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中醫的“腎”和西醫的“腎”弄混淆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7-01-23  內容來源: 大醫小護

中醫的腎陰腎陽統管全身的陰陽,腎陰陽的消長變化與平衡調節影響著五臟六腑的陰陽動態平衡。中醫的腎有病稱為腎虛。

許多人常常搞不清中醫的“腎”和西醫的“腎”的區別,在臨床工作中時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人因身體不適,乏力氣短,腰酸去中醫看病被診斷為腎虛,説“腎”有問題,而去西醫檢查説沒有“腎病”。也有的人因腰酸去西醫檢查被診斷為“腎病”,去看中醫説沒有腎虛,“腎”沒有問題。

又有人得了“腎病”,以為一定要“補腎”,就一味吃“補腎”的藥,結果導致血壓升高,甚至相信吃“腎”(豬腎)能補腎治腎病。還因此耽誤了治療,加重了病情。

對!其實中醫説的“腎”和西醫説的“腎”概念是不一樣的,不能混為一談。

中醫認為:腎藏精、腎主水、腎主骨、腎主納氣、腎開竅于耳、腎司二便等。中醫解釋腎的概念主要是從功能的角度來説的,涵蓋了人體的生殖、泌尿、神經、骨骼等多個組織、器官,起調節人體功能、為生命活動提供“元氣”、“原動力”的作用。西醫的腎就是指腎臟器官,有排泄毒素和代謝産物,調節水、電解質、酸鹼平衡,調節紅細胞代謝等作用,中醫的“腎”是和西醫的“腎”有很大差別,二者完全不同。

中醫的“腎”有病,和西醫的“腎”有病也是不一樣嗎?

中醫的腎陰腎陽統管全身的陰陽,腎陰陽的消長變化與平衡調節影響著五臟六腑的陰陽動態平衡。中醫的腎有病稱為腎虛。腎虛是人體衰老的體現,老年人腎虛是衰老引起的不可抗拒的生理過程,叫生理性腎虛;而中年人出現腎虛症狀就是一種未老先衰,叫病理性腎虛。對於中年朋友,要改變未老先衰,就應當及時補腎,改善腎虛衰老症狀。還有許多疾病都可以表現為腎虛。但腎虛並非都是腎臟出了毛病。

西醫所説的“腎病”是指腎臟器官有病,包括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繼發性腎小球、遺傳性腎病、腎臟細菌性炎症、慢性腎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等。西醫的腎臟有病臨床症狀上常表現水腫、蛋白尿、血尿、高血壓等。有嚴重腎功能不全的還會影響全身各臟器,表現貧血、重度高血壓、高血鉀、心力衰竭。

腎虛有那些表現?

腎虛分“腎陰虛”和“腎陽虛”,在臨床上,陰虛較陽虛更為常見。

腎陽虛的表現是面色蒼白或黧黑,腰膝酸冷,四肢發涼,精神疲倦,渾身乏力;男人陽痿早泄,女人不孕,性慾減退;便不成形或尿頻、清長,夜尿多,舌淡苔白。未老先衰往往是陽虛。

腎陰虛的表現是面色發紅,腰膝酸軟而痛,眩暈耳鳴,齒松發脫;男子遺精、早泄,女子經少或閉經;失眠健忘,口咽乾燥,煩躁,動則汗出,午後顴紅,形體消瘦,小便黃少,舌紅少苔或無苔。

西醫的許多疾病在晚期都會表現腎虛,如紅斑狼瘡、慢性支氣管炎、腫瘤等,以腎陰虛多見。

中醫腎虛不能等同於西醫腎病,如有腎虛不一定有蛋白尿血尿、腎功能衰竭等腎臟疾病。西醫一些疾病,如腎炎、腎衰等臨床上部分病人可有腎虛表現;但不是所有的腎病都有腎虛表現。有的患者可表現為濕熱、濕濁等證候。根據中醫理論,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也就是説慢性腎衰如果表現為實證者,不能用補的辦法,而應該用瀉的辦法。

治療上中醫的腎和西醫的腎有什麼不同和相通的地方?

抗衰老是中醫補腎的重要方面,腎虛從西醫角度來研究是由於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低下或神經-內分泌-骨代謝異常。經過補腎可以糾正這些方面低下,而達到延緩衰老。許多慢性病通過補腎陽如仙靈脾、附子、土絲子、補骨脂或者補腎陰如生地、熟地、山藥等老防病治病。

有了慢性腎炎,也可以通過補腎來治病。腎炎是免疫性疾病,在治療上需要免疫抑製劑的治療,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可選用一些中藥治療.一來減輕西藥的副作用同時一些補腎中藥本身也有調節免疫,消炎,消腫,降蛋白尿的作用,可以用於多種慢性腎炎。在腎病激素治療及減量的過程中,可以用不同的中藥來減少西藥的副作用。

總之:

無論是西藥的“腎”,還是中醫的“腎”只要身體有何不適,尿常規、尿微量蛋白及腎功能是非常必要的,也許可以早期發現腎臟器質性病變。

上海市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

腎臟風濕科

簡桂花 主任醫師

責任編輯: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