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中藥走俏 驚醒沉睡的古方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6-11-16  內容來源: 湖北日報

原標題:洋中藥走俏 驚醒沉睡的古方

——中醫之思②

湖北日報訊 記者 崔逾瑜 通訊員 張智 黎婉婷

“漢方藥”成掃貨新寵

今年“雙11”,“海淘一族”王涵除了海購奶粉、化粧品外,還將各種爆紅的日本漢方藥收入囊中。

近年,日本救心丸、四物湯等越來越受到中國遊客青睞。日本小林制藥公司去年發佈消息稱,該公司多款産品被中國遊客瘋狂掃貨,二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五六倍。同樣,津村、鐘紡等多家漢方日企利潤大漲。

“相比國內産品,漢方藥規範化程度更高,有效成分、不良反應都標示得很清楚。”導遊小黃一語道破。

湖北省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王平介紹,漢方藥,即進口我國中藥材製成的漢方製劑。據資料記載,漢方藥在西元513年經朝鮮引入日本,受寵千年後一度遭冷落,如今再度興起。我國古方“六神丸”,日本拿去改造,開發成風靡全球的“救心丹”,年銷售額1億多美元。此外,南韓牛黃清心液、德國銀杏葉降壓製劑等,也都是“中為洋用”典型。

資料顯示,日本穩坐草藥國際市場第一把交椅,佔80%以上份額,其次是南韓和中國台灣。而作為中草藥發源地,中國大陸僅佔5%左右。“原本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的中藥,出現這種現象值得深思。”王平説。

傳統中藥獨守深閨

相比“洋中藥”搶攤市場,傳統中藥卻獨守深閨。

在武漢各大醫院,有著一個鮮為人知的“藥劑江湖”,那就是院內製劑。這些院內製劑,大多用中草藥調配而成。

省中醫院擁有院內製劑98種。有的組方來源於經方,最長有1700多年曆史,有的是經醫院藥師調配而成。

武漢市一醫院皮膚藥,許多都是名醫“祖傳秘方”。單蒼桂的清血合劑,徐長卿的糖漿,胡長髮的消疕丸,段逸群的清疣洗劑等,倍受患者追捧。

還有武漢市三醫院燒傷科的愈創膏、同濟醫院的金葉敗毒顆粒、武漢市中醫醫院的消食利膽丸……每家醫院,幾乎都有自己引以為傲的院內製劑。“囿于各種限制,院內製劑無法在市場上直接銷售。”省中醫院黨委書記巴元明介紹,讓藥品成為産品獲准上市,並非易事。首先,成本太高,風險也高。研發一種新藥,少則幾千萬元,最後只有5%成功率,而開發一種院內製劑只要10萬元左右。其次,批號難求,審批週期漫長,成為困擾自製藥生産使用的最大難題。加上國家近年大幅調高自製藥門檻,不少醫院自製藥被撤銷生産資格。再次,看家本領,有保密需求。

加上研發能力不足、中藥品質標準飽受質疑,傳統中草藥走向市場路徑,步履維艱。

當務之急是找回文化自信

面對“洋中藥”長驅直入,“非遺”項目彭銀亭中藥炮製技術傳承人張義生選擇堅守。

在武漢市中醫醫院藥學基地,記者看到保存完好的藥碾、藥匾、切藥刀等“古董”,也見識了原汁原味的純手工中藥炮製。張義生當場演示,將藥粉倒入藥匾,雙手持匾,空轉机動、搖晃,只見細微粉末在匾中翻滾,滾成小圓粒。在張義生看來,手工藥沒有經過機器碾壓,藥的容散性更好,消化和藥效發揮更快。“中藥炮製技術作為中醫藥精髓之一,根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沃土,是傳承千年的文化積澱。”張義生表示,不必驚慌洋中藥“狼來了”,當務之急是找回中醫藥的文化自信。

咸寧市麻塘風濕病醫院院長鎮水清認為,隨著一批批傳統醫藥列入“非遺”保護,自信正在回歸。此外,要從不斷改進生産工藝、提高療效、改良劑型入手,在盡可能保持中藥傳統特色基礎上,逐步實現中藥現代化。

據了解,省中醫院已邁出開放合作步伐,目前正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人福醫藥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著手進行院內製劑的産業化開發和推廣。

責任編輯: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