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頓:中醫藥國際化的前提是現代化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6-10-27 內容來源: 四川日報
【中國制藥網人物訪談】10月24日,在第五屆中醫藥現代化國際科技大會上,學術委員會外方主席、國際傳統藥物學會主席魯道夫·鮑爾、美國草藥典委員會首席執行官羅伊·阿普頓就中醫目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中醫藥國際化不是一道選擇題
記者:西方醫學如此發達,您認為中醫藥還有多大的國際空間?
鮑爾:直到200年前,才誕生了人工合成的藥物和現代醫學。中醫和印度傳統醫學是少有的具有完整的醫學理論典籍、診療手段,並積累了大量處方和病例的傳統醫學。中醫體系的完整性讓它與眾不同,在今天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阿普頓:關於中醫藥國際化,我不認為這是個選擇題,而是必須要做的事情。西方醫學基於診斷疾病,而不是保健;基於治療,而不是預防。這是中醫和西方最大的區別。西方醫學以治療特定疾病為出發點,為了治療往往使用具有副作用的藥物。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藥物治療已成為排名最高的致死原因之一,甚至超過了吸煙。如果在全世界能夠廣泛利用更柔性、更安全的中醫藥,將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記者:中醫藥在美國很流行嗎?
阿普頓:美國有50個州,中醫在其中42個州都可以合法行醫。你猜,對於西方傳統草藥,有幾個州的法律是允許的?答案是零。這意味著相比西方傳統醫學,中醫藥更受歡迎,而且需求增長很快。這種需求,就是中醫藥有必要國際化的原因。
記者:中醫和西醫是競爭還是補充?
阿普頓:我認為更合適的詞彙是“整合”。你有哮喘、他有哮喘,我也有哮喘,在中醫裏,我們會被以三種不同的方式來治療;而在西醫裏,每個人拿到的藥是一樣的。這就是中醫的“個人化醫療”思維方式,我們急需把這種思維整合到西醫的診療之中。
鮑爾:西醫無法治療癌症,但已有中醫處方中提取了能有效抗擊癌症的藥物。這證明中醫是一座寶庫,我們應該利用現代方法對中醫處方進行全面研究,我相信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進展。未來,中醫藥的現代化、國際化發展到最理想的形態,就是整合了中西醫之後的一體化醫學,以病人為核心,採取因情況而定的診療手段,而不再簡單進行“中”和“西”的劃分。
中醫藥國際化的前提是現代化
記者:西方講求科學證據、標準認證,這對中醫藥的國際化是否造成障礙?
阿普頓:是,也不是。“是”,因為要讓中醫藥進入政府認證的醫療體系,確實需要這些。“不是”,因為中醫藥在西方國家越來越盛行,並不是因為政府接納了它,而是老百姓接納了它,中醫藥確實治療了他們的疾病。
中醫藥的現代化當然要考慮現代人的實際需求。比如,西方人不習慣煎藥,我們就需要有含片、飲片等更易服用的藥物。現代醫學是證據為基礎的醫學,中醫藥也要積極適應。中醫藥的基礎好得多,你已經知道這種藥對什麼病有效,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現代醫學研究,在科學證據這個環節補上最後一步。有了臨床證據,就可以説服國外的醫生們廣泛應用中醫。
記者:中醫藥國際化的前提是現代化?
鮑爾:是的。通過對人體的臨床試驗,我們可以對中藥的有效性進行科學認識。比如,中醫藥講求“復方”,一劑藥裏有多種成分,協同發揮作用,這與西藥很不同。近兩年,各種科學手段發展迅速,我們已經可以快速、準確分析中藥中的成分,比如,在復方中,可以確定哪些是真正在發揮作用的活性成分,哪些成分並未起效。這些技術手段讓中醫藥走向國際成為可能。
責任編輯: 李哲 |