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也可以“私人訂制” 量體用藥事半功倍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6-11-09 內容來源: 家庭醫生線上
江浙一帶膏方調理比嶺南歷史悠久,然而由於氣候環境的不同,江浙的膏方不能直接運用在嶺南人身上。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治未病專家楊志敏教授師承國醫大師顏德馨,並跟隨顏老學習膏方絕學,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反覆臨床實踐,結合嶺南地氣與廣東人體質,對傳統膏方進行改良後,推出更適合嶺南人的“嶺南膏方”。
楊志敏教授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
膏方難消化?配伍得當解滋膩
提起膏方,老廣總擔心膏方中用到的阿膠、熟地等藥材太過滋膩,服用後容易消化不良。楊志敏教授表示,膏方在滋補的同時,會配合理氣、和血、調中運脾等藥物一同使用,如加入廣東本地的陳皮、砂仁等道地藥材,有行氣醒胃的作用,有助於消除膏方的滋膩。
相比之下,網上或超市常有做好的“固元膏”售賣,大多是核桃、芝麻等食材合成的膏,往往偏于粘膩,易致消化不良,而且補身效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3種協定膏方更適合嶺南人的體質
溫暖潮濕是嶺南地區天氣的主要特點,受此影響,廣東人的體質以氣虛、陽虛、氣鬱、痰濕更為常見。結合氣候特徵和人群體質差異,楊志敏教授推出了更具有針對性的13種協定膏方。
協定膏方最突出的優點在於靈活方便,省卻等待開藥方和制膏的時間,若身體症狀或證型出現變化也能及時調整更改。13種膏方中,尤以舒心安神膏、健脾養胃膏、溫經養血膏、調肝健脾膏、益氣固陽膏以及健腦頤神膏最受群眾歡迎。
膏方也可以“私人訂制” 量體用藥事半功倍
除了傳統的協定膏方外,膏方也可以採用“私人訂制”的方式。楊志敏教授告訴家庭醫生線上編輯,膏方講究“一人一方、量體用藥”,因此對於病情、病機較為複雜的人群來説,選用個性化膏方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進補效果。
一般情況下,醫生會建議服用膏方前先以中藥湯劑調治1-2周,這種湯劑稱為“開路方”。不僅有助於調理脾胃,還能作為先行的試探性調補,觀察服藥後的反應,了解病人的體質,為開具膏方做準備。若是病人體質較為單純,也可以跳過“開路方”這一環節,直接服用膏方。
由於個性化膏方的處方過程更為繁複,開方時需詳細了解處方對象的病史與體質特徵,經過全面綜合分析和再三斟酌權衡後,才能開出專用於就診者的個性化處方。楊志敏教授表示,個性化膏方不僅花費更多時間,也更考驗醫生的中醫處方功底。
知多D:廣東省中醫院推出 13種協定膏方大盤點
【調肝健脾膏】適用於氣鬱體質,氣虛體質人群,尤其是肝鬱脾虛而情緒不舒、焦慮等症者。肝火旺盛者慎用。
【更年滋養膏】適用於陰虛體質人群,尤其是更年期男女肝腎虧虛而出現腰酸、多汗等症者。濕熱體質、痰濕體質之人慎用。
【固陽葆真膏】適用於陽虛體質、氣虛體質人群,尤適用於畏冷、疲倦、虛寒便秘者。濕熱體質、陰虛體質人群慎用。
【健脾養胃膏】適用於氣虛體質人群,尤其是脾胃虛弱而消化不良、體瘦之人。濕熱體質人群慎用。
【清脂化淤膏】適用於痰濕體質人群,尤其是體型偏胖、頭暈頭脹、血脂或尿酸偏高者。陽虛體質之人慎用。
【舒心安神膏】適用陽虛及氣鬱體質者,尤適合心脾虧虛導致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者。濕熱體質人群慎用。
【溫經養血膏】適用於陽虛體質、氣虛體質人群,尤其是女性氣血虧虛、痛經、經行頭痛、四肢不溫者。濕熱體質人群慎用。
【益精固腎膏】適用於陽虛體質人群,尤其是男性腎精不足而見腰酸、膝軟或陽痿早泄等症者。濕熱體質、痰濕體質人群慎用。
【益氣固表膏】適用於陽虛體質、氣虛體質人群,尤其是表氣不固、自汗出者。濕熱體質人群慎用。
【玉顏固髮膏】適用於氣虛體質、陽虛體質、陰虛體質人群,尤其是氣血虧虛所致脫髮、頭髮早白、面色不華、月經量少者。濕熱體質人群慎用。
【養肺化痰膏】適用於感冒後期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氣支管哮喘穩定期等人群,多見咳嗽、咳喘、多痰等肺脾氣虛之人。濕熱體質人群慎用。
【健腦頤神膏】適用於職場高壓、長期精神疲憊、老年性健忘等人群,多見頭目不清、睡眠差、疲勞等症狀者。濕熱體質人群慎用。
【益氣潤腸膏】適用於津液虧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大便偏幹不暢,排便困難等症狀者。濕熱體質、痰濕體質人群慎用。
專家簡介:
楊志敏,學術帶頭人,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中國中醫科學院青年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現任全國治未病中心協作組組長、國家治未病研究基地學術帶頭人、國家重點學科中醫養生學學術帶頭人、國家重點專科預防保健專科學術帶頭人,世界中聯體質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師承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鄧鐵濤教授、張學文教授、樊正倫教授等。
在臨床中重視天人相應,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地進行針對性治療,以“一氣周流、左升右降、中氣斡旋”的圓運動學術思想為基礎,融合運用顏老的“衡法”理論、鄧老的“調脾補氣法”理論、李可老的“溫腎潛陽法”進行辨證論治,並善於結合膏方、敷貼、臍針、灸法等傳統療法,在調治體質偏頗、亞健康狀態、慢性失眠、疲勞狀態、圍絕經期調理、慢病調理、孕前産後調理等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責任編輯: 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