中醫資格立法方面與工黨積極態度有所不同,他們的態度明確,那就是,不給任何中醫師醫生資格,除非能夠證明中醫對公共健康構成真正的危險。

“現在為了立法,需要證明中醫和中藥很危險,而這並非實情。如果編造故事和案例,用證明中醫和中藥危險來換取立法通過,這只能取得反面效果。”梅棟理對記者説。

身為英國中醫藥協會學術會長的湯淑蘭,對立法背後牽扯到的種種利害關係心知肚明。她指出,中醫資格立法主要是受到西藥公司的抵抗。由於存在利害關係,怕被中醫搶了生意,西藥公司的老闆對英國議會和政府進行遊説,阻止中醫通過立法獲得“醫生”身份。她認為,“只有中國生産中藥的藥廠與英國西藥藥廠合作,生産中西結合的中成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矛盾。”

除了利益衝突外,海外中醫師的權利無法得到保護的原因,從根本上來説,其實還是因為中醫沒有在西方世界得到承認,沒有像西醫一樣成為世界性的主流醫學。以英國為例,如何更好地在海外推廣中醫,讓中醫獲得全世界的承認和尊重呢?

湯淑蘭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是在英國開展中醫科研。湯淑蘭認為,目前中醫科研在國外幾乎是空白的,這其實不利於中醫的發展。西方世界雖然認為中醫能治病,但卻不承認中醫的科學性,而中國也沒有在這方面提供證據。讓西方承認中醫,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與外國科研機構合作,在國外開展大型科研項目,通過展示中醫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將中醫更好地推廣到全世界。

“就像屠呦呦研發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這件事,其實中醫中對青蒿素可以治療瘧疾早有記載,屠呦呦把古典記載與現代醫學結合起來,加上團隊中有日本人有愛爾蘭人,將這個成果推向了世界,所以獲得了諾貝爾獎。其實像青蒿素能治療瘧疾這樣的中醫理論實在太多了,例如板藍根能抗病毒,可以治療病毒性感冒。西醫沒有抗病毒藥,只有抗菌素,所以只能治療細菌感染,對病毒性感染卻治不好,他們對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也用抗菌素進行治療,以至於幾個月都治不好,還造成了病毒後綜合徵、慢性疲勞等新的疾病。同樣的,還有促排卵的方法,提高精子、卵子品質的方法等等,都是西醫束手無策而中醫卻可以解決的問題。通過科研,通過實驗,讓西方認識到中醫的偉大,承認中醫的科學性,讓中醫打開他們的眼界,才能讓中醫在海外得以推廣。”

二是在海外開辦綜合性大型中醫院。“英國現在有許多資質非常好的中醫師,把這些好中醫資源整合起來,集中在綜合性大型中醫醫院,分科室診室看病,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個個分散的小診所,這樣可以在世界範圍內吸引各國有影響力的患者。據我所知,許多世界級的明星都有不孕症,也知道中醫可以治療,但是很難到中國去治。”

三是成立規模大品質高的規範性中醫學校。湯淑蘭開辦的“英國淑蘭中醫學院”現被南京中醫藥大學指定為“中國-英國中醫中心”,該學院的招生只面向外國學生,畢業後可以獲得中國教育部頒發的本科、碩士和博士學位。湯淑蘭表示,“中國-英國中醫中心”不僅可以承擔中醫教學的任務,還可以作為科研基地,在此基礎上繼續努力,未來不僅是中醫在英國的中心。

第四是搭建橋梁,創建中西醫交流的集散地。“例如在治療中風方面,西醫完全是束手無策的,而中醫的效果卻很顯著,在精神抑鬱問題方面,中醫同樣表現出了領先性和優越性。未來通過 中國-英國中醫中心 ,將英國中風患者、精神抑鬱患者送到中國環境優美的地方進行療養和診治,可以讓英國患者充分體驗到中醫乃至中國醫療的優越性。”

在梅棟理看來,中醫不是與西醫完全獨立的另一種解決方案,應該是融合貫通的。所以,他們在英國醫療系統有很多合作,西醫醫院會把病人推薦到他們這裡,他們也會把病人送去西醫醫院。

梅棟理認為,發展中醫的關鍵就是搭建橋梁,加強溝通,更好地“融入”。他説,“當有足夠多的西醫站出來發出聲音,支援中醫的價值和重要性時,那麼英國政府將不得不再次考慮中醫資格立法。中醫不應該孤立自己,也不應該把自己視為西醫的替代品,而應該促進雙方的交流合作。”梅棟理的診所已經為300多名西醫提供了中醫培訓,這些西醫也給他們推薦病人,雙方形成了互補的良性迴圈。

梅棟理説:“英國醫療系統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對於中國政府來説,這是一個好時機,應該加強合作。英國衛生系統為治療癡呆、不育症、心臟病等各種疾病,每年花費數十億英鎊,卻收效甚微,而中醫治療這些疾病有很好的療效。這些西方醫療的劣勢,如果能用中醫幫助他們,那麼,中醫就能深得人心。英國政府就會重視中醫,就會為中醫立法建立堅實基礎。”

湯淑蘭對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説:“習主席新年賀詞和多次講座中都提到支援中醫在海外的發展,這讓我們很有信心。與20年前相比,中國經濟實力增強了,國力也大大增強了,有祖國做強大的後盾,海外中醫一定可以開始一個新的航程,開闢新的天地。”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夏瑾文並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7年01月26日 05 版)

責任編輯: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